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73例临床观察

2015-05-30董丽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董丽春

【摘要】目的:观察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6例高位肛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疗法,观察组采用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具有降低手术复发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优点,是高位肛瘘较理想的治疗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位肛瘘;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98-02

肛瘘是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分为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肛瘘是一种仅次于痔的常见直肠肛管疾病,病情多迁延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1]。该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男性最为常见,或与男性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瘘管超越肛管直肠环以上称为高位肛瘘,是一种较难处理的肛肠外科疾病,术后易感染,愈合时间长,复发率高,部分患者可伴肛门功能障碍[2]。我院对高位肛瘘患者实施了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6例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男51例,女22例;年龄19~51岁,平均年龄(30.3±1.5)岁;分型:单纯性肛瘘39例,复杂性肛瘘34例。观察组男49例,女24例;年龄17~49岁,平均年龄(29.5±3.5)岁;分型:单纯性肛瘘41例,复杂性肛瘘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消毒铺巾,清洁消毒肛管直肠腔。采用视、触、牵拉、染色及探针等法(手指触摸确定瘘管走向,注入亚甲兰溶液确定内口位置,用探针沿瘘管由外口插入自内扣引出)了解起止点情况、内口位置、瘘管走向。采用静脉与骶管麻醉,取截石位或侧卧位(病侧)。

1.2.1 对照组 采用肛瘘切开挂线疗法。绕外口作梭形切口,切开主瘘管,清除瘢痕坏死组织,在外括约肌深部平面以上挂线。复杂性肛瘘进行支管切开引流。术毕用纱条填塞创面。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及支持治疗,排便坐浴换药,愈合前每日进行创面换药及微波照射。

1.2.2 观察组 在外口1cm处做一梭形切口,钳夹并提起瘘管外口,沿探针剥离主瘘管与周围组织,于外括约肌深部游离一隧道,通过隧道切除肛瘘内外口及周围瘢痕组织,沿创口最上黏膜创面进针,向外行U形间断缝合至肛门缘以重塑肛门外形。行全层缝合且不留死腔。复杂肛瘘,分别于外口做切口,保留外口间皮桥,于皮桥下剔除支瘘管,并用橡皮筋挂浮线。术后给予抗感染、止血及支持治疗,排便坐浴换药。

1.3 疗效标准 依据肛瘘疗效标准判定:①显效:症状消失,肛瘘愈合;②有效:症状体征改善,切口愈合;③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或切口未愈合[3]。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7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创面感染:观察组无感染,对照组3例,感染率为4.1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8~18d,平均(12.54±2.67)d,对照组13~22d,平均(14.80±2.79)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瘢痕面积:观察组(4.39±1.73)cm2,对照组(4.41±1.77)c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变形:观察组1例(1.34%),无大便部分失禁症状,对照组3例(4.11%),2例出现大便部分失禁(2.74%),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3 讨论

肛瘘是一种常见直肠肛管疾病,病情多迁延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瘘管超越肛管直肠环以上称为高位肛瘘,肛管直肠动力学表明,距肛缘2cm的齿线附近是肛管静息压最高点,是肛窦、肛腺易感染处,绝大多数肛瘘感染即起源于此,大多数内口即位于肛窦内或其附近[4]。手术是治疗肛瘘的根本疗法,但术后易感染,复发率高,部分患者可有肛门功能障碍。寻找和处理内口是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肛瘘切开挂线疗法操作简便,出血少,但该法患者痛苦大,且肛门处会留有明显畸形,导致大便失禁,且该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不会随时间改变而改善,本例中对照组有7例出现肛门变形,2例患者出现大便失禁。隧道式瘘管缝合术作为一种常用高位肛瘘治疗方式,优点如下:采用垂直创面,既保证完整切除整个瘘管,又最大限度减轻术后水肿、感染、皮下积液、死腔、促进创面缝合,具有创伤小、愈合时间短等优点。U形缝合可最大限度保持肛周皮肤的完整性。直肠环以下覆盖组织行一期缝合,以上组织采用挂线的方式,既避免对括约肌的损伤又切除瘘管后挂线,可降低术后复发率,缩短挂线切割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术后饮食、排便无需控制。

综上所述,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具有降低手术复发率、缩短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缩小瘢痕面积、肛门不变形等优点,是高位肛瘘较理想的治疗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德彬.应用切除缝合术治疗56例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62-64.

[2] 陳浩,赵金成. 隧道式切除缝合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74.

[3] 张笃深. 切除缝合术治疗56例肛痪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2):528-529.

[4]彭志红,马丹,何红艳,等. 隧道式瘘管剔除结扎术治疗单纯性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4):227-229.

(收稿日期:2015.06.29)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难治性强迫症给予喹硫平及氯咪帕明的临床干预观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四妙散加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2例临床观察
蒙医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39例临床观察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