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结合部高中文科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2015-05-30肖刚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数学兴趣文科生调查分析

肖刚

【摘要】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兴趣是创设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和认知结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人格魅力也有所不同,往往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感兴趣的内容不同,感兴趣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本文以城乡结合部的一所高中的文科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他们对数学感兴趣的程度以及形成原因.

【关键词】数学兴趣;文科生;调查分析

南充市第十二中学是一所包含初中部和高中部的混合型学校,学生主要来自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属于市郊区,整个学校每年大约有500名高中毕业生,每年高考能过本科线(三本)的学生不超过6人.由于他们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环境懒散,学习兴趣也不浓厚,造成学生不想学数学,教师不想教数学的局面.

一、对高中文科生数学兴趣的调查研究

参加调查的同学共计200名(四个文科班学生),我们对这些同学的调查统计如下:

200名学生中,自认为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有23人,占11.5%,在这23名学生中,对数学感兴趣的有14人,很感兴趣的有6人,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学生占数学成绩较好人数的87%,不感兴趣的3人,占学生成绩较好人数的13%,其中感兴趣和很感兴趣的学生中,把感兴趣归结于教师讲得好的有6人,占感兴趣20人的30%,14人选择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带来快乐.占感兴趣人数的70%.

自认为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有177人,占总人数的88.5%,在这177名学生中,对数学感兴趣的有53人,占成绩较差学生29.94%,不感兴趣的有124人,占成绩较差学生70.06%,其中感兴趣的学生中,有16人把感兴趣的原因归结于教师讲的好,占感兴趣人数的30.19%,32人选择教师性格幽默能带动学习情绪,占感兴趣人数的60.38%,5人选择其他,在177名学生中,有124人对数学不感兴趣,其中89人选择教师原因,占不感兴趣人数的49.18%,选择教材难懂,知识难理解的有63人,占不感兴趣人数的50.82%.由此可见,在数学基础很薄弱的文科生中,数学兴趣对他们学习数学信心和学习数学的态度都有很大的影响.从认知理论分析,学生所面对的知识与已有的经验水平产生矛盾时,会引起他们的认识行为的注意,产生认知冲突.这也是大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原因为“解决数学问题能够带来快乐”.

二、调查反思

在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而学生对数学兴趣的追求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如果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失去对数学的信心,进而对数学产生厌恶情绪.从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中,有30.19%的学生因为教师讲得好,还有60.38%的学生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而对数学感兴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还总是把教师的人格、知识、水平和授课能力与自己的学习兴趣紧密相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经常感受到,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的人格或授课能力产生崇拜感和信任感,他们就会对这位教师所授的学科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中,有3人对数学不感兴趣,这说明数学兴趣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动机,无意识的追求也会给学生带来习惯性的动机,在学习和认知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认知都是在明确的动机下产生的.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的作用下,或者是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形成了一些特定的行为方式,这就是学习习惯.在平时教学中,也容易发现有极少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持之以恒、集中精力地学习,这都是由于学生平时受家庭或者学校环境影响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原因主要分为两大类:1.对教师不感兴趣,要么是觉得教师讲得不好,要么觉得教师不够幽默,不能够吸引自己学习的兴趣.2.认为数学知识难理解,教材看不懂等等.

三、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培养与激发内部学习兴趣

1.认知情绪背景的构建

学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常表现在缺乏数学认知的情绪背景.首先,在教学中应提前用粗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即将要学习内容的知识框架,明确所学内容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其次,积极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数学问题产生冲突、矛盾,诱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同时要积极把握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教学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潜力.最后,要加强教学的趣味性、新颖性、形象性等特质,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2.保持和发展认知动机

在教学活动中,要争取将学生的认知矛盾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常用的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而在数学问题解决和概念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处理不同层次的作业、不同难度系数的习题等手段,让学生保持适度的心理紧张,在解决数学问题中产生认知矛盾,保持和发展他们的认知动机.同时,我们也应遵循及时反馈原则,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结果,发现解答问题时的错误和缺点,同时也要鼓励他们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愿意参加学习活动,而且更加期望通过参加学习活动能够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评价,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点头微笑、口头表扬等,都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与激发外部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自身的特点——内容枯燥、逻辑严密、抽象难懂,学习过程中大多是推理与证明,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有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猜想能力、数学直觉.这一切决定了学习数学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没有一定外部因素来刺激学习动机,完全依靠内部学习动机去学习,很难让学生长时间对数学保持兴趣状态.在这里我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建议,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以“笑”激趣

这里的“笑”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中以笑声代替无声,以笑容代替愁容.这方面就需要教师在人格魅力方面勤加修炼,把严肃枯燥的数学语言变得幽默活泼,把如死水的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笑声中关注课堂,关注数学,关注知识,慢慢地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较差的学校比较重要.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南充第十二中学的文科生对数学教师的个人情感态度与数学学习兴趣的相关系数很大.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语言、授课方式上做一些改变.让学生因为“笑”而喜欢数学.

2.以“爱”激趣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对于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来说,他们比其他学校的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期待、肯定、信任、关怀、鼓励和赞许,他们的自信心比其他学校的学生要弱,这就需要教师不厌其烦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心,去关心和关注每名学生,慢慢地消除他们对数学的自卑心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积极上进的学生;同时教师要做到民主公正,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想法错了,教师也要作出积极肯定的评价,而当学生取得明显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

3.以“易”激趣

这里的“易”是指降低对数学基础较差学生的要求,让他们觉得数学不是那么难.与其整日上数学课犹如听天书,不如降低要求,使他们能真正学懂数学,让他们觉得数学不是那么难.循循善诱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适当的条件下再增加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讲授数学问题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站在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不需要讲解偏、难的解题方法,使他们能够掌握和接受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以最简单的思路和方法,激发他们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8-169.

[2]孔凡哲,曾峥.数学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69-171.

[3]王慧.试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现代教学启示[J].2006(4):2-5.

[4]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0-49.

[5]王新如,陈影玲.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意义及其激发培养[J].1984(4):105-106.

猜你喜欢

数学兴趣文科生调查分析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析
以“媒”为“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试论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泸州市泸县初中生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用生活助燃数学之光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