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师,就这样被感动着

2015-05-30漆小霞赵平

南北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感动语文教师情感

漆小霞 赵平

【摘    要】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一台台机器,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学生,一个个富有感情的鲜活的生命。“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同样,要想学生受感动,教师只有自己被感动。

【关键词】语文教师  感动  情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0.089

花儿之所以那样娇艳,是因为它有泥土的栽培;小草之所以如此坚强,是因为它有大地的拥抱;鸟儿的歌声之所以这么动听,是因为广阔的森林赋予它美丽的歌喉;生命为什么美丽,是因为它充斥着我们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浓浓情意,充斥着我们对事业不懈的追求;课堂为什么精彩,是因为一个个看似平凡而又质朴的故事,却蕴含着无数普遍而又深刻的哲理,闪耀着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的光辉,它在师生的互动之下幻化为神奇的力量,不断地扣击着我们的心扉,触摸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为之震撼着,感动着。

一直在思考:在功名之外,在兴衰之外,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更长远和更重要的,应该有一种东西是我们可以相信并且希望它永远不会消失的。是什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如同涓涓细流,浇灌孩子的心灵?是感动!是什么,让学生感到幸福?又是什么,鼓起了学生高昂的理想?是情感!

感动是什么?感动是一脸悲悯,感动是一掬热泪,感动是一刻沉默,感动是一袭温暖,感动是一低头的沉思;面对纷繁的世界,面对短暂的生命,感动是对存在的膜拜;感动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感动是触及心灵的那根弦,感动是让你的心痛并快乐着的感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然而今天,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我对语文课堂爱得深沉。当我们面对“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苦苦期盼,可曾心酸?当我们置身于“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的送别场景,我们可曾泪眼婆娑?回望着“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的民族耻辱,我们可曾痛心?可曾切齿?灵魂可曾滴血?我们的语文课,正在泛滥着以客观超然的姿态,不动声色地从事所谓的“零度教学”,我们的语文教师似乎只在冷眼旁观“别人的世界”,讲着“别人的故事”,语文课堂就如一杯没有加任何佐料的白开水。这是语文教师的悲哀,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愚以为:语文教师不仅要传道,还要解惑,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语文教师应该饱含着深情,饱含着对语文教育事业的满腔热诚。

有人说:“只有痴于剑的人,才能练成精妙的剑法,只有痴于情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真情。”情感是什么呢?情感是风,情感是雨,情感是一杯清茶,情感是一盅烈酒,情感是“剪不断理还乱”,情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情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感不是玩具,怎么经得起无休止的拆卸和折腾?眼下泛滥的所谓“零度教学”,难道是因为老师无数次的备课阅读稀释了那一份原初的感动,抑或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成熟和理性蒸发了这种最本真的灵魂之泪?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鲁迅说:“创作原本根植于爱。”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我们说,感情只能用感情去触摸,感情只能被感情所融化。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不是没有感情的生命,用一种理性的方式来教极富感情色彩的语言文字,无异于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我们应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我们也应该明白,没有情感支撑的语言只是一种苍白的符号,没有情感流淌的教学只是一种冷漠的训练。在语文教育的多彩生活里,老师,你能做到无动于衷吗?有多少童年可以再来,有多少生命可以重复?每一堂课都是学生生命中的唯一,向前走去,就永无回头的可能。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并利用儿童的情感,使之形成一种驱动的“力”,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从而,用一堂堂课串起了他们生命中幸福的童年,鼓起了他们远航人生理想的风帆。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面壁参禅。”王崧舟说,“生命的真义是体验,是当下的体验。”我们有太多的思想,却少有扎实的行动;我们有太多的希望,却少有踏实的耕耘;我们有太多的质疑,却少有切实的求证。生命的能量就在这些太多的思想、太多的希望、太多的质疑中被白白地耗费了。于是,我“面壁参禅”,虚心聆听大师的课堂,虔心研读名师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我爱得深沉的语文教学。终于,一件小事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动。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正绘声绘色地讲《那只松鼠》,“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当我饱含深情地问:“它绝望什么?抗拒什么?又乞求什么?”忽然,我发现班上的一个男孩——刘力凯,怯怯地举起了小手,我震惊了。那是怎样的一个男孩呢,小小的个子,皮肤黝黑黝黑的,平时上课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偶尔叫他回答问题,他的脸也会红到脖子跟,像公鸡的冠子。出于对他自信心的保护,我小心翼翼的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他虽然结结巴巴,倒也正确,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随即,我又请求孩子们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再回答一遍,这一遍,他声音响亮多了。此刻,我分明从他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丝感激,看到了那闪动的泪花。以后,我的课堂,总能见他高高举起的小手,和他洪亮的声音。我惊喜于他的变化,更好奇这背后的原因。终于在一次《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中,我发现了缘由:原来,在一次作文评语中,我鼓励了他,是我的几句简单的话,使他受到了鼓舞,从而改变了一向胆小自卑的他。而那几句话,连我自己都回忆不起来。这多么让我感动,又多么惊诧于我的工作带给我心灵上的成就。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微笑的眼神,一次温柔的爱抚,竟然铭刻于学生们的心灵,让他们一辈子铭记你的教诲,并且感激。这又是多么神奇而又神圣,而这一切,只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的一小部分,是我应该做的,不,是我必须做的。从此,我不敢怠慢。我知道,全班有六十多双眼睛注视着我,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我去保护,他们纯真的笑脸需要我们呵护。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段话:“心中藏着爱意和善意,有着民主和尊重,它一定会自然地流露。”就这样,我爱着我的学生,爱着我的语文课堂。

从此,每次上课,总是细心地关注那些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总是精心准备深入研读,和孩子们从课内走向课外,又从课外走进课内;和孩子们徜徉于语文的长廊之中,感受《泰山日出》壮丽奇观,欣赏《南海上的明珠》那惹人喜爱的椰林风光,聆听《歌唱祖国》的华丽乐章,发现《金蝉脱壳》的奇妙变化,书写《那只松鼠》的活泼伶俐。于是,我被语文课文感动着,我的学生被课堂感动着,而我又被他们那一道道惊喜的眼神,那一次次精妙的回答感动着。我幸福着孩子们的幸福,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是的,做老师是幸福的,我想说:做语文老师,更加幸福!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想说:尘世间没有我生命的痕迹,但我已走过;中国教坛上不会留下我的身影,但我真心爱过。亲爱的同行们,“在这条道路上,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因为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最幸福的职业,因为我们心中有对语文浓浓的情,因为我们时时刻刻被感动着!教师们要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感动语文教师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爱,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