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2015-06-01徐国俊

师道·教研 2015年4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研学改革

徐国俊

广州市番禺区自2012年初开始,结合本地实际,按照“行政推动,学习带动,科研导领,评价促动”的思路,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着眼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突出自主探究,强化合作交流。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提质增效减负目标,构建具有特色、充满活力、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番禺区教育局申报的《区域推进“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动研究》课题,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

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理念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研学后教”是基于近年来国内课堂改革的多种成功模式的合理内核,结合本地课堂教学实际问题提出的。“研学”主要是教师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学情、学法的基础上,编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学案”,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钻研知识,探求方法,提升能力。“后教”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教。针对学生存留的困惑,教师进行恰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讲到实处,点到关键,充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研学后教”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基本原则是:

一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研学后教”期待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实现由“师本”向“生本”的根本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设幸福课堂。致力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创设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充分体现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是研学有理,“研”“教”结合。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科学取向的教学论和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行动研究。制定“研究、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准确定位目标任务,灵活掌握操作方法,深入研究实施内容,锻炼提升实践能力,实现多维度的“研学”与“后教”的有机统一。

三是研学有据,研学促教。坚持国家、省市的课程标准、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优化“研学案”,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呈现上优化课堂结构,从学习活动、过程落实、质量评价上优化课堂管理,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提高课堂效益。

四是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校情教情学情,体现学校学段学科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构既以教学原则为准绳,又体现学校特色、学科特性,既具备一般性操作规范、又兼顾不同教情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既兼顾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又兼顾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发展。

二、“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策略

一是建章立制,行政推动。区教育局成立“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工作小组,根据需要做好统筹工作,组织研讨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经验,聘请专家讲学,提供理论引领,搞好教学诊断,推广改革成果。出台《番禺区实施“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教研室、教科所加大对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力度,把握研究动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做好对学校支持服务工作。各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建立相应实施小组,充分调动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资源,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加强管理,细化过程,确保实效。

二是全员参与,学习带动。采取专题研讨、专家讲座、课例交流、调查座谈等形式,组织教师、学生和家长进行“研学后教”理念及相关教育理论的学习,营造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为教改提供师资保障。坚持全员、全程参与课程改革,逐步形成良好研学氛围,做到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行动落实。区镇确定教改示范校,通过“连片联校”,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理论辅导、校本培训、示范研讨课、研学案展评等不同形式,相互观摩,交流提高。学校确定教改骨干教师,通过示范引领,相互帮扶,带动本校教改向更深层次迈进。

三是科研导领,改革建模。教研室、教科所和学校把 “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把“研学后教”的理念研究和相应的教学模式研究纳入区“十二五”教育科研专题项目中,通过课题申报和科研管理,强化研究过程,导引教改方向,提升研究水平,多出研究成果。学校采取“小范围试验,逐步扩大,稳步推进”的策略,积极探索“研学后教”课堂模式的校本研究,注重从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开展行动研究,找准突破口,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效益。坚持边试行、边反思、边改造、边创新,以简便易行为主、以实用有效为本,积极探索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提炼特色,评价拉动。区教育局制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考核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效果作为学校办学和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大力强化教学改革的贯彻实施。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配备、更新教学设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学习和提高专业素质。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机制,积极构建“捆绑式”教学业绩评价,实施同年级学科、同一班级整体的教师综合评价,打造“兵团式”作战的优秀教师团队。制订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奖励措施,对“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校通过听、讲、评、议等途径,在教学理念新,方法灵活,效果显著,创新意识浓的教师中予以总结,浓缩经验,提炼精华,上升到理论层面,做大做强,形成各自的特色,学校要在此基础上加以概括,形成学校的教改品牌。

所谓教无定法。番禺区的“研学后教”不可能解决课堂教学改革的所有问题,但其改革的思路和提供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尤其是注重以生为本,面向全体,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意识,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整体配合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符合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念的。事实上,番禺区也没有要求所有时间和所有课型都要套用“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其改革的意义,最大的可能在于要求广大教师明确,提供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广大学生的期盼,也是教师的应尽职责。至于模式和方法,只是在科学教育理念下的一种工具的选择。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研学改革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改革之路
研学之旅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