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在肝硬化34例中的应用

2015-05-30彭克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肝硬化

彭克红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31.23±2.13)d,高于对照组的(38.23±4.35)d,差异有统计學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76.34%)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06%)高于对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护理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肝硬化;全程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125-02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慢性性肝病,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容易出现继发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笔者在肝硬化护理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68例。按不同护理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8.6±2.3)岁;其中代偿期肝硬化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6例;病因: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2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6例,酒精性肝硬化1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47.5±2.2)岁;其中代偿期肝硬化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14例;病因: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11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6例,酒精性肝硬化17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心率、血压等;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温湿度适中的病房环境,使患者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加强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该病的治疗方法、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对该疾病有一定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患者入院时护士热情接待,积极主动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及肝硬化的相关疾病知识,加强与患者交流,采用和蔼的态度及文明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科室和主治医生的情况,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评估,制定优化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性格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全程优质护理方案,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病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基础病情、心理状态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三个方面,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具体包括:①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肝硬化发病原因、并发症预防方法及饮食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掌握自我保健方法,增强患者自我康复的能力;加强心理疏导,肝硬化的病程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情绪,此时护士给予患者更多与安慰,以倾听为主,对患者疑问详细解答,从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②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确保病房温适度适宜,为患者创造良好病房环境;患者出院时提供详细的出院指导,由于大多数患者对出院后的相关护理工作不了解,此时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出院后的相关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及其家长掌握一定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③收集反馈。收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反馈意见,调查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调查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工作、病房环境及医疗设施等;设立患者意见箱,每周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及时整改,并反馈给患者[2]。

1.3 疗效判定[3]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经检查血清肌酐正常,血清磷正常未见不良反应出现;好转: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经检查血清肌酐正常,血清磷正常,未见不良反应;死亡:临床症状、体征加重,治疗而无效死亡。采用自制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包括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病房环境、医疗设施、护理舒适度等5个方面,满分为100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9.4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FL)]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慢性肝病,具有病程长、恢复慢、病情复杂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且易出现上消化出血、继发感染及肝性脑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肝硬化治疗中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全程优质护理应运而生,其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具有以下优点: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切实满足病人需求;实行责任分组,将护理工作落实到实处;实现全程无缝隙护理,治疗和基础护理逐渐同步化;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大部分肝硬化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治疗过程中情绪波动较大,且对护理工作百般挑剔。而将优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治疗全过程中,包括入院宣教、心理指导、基础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尤其是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可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仅提高了护理效果,也减少了护患纠纷。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可见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也存在一定缺陷,包括: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在现代医学模式下,医院部分员工转变观念不到位,缺乏对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此,为广泛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首先必须加大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宣传,让护理人员对该服务工作有一定了解,以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护理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合理分配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正常开展,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娜,刘翠琴.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肝炎后肝硬化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2,34(23):3663-3664.

[2]范平芝.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5):80-81.

[3]白薇.优质护理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09(35):103-104.

[4]孔莉.全程优质护理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3):151-152.

(收稿日期:2015.06.23)

猜你喜欢

全程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肝硬化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探讨亲情护理应用于焦虑症的效果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应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分析
直肠癌Miles手术患者行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解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