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花桥模式探析

2015-05-30梁正广

2015年1期
关键词:服务业

梁正广

摘要:花桥利用自身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在发展目标上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积极发展重点主导产业和兼顾新兴服务业,并以服务外包为特色,坚持服务型政府理念,加强对服务业中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供公益性平台进行资源整合,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而“花桥模式”已经成为全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学习对象。

关键词:服务业;现代服务;花桥模式

一、花桥服务业发展模式的经验

1、发展方向上,提出“服务江苏、融入上海、面向世界”,利用区位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花桥成为连接上海与苏州的桥梁地带,轨道交通11号线的开通,加快融入上海的步伐,接受上海的辐射和承接上海商务和服务业外溢,并积极推动苏南地区与上海的连接。依托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中国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商务中心、服务中心的地位,利用上海各种要素成本上升和产业升级转移的契机,花桥出台了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积极引入上海地区的知名企业入驻,加强内外资企业的引进力度,努力把花桥打造为上海配套的金融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从而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中。

2、发展理念上,花桥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以美丽昆山、花桥服务为指导,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不断推动政府服务和市场主体相协调,积极打造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平台建設,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产业优惠和吸引人才的政策,为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摒弃简单的“GDP数字政绩观”,坚持将打造服务业创新环境作为首要目标,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并推动现代服务业带动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更新与升级优化。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得绿地、湖泊、树木、广场、道路、建筑等有机交错,推进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发展。

3、发展格局上,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重点突出,实行差异化的发展,积极引导传统服务业及制造业转型升级。花桥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时,坚持以金融业、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各产业之间综合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工作,在现代服务业的各产业之间和各企业之间进行差异化发展,积极改造和升级原有企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对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转型过程的顺利和平稳。

二、花桥服务业发展模式的问题

1、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对生活便利化程度不高,商业商务环境和现代服务业有待进一步优化。花桥地区缺少与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相配匹的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基金公司、以及知名大学的办学点或者校区等为现代服务业提供智囊发展的商业服务,除此之外花桥还缺乏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商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缺少动力,商家入驻率不高,日常交通体系链接不便利,生活休闲娱乐设施较少,医疗保障体系和医院数量较少等问题。

2、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不够科学,产业之间的联系有待加强。花桥现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域主要位于临近与轨道交通11号线兆丰路以及绿地大道两边区域,这两个区域与花桥的老城镇之间有很远距离,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紧密,而11号线的光明路站和花桥站的周边区域主要分布的是工业区、这导致了花桥在空间布局上缺乏明确的城市中心。除此之外,现代服务业各个产业之间的空间分布也不紧凑、产业协同作用未能发挥最大化,这些现代服务业项目与工业园区的距离也存在着较远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二三产业的联系,增加了各类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利于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长远发展。

3、现代服务业中缺少龙头型的企业,产业带动力和经济贡献度有待提高。总体上来看,具有较大产值和规模效益、竞争力较强的和知名度较高的龙头型、旗舰型企业数量还是相对较少,所占国内外市场的份额较少,市场地位较弱。而大多数知名的企业仅仅是把一个分中心和公司的分支业务放在花桥,而总部则还是在上海、苏州等地,这对花桥经济开发区的现代服务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具有领先的服务企业相对较少,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相对较弱,也大多停留在花桥和昆山,对于上海、苏州等城市的影响力较弱,除了服务外包之外,其他的重要服务业的集群优势业还未形成,产业的带动和示范效应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4、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中高端人才外部依赖程度较高,本地供应和培育体系有待完善。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如科技研发、金融、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都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产业,中高端专业人才的树立和质量直接决定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花桥地区现有的人才培育基地为硅湖学院、和花桥职业三中所持的安博教育培训基地,硅湖学院是一所民办专科学校在教学层次和人才培育上不能有效的满足于花桥地区的人才需求,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加之企业对于硅湖学院的合作进展缓慢产学研的有待加强,而花桥职业三中则更不能培育出中高端的知识密集型人才,中高端人才还是外部供应为主。

5、花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在逐步丧失,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长远发展。随着高铁、轨道交通、高速路等交通设施的更加便利,以及周边区域如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江桥、白鹤镇等也将服务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在政策上、财政给予大力的扶持,对花桥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区位优势造成很大的冲击,外部竞争力日渐增强。除此之外,上海自贸区的批复和建成,会进一步造成花桥地区的一些现代服务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向上海自贸区靠拢,把企业总部迁入上海,而留下一些不具竞争力的非核心的业务和企业分支,形成吸虹效应。加之花桥地区的一些现代服务业与国内的城市进行同质化的竞争,面对如苏州、上海等大城市而言,在服务能力、基础设施竞争力、政府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大城市有一点差距,花桥发展现代服务业既面临苏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夹抄,又面临周边城镇的包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在逐步丧失。

三、花桥服务业发展模式的发展方向

1、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公共设施与生活服务,优化商业商务环境。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加大与上海的联系,成为苏州与上海城市化的桥梁地带,建立与大都市卫星城相配套的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规模,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环境,加强金融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会议展览等专业配套的服务体系。

2、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加强产业之间的联系。应加强轨道交通沿线的新的商务中心的地位,与花桥旧城镇的商务中心协同发展,实施工业企业搬出,现代服务业企业迁入的计划,加强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逐步把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分离,进一步发挥集群效应,培育龙头型和旗舰型的企业。

3、加强花桥地区教育培训机构培育中高端人才的能力,吸引人才的引进和留住。不断扩宽人才引进的渠道,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机制,提升本地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人才培育能力,为服务业专业人才提供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

4、花桥政府应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减少监管与精简审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大力整合资源,促进服务业长远发展。创新政府服务理念,减少政府监管和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大力整合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型平台。

参考文献:

[1]支文军.花桥国际商务城[J]. 时代建筑.2009(01)

[2]舒朝普. 花桥国际商务城“融入上海、面向世界、服务江苏”[J].中国外资.2013(19)

[3]倪琳.金融商务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现状调查研究—以花桥国际商务城地区为例[J].电子商务.2013(02)

猜你喜欢

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健康服务业 行稳方能致远
健康服务业:更多关注这个板块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居民服务业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