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德育”理念下的集体阅读、观影活动

2015-06-01梁颖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集体人文德育

梁颖

人文主义教育理论该理论强调个人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因而在教育上的主要措施是形成开放的学习平台、自由多元的学习方式。自由多元的学习方式的建构有助于帮助学生自我实现。教育凭借的是人的爱心与智慧。一所成功的学校必须满足学生这两方面的需求,而人文主义观点正是最适合给予学生从中获得爱与发展自我价值的最佳教育方式。

一、“人文德育”理念及其与我校办学理念的结合

人文德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它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探究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的个性充分而完善的发展。

我校在经过专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于21世纪初提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求发展”(即“三自”)教育模式。“三自”教育是指在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管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特色课程、课堂教学和心理、道德教育等途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的学习能力、教育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的教育,其特点是突出人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

由此可见,人文精神中对人主体意识的极大强调与“三自”教育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不谋而合,而这也正是我校“三自”办学特色理论与实践的题中之义。我校德育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充分体现出了鲜明的人文引领、自主发展的人文特色,德育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文基础。人文精神和自主发展的思想一直贯穿学校德育工作的始终;因此结合工作的实际,打造出以“德育为先、人文引领、自主发展、全面提升”为指导思想的学校“人文德育”特色工程,充分体现出了学校的人文德育理念与特色。

二、集体阅读、集体观影活动在学校德育渗透中的作用和意义

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教育者的巧妙利用下,理应成为学校德育“润物无声”的第二教科书。

而集体阅读、集体观影活动与学生个人的阅读观影相比,具有更多的同伴性、同步性、引导性与反馈性。同伴讨论、师长引领,这对处于世界观形成初期的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领航意义。

三、集体阅读、观影活动的开展

笔者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深谙语言源于生活;而班级德育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日常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中,可立足语言教学与班级德育的契合点,努力尝试实现学科教学和班级德育的有机结合,努力使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 课题引领——自2010年,笔者便承担了学校《网络环境下英语校本阅读教材应用初探》的课题研究,而集体阅读、集体观影活动的开展与德育渗透是其中重要的有机环节;通过课题研究,集体阅读、观影活动成为了实实在在而又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2. 平台依托——立足原有文学作品,编撰了适应学生年龄特点、心智水平的校本阅读教材,丰富和完善了集体阅读活动载体;建立阅读、观影分享网站,拓宽交流平台,进一步落实活动的同伴性、同步性和交流性。

3. 精心设计——全方位、全员化的整体设计,开展主题阅读和主题观影;同时,将阅读、观影、征文、研讨、实践、评比结合起来,使得文学德育、电影德育渗透在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 辅助智育——与学科教育(尤其是语言学科)紧密结合,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在用中学,学以致用,提高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实践体会与前景展望

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鉴赏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面对文学作品、电影作品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与意识形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接纳的信息、得到的体验可能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育者具备较高的感知思考能力、鉴赏分析能力及整理提炼能力;在集体阅读、集体观影的活动开展中注意筛选素材;在德育渗透的潜移默化中精心设计、善于提炼,找好切入点与方式方法;在读后、观后的实践活动组织中丰富内容;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事件中,注重因势利导、抓住每一个教育瞬间。在从事教育活动尤其是德育活动时必须心怀高度谨慎、负责的态度。

在今后的集体阅读、集体观影活动组织中,如何更好地推行“人文德育”理念,如何更好地与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活动开展、与新课程改革等有机紧密结合,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合力”,有待德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究。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集体人文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为集体献一计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警犬集体过生日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