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与投放行为研究

2015-06-01蔡凯梁琴

城市地理 2015年12期
关键词:调研分类居民

蔡凯梁琴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宁波市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与投放行为研究

蔡凯梁琴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生活垃圾分类与投放是缓解城镇居民生活垃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调研宁波市8个垃圾分类试点社区、20个普通社区和6个垃圾管理部门的垃圾分类和投放现状,借鉴国内外垃圾分类处理的成功经验,对宁波市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

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垃圾分类行为;投放行为

一、前言

宁波市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与世行合作的生活废弃物收集循环化利用示范项目,正式拉开了垃圾分类序幕。按照计划,宁波要花5年时间,让市民学会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从2013年7月开始试点,先在老三区的3个街道开展。目前全市约有11个街道 (镇)、8万户家庭参与到了此项工作中来。在垃圾分类这一进程中,仍然存在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垃圾分类工作不到位、软硬件设施跟不上等问题。为了解宁波市目前垃圾分类的现状,总结先进的垃圾分类试点经验,推广垃圾分类的有效措施,我们展开了一系列调研活动。

二、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与投放调研

本次实地调研时间是2015年初,调研活动主要以走访社区、分发调研问卷为主,调查对象为宁波地区牡丹小区、紫荆社区、里仁花园、仙荷家园等8个试点社区和20个普通社区,并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问卷进行针对性调查。同时辅以走访垃圾回收站、城市环卫站、城市管理办公室等部门了解宁波市的垃圾处理的整体情况。在城镇社区的问卷调研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528份,回收有效问卷1472份。

因此,调研结果一定程度上真实的反映了宁波市目前的垃圾分类现状。问卷重点调研了居民个人因素对垃圾分类的影响、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和态度、试点社区为垃圾分类提供的软硬件措施等问题。

1、居民个人因素对垃圾分类的影响

(1)年龄。数据表明7岁到17岁的年龄段居民受自身教育、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等因素提高其垃圾分类的意识越来越强。18岁到35岁的年龄段人群认为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的比例为百分比最高,这部分人群身心相比7岁到17岁人群较为成熟。36岁到50岁的人群对垃圾分类意识良好,51岁以上人群垃圾分类意识为人群中最差。

(2)性别。调查的数据显示,调查的男女比例在50%上下,相较于平衡。

(3)文化程度

表1 文化程度对垃圾处理的影响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大部分人群都是对垃圾分类作用只有基本了解,在这个层次中,高学历的人群占有明显优势,影响度最高。

2、居民对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

(1)居民对垃圾处理相关法律制定的认识

对比两张图可以看出,虽然试点社区居民相比普通社区居民更加认为有必要制定和垃圾分类有关的法律,但是总体可以直观的看出大部分居民认为制定相关法律和管理条例对生活垃圾分类是有必要的。

(2)居民对垃圾处理方法的认识。从下图可以看出,普通社区与试点社区在生活垃圾分类和投放的行为存在差异。后者对于垃圾分类和投放的效果较好。

(3)影响垃圾分类和投放的原因。居民未进行垃圾分类共有5大原因,分别是:一是没时间;二是垃圾分类知识不够;三是没有环保意识;四是利益和自身没有任何挂钩;五是其他因素。其中,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导致没时间进行垃圾分类攻占总人数28.19%,其次其他因素导致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占总人数的26.06,而没有垃圾分类知识的群众则占25.53%,没有环保意识只占了17.55%,未与自身经济挂钩则占总人数的2.66%。

3、试点社区垃圾分类和投放结果

(1)一周内垃圾分类与投放的结果

表2 试点社区一周垃圾投放结果汇总表

(2)8个试点社区4类垃圾投放比例。在四类生活垃圾分类投放中,厨余垃圾是占比重最高的,这个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居民生活垃圾产生的主要成分是厨余垃圾,剩菜,剩饭,菜梗菜叶等。二是在全部生活垃圾分类程中厨余垃圾是社区和物业等管理的重点。

4、试点社区对垃圾分类和投放提供的软硬件条件

(1)设施投入。政府在各个试点社区投资建设的硬件设施做的比较妥善,几乎每个试点社区都会有根据相应人数配比的垃圾分类桶,负责人,宣传单等。其中牡丹社区各项投入都相对应较多,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居民对本社区的硬件设备投入还是有较高满意度的。

(2)社区奖惩措施。通过调研发现,8个试点社区中设置了相关奖惩措施的社区只有3个。在调研的8个社区中,大部分的居民还是赞同社区应该设立一些奖励规定和适当的惩罚机制的,在紫荆社区的调研中,社区居委会会对本社区生活垃圾实施比较好的家庭予以适当的奖励,给以一些生活用品和垃圾袋,而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居民都向我们反映社区缺乏对不分类和乱投放等实施行为差的惩罚措施,导致仍有部分人无视生活垃圾分类,没有危机意识。

三、城镇居民垃圾分类与投放行为的问题分析

1、垃圾分类和投放的行为习惯欠缺。通过实地走访交流,我们对居民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做了一个系统的调查。调查表明多数居民处理垃圾的习惯还停留在不要乱扔垃圾的垃圾投放思维模式上。

2、垃圾分类和投放的意识薄弱。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居民主动自愿的进行垃圾分类较少,同时能正确分类和投放的比例更少。这说明居民垃圾分类和投放的意识薄弱,没有认识到垃圾是隐性资源,能产生潜在能效。即使意识到了,也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很好的实现垃圾分类。

3、垃圾分类与投放的社会宣传力度不足。从调研可以看出市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媒体上看到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宣传还不够,这些都是导致居民无法认识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义与重要性。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目前宁波城镇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主要由社区街道监督引导,由于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足,实施上存在脱节现象,效果甚微。

4、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在小区和社区等物业在管理垃圾分类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自身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导致居民在分类和投放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制约作用,对于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居民,我们只能劝说,不能进行惩罚。

5、社区管理不到位、奖罚制度缺失。从对社区内部的居民和小区督导员的反映中来看,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没有实施好责任的归属和落实,奖罚制度缺失,居民的垃圾分类和投放行为的积极性调动不足。

四、城镇居民垃圾分类与投放行为的有益措施

1、居民个人方面的的建议

(1)改善居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居民自身学习、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不断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真正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实处。

(2)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自身素质:

①业主联结,形成推动垃圾分类的核心团队。各小区和各社区发动群众的力量,通过成立小区或社区的如环保志工团、小学生环保督察小组等兴趣小组,通过小区或社区前期到位的垃圾分类宣传,通过管委会和兴趣小组的努力,不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这些队伍不仅是垃圾分类的先锋队,而且是垃圾分类宣传和监督的主力军。

②情景设计,使垃圾分类流程符合实际,操作可行。尽管业主逐渐加入垃圾分类行动,然而,如何提高业主的参与率和分类的准确率,成为垃圾分类能否持续推进和制约分类成效的重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社区要以“情景营造法”,让业主丢垃圾变成一件“麻烦事”和“开心事”。

③营造社区魅力,提升垃圾分类的效能。在管委会的推动下,社区的垃圾分类让业主们看到了成效:社区洁净,频繁获奖 (如获得“模范社区”、 “永续发展社区”、 “优良管理公寓”等称号)让居民切实以此为荣,房产价值得到提升……这种共同经营形成的社区独有魅力,增进了业主对于垃圾分类的认同,越来越多业主认为它是“有意义”的事情。

2、对政府政策和法律规范方面的建议

(1)出台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操作细则。政府有关部门需重视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出台有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垃圾的分类,明确单位和居民的垃圾减量和分类责任,规范运作模式,对不按要求进行垃圾减量和分类处理的行为进行处罚;制定与垃圾减量和分类挂钩的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增加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引导。

(2)制定垃圾分类和投放的一系列监督机制。目前小区中居民生活垃圾是否进行分类、是否按规定投放等方面都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导致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改进这种现状,可以制定一系列监督机制,从楼道、小区、社区、区域环保部门、市级环保部门等逐级制定,根据各自区域人员的特点、区域垃圾分类的现状等方面展开。

(3)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为鼓励居民的积极性,推进相关工作开展,政府应最大程度的承担生活垃圾分类的成本,完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体系建设,例如免费发放垃圾桶,垃圾袋,给予积极人员有偿奖励,增加管理人员,给予相关企业财政补贴。

(4)加大宣传力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关方面需要对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小区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相关培训;可以采用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小册子,在地方电台安排先关的电视节目,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相关的媒体报导,使居民认识到其重要性、必要性,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环境保护的观念,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同时建议将垃圾处理的整个处理过程对居民开放,通过实地参观、视频播放等方式,使居民真正了解垃圾是隐形资源,如何变废为宝。

3、对学校及社区方面的建议

学校作为文化教育的主要教育引导机构,对人的教育尤其是个人成长阶段的意识形态的灌输和价值观的引导具有重大影响,在生活垃圾的分类方面,现阶段据调研组的实地了解和对相应居民的观念分析来看,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相关素质教育必须在学校引入教学体制,让学生在此方面加深观念,重视并提升个人垃圾分类意识与素质。

五、结语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生活垃圾的处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虽然现阶段宁波市城镇居民在垃圾分类和投放中存在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相关法律政策和监督制度的缺失、社会宣传不到位、垃圾分类软硬件条件不足等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全民垃圾分类意识也会不断增强,社会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理会形成良性循环,从而造福全社会。

[1]赵海涛.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的公众参与 [J].科学中国人.2015(02).

[2]罗小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现状及对策研究 [J].江西建材.2014(17).

[3]陈美珠.关于深化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思考[J].广东科技.2014(24).

蔡凯 (1995-),男,浙江诸暨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大二学生。

梁琴 (1993-),女,浙江台州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大二学生。

猜你喜欢

调研分类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高台居民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