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探讨

2015-05-30田亚卡

2015年1期
关键词:探讨分析中职学校校企合作

田亚卡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特点,并认真分析了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目标,在此基础上,着重针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评价进行了进一步深入地探究,可为广大同行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财务管理;探讨分析

引言

校企合作不仅有助于不同的合作主体之间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同时能够大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地位,对技术创新具有积极地鼓励作用。财务管理活动是教学企业的主要活动之一,教学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财务管理的需求,教学企业除了需要充分满足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需要以外,还必须与企业追求利润的本质相符。因此,不断探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特点

从传统观点方面来看,财务管理往往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程序化特点,并且单独由企业内部的相关财务部门开展运作。但实际上,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各个合作主体之间关系是展暂时性的,且较为松散,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因此,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更加体现出了柔性化的管理特点。“人性化”是柔性管理的重要标志,充分注重速度与反应、尊重和平等,着重强调变化与跳跃、弹性和灵敏[1]。柔性化财务管理以差异性互补、竞争性合作、虚拟整合以及信息共享等为依靠,逐渐使价值从原来的“微”转变为“显”,大大增加了自身的竞争优势。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奖酬机制的柔性化和管理决策的柔性化。而从形式上来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并存了“实”与“虚”两个方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资金链方面充分体现出了自身的独特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打破了传统企业的组织界限。同时,在校企合作中,各项资金的运动主要以契约为依据来设计流动。因此,财务预测、财务协调以及财务控制方面是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职能的主要体现。在财务协调过程中包含了投资和融资,而收益分配的主要内容则是对具体业务的收益进行分配,不仅不会存在各种分配项目,更加不可能涉及到股利政策。

由此可见,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职能扩大了传统财务管理的范围,增强了传统财务管理的效力。而财务协调的职能在这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不断加强财务的控制工作。此外,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由于个体之间并没有存在行政隶属关系,主要是通过契约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得财务控制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2.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目标

实际上,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和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双方的核心能力,而将两个不同类型的主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动态联盟。从研究角度上来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一致。通常情况下,“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是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代表,且充分与工业时代相适应。然而,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并不与股份制企业相结合,再加之其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因而呈现出了明显的暂时性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是不可能通过持续经营这一方式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2]。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目标越来越多元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链最优化。从本质上来看,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是一个由各个合作主体充分将自身的核心能力贡献出来所结合成的价值链,各个成员在这个互相补充双方优势的价值链中均将自身的最优部分发挥出来,最终形成一条新的价值链条,其他任何传统价值链都无法与之相比拟。

(2)实现了最大化的资源配置效益。中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是形成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经济基础,将合作项目作为中心,通过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能够实现资源的共同分享和互相补充两者的资源,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管理方面的互补、技术方面的互补、人力资源方面的互补、资金方面的互补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互补等。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各个主体分别将自身的优势资源贡献出来,从而构成一个整体性的资源系统,能够充分满足市场机遇的实际需求,最终使资源配置效益达到最大化。

(3)使契约关系人的利益最大化。在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各个合作主体构成了一种利益权衡机制,并且形成了一种多边契约的关系,中职学校和企业共同影响着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目标[3]。当校企合作中的收益达到最大化时,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个契约关系人的利益,从本质上而言,这也正是各个利益相关人员开展校企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

3.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评价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关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评价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这两种方法均建立在专家学者的主观判断基础之上,但是,事物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其通常不确定性,因此,专家也同样不可能完全合理地判断各项评价指标。而DEA法是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得到最终的评价结论,对数据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却无法充分反映决策人员对各项准则的偏好程度,无法准确反映出某些定性指标[4]。因此,针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评价问题,不管使用哪一种分析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和不足之处。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进行评价。

首先,中职学校校企合作中财务管理的评价应该着手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应该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充分结合起来。由于各个主体对校企合作整体效益所作出的某些“贡献”是无形的或非财务上的,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财务方面,因此,应该充分关注各个方面的信息,如市场调查信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信息以及沟通与营销信息等,对各个主体的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以及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进行考核。同时,还应高充分重视各个主体之间的合作和风险评估,以风险和回报为依据,对投资机会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另一方面,应该充分结合合作前分析与合作过程中考核。在合作之前进行认真全面地分析是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基础,其重点是对分析如何选择合作伙伴,只有做好合作前的分析工作才能够有效保证校企合作的成功。此外,还应该不断强化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财务状况考核工作。其次,从系统方面来看,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經济行为也变得更加复杂起来,进而使会计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因此,“贫信息性”是对财务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对财务系统的前景进行预测等一系列问题所依赖的信息,这正是财务系统的“灰色性”[5]。

一般而言,针对灰色特征的财务信息,如果使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是无法充分获得科学而准确的财务评价结论的。由此可见,将校企合作作为评价对象,其本身具有非常典型的灰色性。在实际评价过程当中,“满意财务状况指标序列”应该以相关财务指标为依据,严格按照被评价的财务指标数据来进行确定,然后将此序列作为参考依据,该被评价对象的实际序列和参考序列结合起来,便可以共同形成一个灰色评价样本空间。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灰色关联分析法具体包括以下两种模型。

第一种是动态模型,该模型通常适用于评价同一个合作项目在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这样的评价方式必须依赖该项目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财务指标,而且所有的评价数据都取自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主体,其实质是对该项目在某一会计期间经营过程中财务状况的变化模式进行分析,从具体的运算方法上来看,基本与静态模型的计算方法相同。灰色财务评价的动态模型评价结果要求在合作过程中找出该项目的财务状况处于最好状态和最差状态下的会计期间,从而为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营决策与会计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种是静态模型,该模型主要依据项目在相同历史时期的财务指标,而且所有的评价数据均必须在相同的会计期间中取得,其最终目的为从横向上评价项目的财务状况,因此,最终的评价结论是按照优劣次序,将所有合作项目的财务状况一一排列出来。然而,由于速动比率、流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并不是越小或越大就越好,因此,在参考财务状况的序列时,应该首先设定一个最佳的期望值。而针对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以及净值收益率等越小或越大越好的财务指标,则相对比较容易明确其满意财务指标值。这样一来,中职学校校企合作项目的多个向量便共同构成了灰色评价的样本空间,最终实现灰色财务评价。可以对校企合作中的I个不同合作项目进行财务评价,针对每一个被评价的项目均选择J个财务指标来刻划其财务状况,即X(1),X(2),X(3),…,X(J),用向量来表示其中第K个合作项目的这J项指标序列,即|XK(1),XK(2),XK(3),…,XK(J)|,序列中,XK中的各个分量能够综合反映出第K个项目在高会计期间的实际财务状况,见表1。

4.结語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能够在不同的合作主体之间达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校企合作能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使其充分适应和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为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创造良好条件,使企业逐渐走向国际化。而动态联盟是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典型形式,由于校企合作中涉及到多个不同类型的主体,这就必须对校企合作中的财务管理进行不断探讨研究,以此提高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效率。(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庆东,张艳辉.高校财务管理改革的困境及破解路径[J].企业导报,2010,66(01):89-90.

[2]谷峻岩,吕雅峥.会计工作标准对高校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意义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2,55(03):86-88.

[3]赵善庆,朱有明.校企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71(05):66-67.

[4]陈美忠.抓准校企合作关键、促进中职学校发展——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校企合作成果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0,33(06):77-79.

[5]张继冬.密切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强化职教特色——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0,66(31):53-55.

猜你喜欢

探讨分析中职学校校企合作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探讨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德育工作浅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探析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