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常态,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2015-05-30刘卫东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资金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摘 要:针对我国工业企业,在新常态下,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止资金链断裂,已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突出与重大问题。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应针对新常态的新特点,创新风险管理理念,结合企业内部控制,依托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全过程地控制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将其额度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在销售规模增长与资金流管控中谋求动态平衡,保证企业的现金流,增强企业营运能力,实现企业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

关键词:应收账款 资金风险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150-02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的“换档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政策刺激的“消化期”等多周期叠加阶段,受多周期叠加的影响,自2012年一季度以来,工业经济增长呈现波动回落态势。中经工业景气指数由2012年一季度的96.6波动回落至今年三季度的94.4,工业增加值也由2012年初的两位数以上的增速回落到2013年10%左右的增长,再逐渐回落至今年以来基本上9%以下的增长水平。企业进入定单减少、价格下滑,应收账款上升、资金日益紧张的困难阶段。

作为工业企业,在新常态下,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止资金链断裂,已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突出与重大问题。在对应收账款进行传统管理的基础上,应针对新常态的新特点,创新风险管理理念,结合企业内部控制,依托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学、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信用与风险管理的内部机制,通过强化事前管理——客户资信控制,事中管理——合同管理与客户投诉管理,以及事后管理——应收账款及售后服务的监控,从而全过程地控制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将其额度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在销售规模增长与资金流管控中谋求动态平衡,保证企业的现金流,增强企业营运能力,实现企业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

一、在新常态下应收账款呈现的新特点

应收账款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存在,首先反映的是企业所生产产品的销售业绩,而应收账款较多,说明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加大。

赊销,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是扩大市场与销售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与仓储与管理开支的一个措施,但过多赊销,缺乏对应收账款有效的管理,不仅会使销售收入与利润缺乏现金流的支撑,导致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被掩盖,虚增账面收入,夸大经营成果,降低营业收入的质量,而且长此以往,也会导致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与资金链的断裂,成为企业经营风险的最大风险源。

在新常态下,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又呈现以下新的特点:

1.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不同。此次应收账款的增加,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在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市场恶性竞争导致赊销大量增加的结果,它使企业的风险迅速增加。

2.应收账款清理的方式不同。它既不同于1998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三角债,依靠国家组织大规模抹账能解决;也不同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可以靠投资4万亿元大规模刺激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来消化;时至今日,国家宏观政策的思路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次大规模应收账款的增加,只能用市场的方法、法治的方法来解决。

3.应收账款的危害不同。持续、大量增加的欠款,尤其是微利时代、价格不断下降阶段的欠款,不仅代垫材料、工资,而且代垫税金,导致企业成本不断增加,极大地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直接威胁到了企业的生存。

4.缓解资金矛盾的来源不足。目前大量的赊欠,进一步加大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而银行的惜贷与市场化调节贷款方向的调整,也使许多工业企业无法获得银行的支持,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走向重整与破产。

二、适应新常态、新特点,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1.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树立“现金为主”的理念。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深刻认识新常态的特点,做好所在产业与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主动适应新常态,清醒认识自己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与发展阶段,做好长期应对的思想准备,把风险管理提升到经营理念的高度,树立“现金为王、稳健经营”的理念。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经营决策中妥善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2.依靠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增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能力。目前,工业企业已进入了深度调整期。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企业应下大气力抓好技术创新,开发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产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对用户的议价、议结算方式的能力。

3.建立用户风险评估规则,对用户实行分类管理,从源头上防范应收账款风险。根据企业用户资信档案历史资料的记载,结合国家工商总局的全国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公布的企业所有制、注册资本、出资人构成及比例等企业相关信息,建立用户的风险评估规则,对用户的资信状况与支付能力,履行记录进行评价:对订货、回款均位于前列的用户列为A类,对应收账款账龄较长、经营与财务困难、资信较差的用户列为C类。对除A、C类以外的用户列为B类。根据不同的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对A类用户予以确保,对B类用户予以保证,对C类用户、大力压缩,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

4.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进行内部授信控制,严格赊销审批制度。在经济增速放缓、工业企业普遍产能过剩,外部经营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应适应新常态,在营销工作中,改变前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中,过于宽松的、激进的赊销政策,执行从紧的、稳健的营销政策。根据用户的分类,对每个用户制定最高限额,明确主管人员审批赊销的职责和权限,并严格赊销审批制度。

5.结合内部控制,完善各项制度,形成严格的约束机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设立专职的信用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各项信用管理制度。如:客户(下转第155页)(上接第150页)资信管理制度、内部授信制度、债权保障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法律顾问制度、信用风险控制制度等;建立坏账准备制度、计提减值准备,财务部门及时分析账龄,将超过约定期限的逾期欠款客户,及时整理并报告,警示风险;业务部门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应当明确用户分管的主体责任,落实清理跟踪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催收,对重大的逾期应收账款,可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对形成坏账的,坚持“谁形成,谁负责”的原则,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与清收部门与人员绩效挂钩,对造成坏账损失的部门与人员按责任大小承担损失。

6.依托于现代信息手段,全方位地加强营销过程的动态监控。在信息化时代,ERP是推动风险管理的最佳方式,应用ERP企业全面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推动管理升级,能有效提高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实现企业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从订货、投产、发货、开票、对账、收款等各个环节节点进行全面监控,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有效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经产业景气指数(2014年三季度).经济日报社中经产业景气指数研究中心,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编制.经济日报,2014.10.31

[2] 田振平.创新是跨越周期的新引擎——对中国煤机制造业应对危机与未来发展财务战略的思考.中国总会计师,2013(10)

[3] 刘亚珍.出版单位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与筹划的思考.会计之友,2013(8)

[4] 陆家伦.建立应收款项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4)

(作者单位: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太原 030031)

(作者简介:刘卫东,经济师,长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山西煤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资金风险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房地产资金风险分析与控制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与管控研究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应收账款的产生原因和对策
施工企业资金风险及其预警控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