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阳光教育的文化使命

2015-06-01廖翠华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求真视野

廖翠华

生命向往阳光,人类崇尚教育,教育的使命是促进人生命成长,而每个生命的成长最渴望得到的是阳光。我校创建的阳光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思想基础,以学校真善美办学理念为价值核心,以促进学校特色优质发展、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为目的,创建“具备求真、向善、尚美的生命精神、拥有创造生命奇迹的阳光力量、生发大爱和谐的阳光气象”为特征的学校教育。践行“阳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为实现学校培养现代、文明、健康的中国公民的育人目标,而担负起它特有的引导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拓展多元文化视野;提升文化品位、培养文化创新品质;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意识等重要文化使命。

一、积淀文化底蕴、拓展多元文化视野

为了传承、弘扬、创新人类“求真、向善、尚美”之生命精神,我校实施“阳光教育”的文化使命之一,就是要通过文化教育,让学生认识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了解世界各民主文化的多元性、丰富性,以积淀文化底蕴、拓展多元文化视野,增其文化素养,从而引导学生确立“和而不同”的文化立场。

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在积淀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帮助他们拓展多元文化视野。我们认为,拓展学生多元文化视野,一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传统文化、大众文化;二是认识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三是了解如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等异国文化所包含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其文化使命就是:首先,要教育学生尊重其自身所属文化体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其次,要教会学生懂得人类民族的多样性,学会能够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能够在相互理解、尊重差异的基础上,提升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其三,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下进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学会如何预防各种文化冲突,创造和平,创造幸福,创造未来。

在践行“阳光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拓展多元文化视野,不仅能引导学生确立“和而不同”的文化立场,提高其文化素养,学会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理解与尊重,而且能够使学生了解促进社会民族之间、民众之间的宽容、沟通与尊重的重要性。

二、提升文化品味、培养文化创新品质

为了传承、弘扬、创新“求真、向善、尚美”之生命精神,我校实施“阳光教育”的文化使命之二,就是要通过开展以审美为核心艺术化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以培养的文学生对文化化价值取舍上的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与免疫力及其进行文化创新的品质,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呢?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要符合文化的内涵,则必须开展以审美为核心艺术化教育活动,它是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培养其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根本途径。因此,开展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化教育,是对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成为社会人之前的积极的文化准备,有了这种文化准备,不仅能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整体水平,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文化辨别力、判断力、选择力与免疫力以及文化的鉴赏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三、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为了传承、弘扬、创新“求真、向善、尚美”之生命精神,我校实施“阳光教育”的文化使命之三,就是要通过文化教育,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认同感及其对文化的理解与感知、文化发展的规律以及文化建设任务高度自觉的意识,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增强其文化自觉意识。

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中华的历史和文化及其发展趋势有“自知之明”,对本国的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心中有数”,对世界不同文化能深入了解并吸取其精华以为己用。其次,培养文化自觉意识,须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易传》中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及“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个命题,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实质。而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它以和谐境界为“至善”,从至善中去寻求“至美”。其三,培养文化自觉意识要唤起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环境下,我们所要求的文化自觉,不仅要求学生能对这些文化冲突的根源与意义进行深度思考,还要求他们未来生活中能以自主的姿态和一种世界历史主体的身份去探寻解决各种文化冲突的可能的、合理的途径与方法,承担起最终完成中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的伟大文化的使命。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求真视野
居· 视野
张锦绣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真相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
质疑辩惑,探索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