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的作用

2015-05-30李慧芳王友鸿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

李慧芳 王友鸿

从古至今,翻译一直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世界各国间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投资竞争日益激烈,涉外经济翻译作为中外经贸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在当今时代发挥着不可比拟的关键作用。同时,不断扩大的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对专业翻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外经济专业翻译的速度与准确度都对经济活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培养高水平的涉外经济翻译人才成为目前急迫完成的任务。

一、从历史回顾看翻译对社会改变之作用

纵观我国三千多年的翻译史,可以看到我国翻译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史。

远在原始社会,各氏族或部族之间,就有双语人或多语人的翻译活动,然而已无文献可查。在夏、商两代现存的简单史料《册府元龟.外臣部.朝贡》记载中可见:夏后即位七年,于夷来宾。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既然“于夷”、“方夷”与夏、商王族并非同一部族,使用不同的语言,所以遣使“来宾”,必然需要翻译,否则无法进行活动。我国最早记录翻译的书籍是《周礼》和《礼记》。随着各民族的交往、商业贸易的开通、文化的交流、宗教的传播,翻译工作也开始越来越繁多了。从东汉末至北宋初的佛经翻译,将近千年,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特色。佛经翻译使得古代印度文化与中华固有文化相互补充并最终融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佛教,为中国的宗教思想领域做出巨大贡献。在唐朝,伴随着佛经的翻译入传,印度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天文、算术乃至语言都对我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的翻译作品大多与西方的科学著作有关,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阶段主要翻译并传播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哲学知识。通过引进西学,中国的传统思想禁锢被打破,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中国社会在思想政治经济教育工业发展军事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改变。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则带有浓重的革命色彩,再加上马列著作的翻译使得这个阶段成为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时代。纵观整个古代到近代的翻译活动,可知翻译一直都与中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紧密相连,尤其在中外交往,思想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二、涉外经济专业翻译的特点

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与普通翻译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二者都属于“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的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无论口译,笔译,机器翻译,他们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归结为信息的传播。(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外国语(1997年2期)翻译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即忠实地把一种语言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母语和外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翻译的质量。相比于普通翻译,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是以专业的涉外经济语言为主要服务对象和服务工具,其特点是标准化,专业化,要求具有专业性,正式性和准确性。这一特点要求进行涉外经济活动中的译者除了熟练掌握本族语和外语两种语言能力外,还要精通相关的涉外经济专业知识,例如:国际商贸翻译人员要对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有系统深入的学习和理解,熟悉国际市场外贸规则与惯例,了解进出口合同条款与交易程序,同时需在国际贸易各岗位进行具体的进出口业务的工作实践;作为涉外经济中的专业翻译,运用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翻译才不会导致误译,给服务方造成损失和纠纷。专业翻译在此意义上已经不是普通的仅起到桥梁作用的译者,他已经成为涉外经济事务中的参与者与决策者,责任重大。在翻译原则上,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更注重准确原则,即忠实准确地将源语言的信息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使原文读者与译文读者获得相等的信息内涵。此种翻译追求的不是艺术美,而是实用性,在用词上要求准确,简洁,严谨。例如:翻译涉外经济信函,协议,传真等重要文件时,所涉及的内容对交易双方都有相当的法律约束,因此要尽量使用正式词汇,避免口语化词汇。

三、提高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之必要

在西方,早在1964年,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等出版的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一书中就提出“英语是为特定职业服务的语言”,即“专门用途英语”。法律语言学教授恩里克·阿尔卡拉兹和布莱恩·休斯在其著作“legal Translation Explained” 中,开篇就指出“英语是用来进行经济贸易,市场营销,旅游服务,司法服务和政策制定的工具。”从英语的用途上看英语翻译目的应更多的为经济贸易和法律服务,而并非是了解欣赏英语国家文化特色。其次,中国目前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遭遇的种种困境使得涉外经济专业翻译成为必须的参与者。2010年12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公布数据: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标准缺乏了解,单证,标签等不符合国际标准造成的滞关,压仓,退货等事件,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程序简化与标准化方面每年的实际损失合人民币1万亿元以上,这些损失在国际上居首。”中国由于缺乏高水平的涉外经济法律翻译,对国际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贸易相关法律制度了解不够,没能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越来越成为世界反倾销处罚的出气筒。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每年平均遭遇六起反倾销,九十年代每年达到29起。进入21世纪,每年仍有递减趋势。2002年国外对中国企业反倾销等保障措施的调查达58起,列世界之首。由于没有专业的涉外经济法律翻译,中国相关企业大多没有应诉,自认处罚。2010年9月10日解放军日报报道,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称,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的9.6%,但遭遇的反倾销案例比例多达40%,反补贴案例占全球的75%.最新遭到的反倾销处罚来自美国。美国商务部认定中国输美的石油钻杆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从2011年2月将对这类产品征收最高约达430%的反倾销关税和18.18%的反补贴关税。由此可见,中国的专业化翻译必须熟练把握国际技术壁垒,才能帮助国家和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把握标准,减少损失。国际贸易不仅涉及许多国际国内法律,法规,协议,惯例而且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程序和机构,比如进出口商,运输部门,保险公司,海关及其报关代理机构,银行,码头和商品检验机构等。最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国际贸易单证,即所谓的技术壁垒,它已经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尤其是中国国际贸易的最大障碍。因此,重视并提高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水平和培养专业翻译人才迫在眉睫。外语热在我国持续了30年,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特别注重听说读写等技能的提高。由于对翻译技能的忽视,甚至还有一些认识的误区,认为只要掌握了外语,就可以从事翻译工作,最终导致的一边是“英语热”,一边是翻译人才短缺。今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与装备也不断地被引进,与外商,外国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洽谈的机会日益增多,但在翻译中常发现有汉式英语,专业术语欠缺等问题。目前我国从事涉外经济翻译的译者大多来自外语类专业的学习者,并非经济或法律专业的毕业生。外语类学生虽然掌握娴熟的语言能力,但对于涉外经济领域中的行业规范和背景知识却知之甚少。经济或法律专业人士虽然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却在国际业务活动苦于欠缺的语言交流能力而感觉力不从心。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人才的短缺使得我们要加大力度在高校改变传统的“单一型”人才培养模式,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四、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现在虽然有相当多的高校开设了专业英语课,但是也主要强调学生的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提高,对于专业英语翻译技能的培养没有应有的重视。因此,高等教育英语或专业教学大纲中应明确专业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地位。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80%的受访者对于河北师大法律专业或经济学专业与翻译系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和师资,共同培养外语加专业复合型人才的提议表示非常支持。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必修课,选修课或者举办专业翻译系列讲座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翻译的兴趣,从而带动他们走进专业翻译的实践中。其次,要加强高校专业翻译教学队伍的建设。目前涉外经济中专业翻译人才短缺的原因之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传统课程设置培养出的单一型高校教师无法胜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但是无论是语言类还是经济类的高校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在此情况下,继续教育十分必要。同时,各专业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顺应教学形势。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高素质的涉外经济专业翻译人才是保证国际贸易活动成功的关键。我们应认真反思在国际经济事务中遭遇困境的原因,及时弥补自身的不足,唯有这样,才能促成我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朱香奇.实用商务英语翻译[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陈亦明.曾剑平.翻译与经济建设[J].企业经济.2002.12.

[5]程维.中国成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对象[N].第一财经日报.2010-9-15.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自筹资金科研立项:编号13456261。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专业修脚店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