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5-05-30牛汉杰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中韩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摘 要:当今世界,文化贸易的地位不断上升,文化贸易的充分发展已成为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韩国的文化贸易发展迅猛,“韩流”已经享誉世界;而中国却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很多问题亟需解决。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提出中韩文化贸易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韩 文化贸易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197-02

一、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现状

中韩两国得益于历史原因,文化领域的合作有着天然的优势。2014年11月10日,中韩自贸区结束实质性谈判,零关税产品在今后20年内将达到90%以上。

(一)中韩文化贸易取得的进步

1.双边文化贸易额不断扩大。2013年,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中国则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两国经济贸易达到了历史新高峰。

分析图1可知,2010—2013年,中韩两国在版权类文化产品的双边贸易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图书版权类文化产品所占比例最大,增长最快,2013年两国的图书贸易进出口总和已经达到2128项。

2.双边文化产品增多,结构优化。中韩两国同属东亚,文化精髓一脉相承,需求相似,这为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坚定的基础。近些年,“韩流汉风”携手共进,已在世界刮起了阵阵强流。

分析表1可知,2012—2013年,中韩两国在主要文化产品贸易上基本都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双边文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交流与合作逐年深化。中国在影视、音乐、游戏等高附加值文化产品上表现出快速发展趋势。

(二)中韩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

1.中国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文化大国,但绝对不是文化强国。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主要产品中,文艺演出、游戏动漫以及语言文化等,都存在着巨大的“逆差”,处于绝对输入国地位。

由表1、表2可知(以中国为进口国),2010—2013年,在图书版权进出口中,中国始终处于逆差地位,且差额保持上升趋势。

2.中韩文化贸易占全球文化贸易的份额较小。根据WTO的数据统计,2014年,在全球文化市场中,中韩两国总和还不到10%,拥有千年灿烂文明的“韩流汉风”正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

从图2可以看出,2010—2013年,在中国进口图书领域中,从美国进口的项数要远远多于从韩国进口的项数。2013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总数达到5489项,而从韩国引进图书版权总数仅为1472项,差额达到3倍多。

二、中韩文化贸易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缺乏核心文化产品

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以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为主的影视、文艺演出及电视节目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核心产品所占比重很小,一直处于“文化赤字”状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在核心文化产品的进出口方面,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10倍以上。

(二)中国缺乏知名文化企业和民族品牌产品

民族特色越鲜明的文化,越能吸引世界各(下转第199页)(上接第197页)国人民。例如全球著名的SM、YG、JYP三大娱乐公司;风靡全球的少女时代、、EXO等明星;闻名世界的韩国烧酒、泡菜等,都已成为“韩流”的代名词,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着韩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缺乏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与民族特色产品,自主创新性不足,难以满足国际的口味。

(三)中国缺乏先进的国际化传媒工具

众所周知,韩国拥有众多享誉国际的媒体:KBS WORLD Radio、韩国联合通讯社等和全球一流的期刊:中央日报、文化日报等,依靠先进的传媒技术和国际化营销平台,将韩国文化传播到全球。而中国目前的电视节目、广播平台影响力小,很多国家缺乏对中国的了解,这就导致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不足、缺乏品牌推广,严重制约了中国文化“走出去”。

三、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发展文化贸易,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政策上,国家要重视文化产业,尤其注重对小型创新型文化企业的孵化和保护;在法律法规上,加快制定完善的可持续的文化发展战略,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财政上,构建国家级的扶植战略,搭建包括商务、外交、财政、税收、海关、中介机构等综合服务平台。

(二)强化市场导向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繁荣文化经济,必须坚持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经济的市场化运作,不断创新文化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观念和职能,减少行政干预,最大限度地释放文化经济的活力,激发文化企业的创造力。同时,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努力打造中国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

(三)坚持企业主体地位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政府要积极发挥文化企业的主体地位,鼓励重点行业率先“走出去”,为争夺国际文化市场份额开拓道路。文化企业不仅要加大科技投入,还要深挖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发和打造具有“中国内涵”的文化产品。最后,政府应着力打造大型的文化产业群,以圈带点,以面促全,增强文化产业集群效应。

(四)创新文化贸易营销渠道,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媒体被誉为21世纪营销的重要法宝,未来10年,中国应致力于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电视台、报刊、网络多媒体,开发先进的营销手段,积极搭建文化出口综合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完善的国内国际营销渠道和销售模式。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文化贸易的发展需要专业的精英式人才。中国应重视文化贸易人才的培养和后备人才的储备,例如,可以在高校建立文化贸易专业,开设国际文化营销等专业课程。

(五)以中韩自贸区为契机,加强双方文化交流

交流带动贸易,贸易促进交流。中韩应积极开展两国间的政府交流、民间交流。以中韩自贸区为契机,秉承精诚合作的宗旨,加强双方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就一定能实现“利益大体平衡,综合全面,高水平高效益”的共同目标,“韩流汉风”终将席卷东亚。

参考文献:

[1] 崔义真.中国与韩国文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3.

[2] 刘萌.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分析[J].经贸广场,2014(11):17-18.

[3] 匡增杰.中日韩自贸区的贸易效应研究[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作者简介:牛汉杰,1991.12,男,湖北枣阳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经济学和国际贸易领域研究)(责编:玉山)

猜你喜欢

中韩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中韩FTA框架下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思考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