APP下载

蒲县早熟马铃薯引种试验报告

2015-06-01董阿梅胡荣山何江韩慧敏姬青云王志强

种子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晋南大白薯块

董阿梅,胡荣山,何江,韩慧敏,姬青云,王志强

1.蒲县农业资源开发中心,山西 蒲县 041200;2.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蒲县早熟马铃薯引种试验报告

董阿梅1,胡荣山1,何江1,韩慧敏1,姬青云2,王志强1

1.蒲县农业资源开发中心,山西 蒲县 041200;2.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为筛选适宜蒲县有水浇条件地块种植的早熟马铃薯品种,对引进的铃田99、早大白、希森3号、希森4号、郑薯7号5个品种进行引种试验及分析。结果显示,希森4号综合优势明显,抗逆性强,较对照增产5.8%,适合蒲县及晋南地区有水浇条件的地块种植。

引种;早熟马铃薯;试验

马铃薯是山西省的优势作物,尤其在贫困地区更是担当“重任”,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1]。晋南是山西省粮棉主要生产基地,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小麦、棉花为主要种植作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粮价偏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麦、棉花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而一些高产高效作物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近年来,由于农业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脱毒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引种成功,为晋南水浇地种植早熟马铃薯提供了可能[2,3]。

在晋南平川水浇地上种植早熟马铃薯,决定其产量高低、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生育期内是否有一定冷凉的、昼夜温差大的时间段[4]。蒲县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吕梁山南端,海拔790~1 946.3 m。该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年均气温8.7℃,年降雨量586 mm,霜冻期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71 d。早熟马铃薯在3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旬收获,此时间段蒲县的气候在晋南地区具有代表性。

本试验共引进5个早熟品种,以当地主栽品种费乌瑞它为对照,以期筛选出适宜蒲县及晋南地区种植,且产量高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为晋南二季作区发展马铃薯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临汾市蒲县薛关镇薛关村,海拔889 m。前茬为玉米,有水浇条件,地势平坦,褐土,有机质12.05 g/kg,全氮0.52 g/kg,有效磷7.57 mg/kg,速效钾146.69 mg/kg。2014年,年降雨量703 mm,年均气温9.4℃,年均10 cm地温10.9℃,其中在早熟马铃薯生育期内(3—7月),降雨量396.9 mm,平均气温9.9℃,3月播种时10 cm地温为5.9℃。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铃田99由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业有限公司提供;希森4号、希森3号、早大白由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提供;郑薯7号由郑州蔬菜研究所提供;费乌瑞它对照品种由蒲县昕源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所供种薯均为脱毒原种。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5个参试品种和1个对照品种,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24 m2,长5 m,宽4.8 m,四周设保护行。

采用地膜覆盖单垄双行种植,株距0.28 m,行距1.2 m,密度4 000株/667 m2,机械施肥、起垄、覆膜,人工膜上播种。每667 m2施复合肥(15∶15∶15)100 kg,尿素(含氮量46.67%)15 kg。2014年3月27日播种,5月10日第一次中耕除草,6月中旬第二次中耕除草,大田生长期间共浇水3次,7月26日收获。整个生育期喷施防治虫害农药两次,未喷施防治病害农药。

1.4 数据记载标准

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表1 参试品种的物候期

表2 参试品种田间性状

出苗期:小区出苗率达50%的日期。开始出苗后隔天调查。

出苗率:小区内出苗植株占播种穴数的百分数。现蕾期调查计数并记载。

幼苗生育状况:用好、中、差表示。

现蕾期:50%的植株现蕾的日期。开始现蕾后隔天调查。

开花期:50%的植株开花的日期。开始开花后隔天调查。

生育日数:从出苗期到成熟期之间的生育天数。

株高:土壤表面到主茎第一花序分枝处的高度。在开花期每个小区随机抽查20株,测量株高,求平均值。

生长势:用强、中、弱表示。

单株薯块个数:平均单株结薯数。

薯块大小:收获时调查。分大、中、小。

田间腐烂率:小区中的腐烂薯块数占小区全部薯块数的百分率。

表3 参试品种块茎性状

小区产量:收获时小区全部薯块称重计算产量。

取样调查说明:收获时任选一个重复,调查各品种的形态特征及农艺性状。取同一重复内各小区的中间一行20株。挖出取样株数后,然后对每个品种分别进行调查。按大薯150 g以上,中薯100 g,小薯50 g以下分别进行分捡和称重,计算大中薯率、单株结薯数目和记录薯形、皮色、芽眼深浅、病虫害等内容。

发病率:发病病株百分数。每小区随机取样20株在开花后期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物候期性状

从表1可以看出,希森4号、早大白的出苗率高于对照,其他品种较对照低。希森4号生育期较对照长,希森3号与对照生育期相同,其余均较对照早6~7 d。希森4号、早大白、费乌瑞它(CK)幼苗期长势好。

2.2 马铃薯田间性状

从表2可以看出,铃田99、郑薯7号、早大白的单株结薯数多于对照;希森3号、希森4号少于对照。希森4号的平均薯块重量大于对照,其余均小于对照。希森4号、希森3号、早大白的商品薯率高于对照,其余均低于对照。郑薯7号在收获时有7.7%的腐烂。希森4号株高较对照高1.4 cm,其余均较对照低。希森3号大田期长势弱;铃田99、郑薯7号长势中等;希森4号、早大白、费乌瑞它长势强。

表4 各参试品种产量比较

2.3 块茎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希森4号、郑薯7号薯形为椭圆形,铃田99、希森3号、费乌瑞它(CK)薯形为长椭圆形,早大白薯形为扁圆形。铃田99、希森3号、希森4号、郑薯7号为黄皮黄肉,早大白为白皮白肉,对照为淡黄皮黄肉。参试品种的表皮均光滑,除早大白中等深度芽眼外,其他均较浅。

2.4 产量结果

各参试品种在幼苗期(5月4日)遭受了一次冻害,幼苗全部受冻,经管理后,重新发出了新枝。

从表4可以看出,在受冻的情况下,所有参试品种中,希森4号折合产量1 585.4 kg/667 m2,较对照增幅5.8%,其余较对照均不同程度的下降;铃田99最低,折合产量每667 m2下降38.7%。

2.5 抗病性

整个生育期,希森3号、希森4号抗早疫病,铃田99、郑薯7号中抗,早大白、费乌瑞它较抗。此外,在田间未发现晚疫病、马铃薯卷叶病毒病及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植株。

3 讨论

在参试品种中,铃田99、郑薯7号的单株结薯数多于对照;希森4号的平均薯块重量大于对照;希森4号、希森3号、早大白的商品薯率大于90%;希森4号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1 585.4 kg,较对照增幅5.8%;希森3号、希森4号抗早疫病,铃田99、郑薯7号中抗,早大白和费乌瑞它较抗;郑薯7号有7.7%的腐烂。由于蒲县降雨多集中在8、9月,早熟品种7月中旬左右收获,避开了晚疫病易发期。各参试品种均为脱毒原种,在田间观察时没有发现卷叶病、花叶病等病毒病的植株。

综合分析,希森4号在生长势、商品性、产量、抗病和耐冻等方面表现较好,可作为蒲县的早熟主栽品种,并可在晋南地区推广种植。

希森4号在试验过程中出现落蕾现象,与品种特性有关。刘景春研究表明,马铃薯初花期是块茎膨大旺盛期,摘除花蕾,可减少养分消耗,营养物质可集中到块茎上,促进生长,为增产创造条件[5]。早大白在汉中引种中,产量为1 875 kg/667 m2[6],郑薯7号在选育过程中产量为2 000 kg/667 m2[7],希森3号在品种区试过程中产量为1 432.5 kg/667 m2(2011年),希森4号在品种区试过程中产量为1 917 kg/667 m2(2009、2010年区试平均)。本试验中各品种产量均比区试审定时低,与参试品种幼苗期(5月4日)遭受一次冻害有很大关系,还需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试验。

[1]兰惊雷,贾彬良,戴静,等.山西马铃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种子科技,2011(08):1-3.

[2]马爱平,史志良,崔欢虎,等.山西南部二季作区马铃薯早熟高产栽培技术[J].栽培技术,2002,16(2):103-104.

[3]李荫藩,梁秀之,王春珍,等.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2009,89-93.

[4]苏年贵,支虎明,张碧岱,等.晋南平川早熟脱毒马铃薯产业化种植及发展前景[J].中国马铃薯,2004,18(5):311-313.

[5]刘景春.马铃薯摘心摘花增产[J].农村科学试验,2001, (12):5.

[6]杨全枝,王璞,段宝定,等.马铃薯优良品种早大白的引种与栽培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6(8):29-30.

[7]吴焕章,郭赵娟.马铃薯新品种郑薯7号的选育[J].中国蔬菜,2006(8):29-30.

1005-2690(2015)03-0043-03

S532.037

B

2014-01-10

猜你喜欢

晋南大白薯块
大白
晋南民间艺术的发扬与传承方式
后稷族居地在关中不在晋南
虎头虎脑的“大白”
红薯开裂原因分析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甲基托布津SC马铃薯使用技术实验总结
大白诞生记
晋南金墓中的狮子砖雕
鲁南晋南 小麦开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