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媳妇”当老师,“土婆婆”成了畅销书作家

2015-05-30冰洁

女士 2015年11期
关键词:笔记婆婆蝴蝶

冰洁

2015年5月1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名叫《胡麻的天空》笔记体书籍,里面收录了大量手绘的图画,画面线条简单,内容丰富。短短一个月,该书就登上当当网“新书热卖榜”,被誉为“一本看透世事人生的书”。作者“秀英奶奶”,是一位68岁的内蒙古老太太。

生活太单调,儿媳妇当老师

家住上海的芮东莉是一个70后主妇,在上海教育出版社担任编辑,是古汉语博士,也是我国最早的自然笔记倡导者。她的丈夫吕永林,是上海大学的一名教授。

早在结婚之初,夫妻俩就约定做丁克一族。这对一直想抱孙子的婆婆秦秀英来说,是一个遗憾。孩子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作为长辈,她也只能支持。

2011年3月底,64岁的秦秀英从老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到儿子家中小住。因为语言不通,老人没住几天就嚷着要回老家。芮东莉心里很不好受,便想着给婆婆找点事做。夫妻俩故意把家里的杂事交给老人打理,可往往半个小时老人就收拾妥当了,剩下的时间还是一个人面对空落落的家。

看着老人孤独落寞的背影,芮东莉很心疼,便跟丈夫提议:“让她跟着我做“自然笔记”怎么样?多出门接触大自然,她的心情自然会好,顺便也锻炼身体了。”芮东莉所说的“自然笔记”,是一种起源于欧美国家、观察和记录自然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绘画与简单说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天是星期天,夫妻俩打算去附近的闸北公园跑步。这次,芮东莉拉上了婆婆。春天的上海,到处都是盛开的花卉。每看到一种花,芮东莉总能迅速说出花的名字和品种,让秦秀英十分佩服。芮东莉趁机说:“妈,听永林说你以前可喜欢花花草草了,要不我教你画这些花花草草,怎么样?”老人乐了:“我的手握锄头可以,拿笔杆子可不行,那事咱干不来。”“没事,我们从最基本的开始学起,以前我也不会,这不画着画着也就熟练了。妈,你这么聪明,学起来肯定比我们都快。”儿媳妇的恭维话让老人心里特别舒坦,她同意试试看。

吃完晚饭,芮东莉在桌子上铺好纸张,准备好水彩笔,像哄小孩子一样,把婆婆诱导到桌旁。老人是个左撇子,手总是发抖,线条歪歪扭扭。芮东莉很有耐心,指导婆婆一笔一笔慢慢画出花朵和绿叶的轮廓。画完几朵花后,老人这才稍微放松了一点,开始着色。很快,第一幅手绘作品新鲜出炉了。考虑到婆婆还没开始学写字,芮东莉就帮婆婆加上天气、温度、地点等情况描述。

秦秀英拿起草稿看了又看,一晚上都兴奋不已。第二天上班前,芮东莉给婆婆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要求她把阳台上的吊兰画出来,晚上自己下班回来会检查的。

婆婆学电脑,儿子儿媳齐上阵

到单位后,芮东莉找了一些拼音图纸画册和一本《新华字典》,准备教婆婆识字。晚上回到家,看到婆婆画的《吊兰图》,芮东莉十分惊喜。“妈,从今天开始我就不帮你做记录了,你自己学着记,不会的字就用拼音代替。”老人说:“你要不嫌麻烦,你教我识字,我愿意学。”

让芮东莉高兴的是,婆婆还能记得不少幼时学过的拼音,只是记忆力不太好,总会出现偏差,可是学习的劲头很让人欣慰,教过的东西她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念熟。

半年过去,秦秀英学会了几千个汉字,画画也有模有样了,已经做了上百篇“自然笔记”。眼看快过年了,老人想回老家看看。怕婆婆回去后,把好不容易学会的东西忘了,芮东莉有了新想法:教婆婆学电脑。婆婆只要学会了上网,不管身在哪里,与她沟通起来都会很方便。

刚开始,秦秀英对电脑心生畏惧。因为不理解电脑里跳出的各种“对话框”,她总是担心自己的操作会弄坏电脑,所以缩手缩脚啥也不敢做。一向急脾气的芮东莉,展现出了少有的耐心,一点一点地给婆婆解释,握着婆婆的手不厌其烦地教。后来的几天,芮东莉因为工作太忙,教婆婆学电脑便成了吕永林的事。一天晚上,教母亲教到很晚,可老人却连一个操作步骤都还没有学会,吕永林着急了,绷着脸说:“今天学不会就不许睡觉!”隔壁正在整理书籍的芮东莉哈哈大笑:“妈学不会,只能说明你这个老师教得不好。”

在儿子媳妇的共同努力下,秦秀英总算学会了基本的操作,可以在电脑上面打字,也可以把手写的自然笔记誊录到电脑上去。芮东莉又帮婆婆申请了微博,取名“临河而居”,让她回老家后把自然笔记传上博客跟大家一起分享。芮东莉这么做,一来是想让婆婆坚持下去;二来也是给她找个事做,让老人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晚年生活过得更精彩些。

微博开通没几天就吸引了不少“粉丝”,《新闻晨报》还特意刊登了几幅秦秀英所作的“自然笔记”。作为一个只上过一年半小学的乡下老太太,能在报纸上露回脸,秦秀英喜不自胜。回到老家后,每隔一两个礼拜,她就在博客上更文,除了贴上去自然笔记的图片,还有多则几百、少则几十字的小散文。这些图文的记录,赢得了网友们的好评,粉丝们都热情地称呼她为“秀英奶奶”。

虽然分隔两地,但是芮东莉每次看到稀奇的东西都会第一时间跟婆婆交流,婆媳俩经常在微博上互动。秦秀英兴奋地告诉儿媳妇,她是村里第一个玩微博的老人,大家都说她跟得上潮流,是个“潮老太”。

68岁“土婆婆”,成畅销书作家

2013年7月,秦秀英再次来到上海小住。一见面,她赶忙把自己的“大作”拿给儿媳妇欣赏。芮东莉非常吃惊,婆婆的记录范围已不局限于大自然的植物昆虫了,比如一张写着“日期2013年6月12日、地点临河”的纸上,画着两支公鸡、凉糕、辟邪的彩色刷刷、彩色的碗筷和放饭碗的案板,还工工整整地写着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比如用五彩绳缠在手腕上、把画着公鸡图案的彩纸贴在门上都是为了辟邪,还详细描述了凉糕的做法。还有一些笔记,不仅记录有花草树木,还有农家的生活用品,甚至正在天空飞行的飞机和远处林立的高楼大厦。

2014年10月国庆节,芮东莉和吕永林带着婆婆到云南探亲——芮东莉的父母居住在昆明。昆明四季花开,有很多独特的植物。秦秀英看得入了神,经常站在某树下一动不动盯着树梢或者瞧着一朵鲜花,晚上回去记录下来发到微博上。芮东莉的父母赞叹亲家母做事认真,并迅速成了秦秀英的粉丝。

秦秀英最喜欢昆明的枯叶蝶——翅膀合起来的时候就像一片枯叶,张开的时候才有蝴蝶的样子。第一次见到这样奇特的蝴蝶,老人很激动,画得非常认真,画纸上的蝴蝶栩栩如生。《中国妇女》《中国女性》等杂志相继报道了秦秀英的故事,她的作品还在佛山图书馆展出。

2015年年初,浙江人民出版社找到秦秀英,希望能把她的自然笔记集结成书。对方告诉秦秀英,这不仅是自然笔记,更是一位老人用画笔讲述自己、讲述世事人生。《胡麻的天空》正式出版后,网友评价它是一本“耐看”的书:“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不简单的人生,秀英奶奶笔下的万物真美。”短短一个月,《胡麻的天空》就登上当当网“新书热卖榜”。

2015年5月中旬,秦秀英跟着儿媳妇去朋友家作客。芮东莉在一个橘子树上发现一只蝴蝶的蛹,把它带回了家。5月31日,蝴蝶破茧而出。婆媳俩一大早就兴冲冲地来到闸北公园,放生这只凤蝶。婆媳俩轮流抱着大盒子,一路上吸引了无数路人好奇的眼光。

停在一处安静的灌木丛边,芮东莉小心翼翼地打开纸盒。翅膀尚未干透的玉带凤蝶缓慢地飞了出去,先是在灌木丛附近慢慢飞行,等到翅膀完全干透之后,蝴蝶的飞行渐渐变得有力,很快就忽闪着飞出她们的视线。看着蝴蝶远去的方向,芮东莉突然觉得婆婆就像那只破茧而出的蝶,终于有了晚年最美的天空——有事做,能乐呵,这样的生活是老人最想要的,也是芮东莉夫妻最想给的。

2015年7月1日,芮东莉在博客上上传了婆婆最新的一幅作品,并做了简短的说明。那幅画并不是自然笔记,而是婆婆画的梦境。一天早上,婆婆醒来后就拿起画笔,说自己梦到了很多仙鹤,后来那群飞舞的仙鹤变成了漂亮的云彩。她还梦到了自己的妹妹,那清晰的轮廓和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秦秀英经常会跟芮东莉夫妇聊到以前的事,回忆以前家人的样子,回忆妹妹家饲养的牲畜、院子里搭建的篱墙,还有她第一次见到的绿皮火车。最后在画面上,1958年那列驶过她记忆几十年的绿皮火车缓缓地定格在画纸上,满载着老人对旧事的怀念。

让芮东莉感到欣慰的是,婆婆并没有被困在怀念里,而是通过绘画记录的方式,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看着一张张画纸上倾泻的回忆,秦秀英露出满足的微笑,绘画学字是她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她会充分享受这份礼物带来的快乐!

编辑 魏光

猜你喜欢

笔记婆婆蝴蝶
别把婆婆当成妈
为了蝴蝶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捉蝴蝶
我的自然笔记(一)
捉蝴蝶
找找看
献给婆婆
爱的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