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中市榆次区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05-30郭飞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公共交通对策

作者简介:郭飞(1990-),男,汉,山西长治人,硕士,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晋中市榆次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都在不断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已经难以满足榆次区的发展需求。通过对榆次区公共交通的问题分析,结合榆次区的实际,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对榆次区的公共交通建设进行发展和完善。建设成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可以减缓榆次区逐渐紧张的交通压力,还有利于“太原晋中同城化”的实施,促进榆次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晋中市榆次区;公共交通;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由于受地区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的不同所形成的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也就各具特色 。晋中市榆次区位于山西中部,东依太行山,西傍汾河水,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榆次区是晋中市委位的所在地,市区人口60多万,距省会城市太原25公里,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榆次区的建设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且随着“太原晋中同城化”的推进,对榆次区的建设和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晋中市榆次区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必须要适应榆次区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

一、榆次区的公共交通现状

晋中市榆次区的公共交通形式是“道路公交+出租车”的常规主导模式,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起步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是个体机动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经常采取的模式,符合现在的榆次区的城市发展现状。

榆次区的公交车主要由晋中市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来管理运营,公交公司开辟的公交线路有37条,拥有公交车辆466标台,年客运量3375万人次。出租车则由天元、红盾等多个公司经营发展,两种交通方式相辅相成,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便利。随着道路交通的日益紧张,晋中市政府开始寻求新的公共交通方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2013年,晋中市城区顺城街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工程(人防121工程)项目竣工,预示着榆次区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开始采用轨道交通方式,进入到立体式的公共交通网络发展格局。虽然轨道交通的开通能分担道路公交的客运压力,间接的促进了道路公交的运行效率。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道路公交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影响着公共交通的效率。

二、榆次区的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榆次区的公共交通问题,主要体现在公交运营系统上,出租车交通的问题相对较小。出租车主要是监督和管理的不到位,许多司机违反诚信和公平交易的原则。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出租车市场的运营秩序,而且对榆次的印象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

公交运营系统在满足市民乘车需求方面可达到的程度,涉及到方便、安全、快速、舒适四个方面。根据这四个方面,结合榆次区的公共交通状况,得出公交车运行效率低,舒适性差,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公交线路的布局规划欠合理

公交线网的布局从乘客的角度来讲,要节省时间和花费,线形减少迂回曲折,使乘客便捷的达到目的地。但由于实际需求的不同,不同线路的距离长短和站点多少的设计有不小的差异,但总体来说,线路的设计应该保证每条公交线较高的运行效率。但榆次区的公交车由于线路规划的不同,运行效率差异很大。一些线路像1路公交车,整条线路简单,长度适中,公交站点的数量有20个左右,运行快,乘客的乘坐率和满意度就比较高。但还有一些线路像6路公交车,整条线路像个葫芦形状,有40多个站点,线路过长,造成公交车遇到的道路状况多,车辆的运行很慢,人们往往通过其他线路的倒车都比乘坐6路公交车到达目的地的速度快,而且还经常晚点,乘客对其的运行服务十分的不满意。此外,随着道路中央隔离栅的设立,许多道路的转弯区域变得很窄,公交行驶很不方便,还有一些道路两旁的站点,由于隔离栅的阻挡,两个站点间的距离比原来增长了很多,非常不方便乘客的换乘。

(二)公交车的行驶效率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轿车时代到来,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榆次区,道路上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保护和专门公交车道的设置,经常发生车辆抢道的行为,影响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尤其是遇到车辆高峰期(例如上下班的时间段),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更加频繁。还有其他车辆在公交车站点附近的乱停乱放,经常使公交车不能通畅的进出公交站点,严重影响公交车的行驶效率。

(三)公交信息缺乏一定的及时性

虽然榆次区的公交管理加强了与乘客的信息交流,人们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等方式了解到公交车次运行的时间、线路及其近期的变动,但人们不可能每次出门都查询公交信息,而且公交车行驶过程中的突发性状况,也不可能马上在网站上显示,像公交车修理临时性的变动线路,跳过站点的乘客不能得到及时的信息,就只能盲目的空等。

(四)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榆次区的一些公交站台(像购物中心),由于线路过多,过多的乘客拥挤在狭小的站台里,每次公交车的进出站的秩序都很混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交车上的矛盾发生时,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和办法。乘客间矛盾发生时,不能及时的调解,容易出现伤亡事故。前段时间901公交车上因抢座问题,造成矛盾扩大,引起了一场群殴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乘客与司机发生口角时更危险,作为公交车的驾驶者,公交车司机对公交车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失去冷静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五)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榆次区的一些公交站台(像购物中心),由于线路过多,过多的乘客拥挤在狭小的站台里,每次公交车的进出站的秩序都很混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交车上的矛盾发生时,缺乏相应的处理机制和办法。乘客间矛盾发生时,不能及时的调解,容易出现伤亡事故。前段时间901公交车上因抢座问题,造成矛盾扩大,引起了一场群殴事件造成了人员伤亡。乘客与司机发生口角时更危险,作为公交车的驾驶者,公交车司机对公交车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失去冷静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探讨榆次区的公共交通问题的解决方案

对于榆次区的公共交通问题,我们要结合公共交通发展理论,同时可以借鉴先进的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经验,再参照脱离榆次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和措施来弥补榆次区城市公共交通的不足。

(一)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

1.公交公司应对现在市民的出行状况进行仔细的调研,结合公交线路的运行状况,通过效率比较,找出公交线路的问题。在不影响市民出行方便的前提下,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以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为目标。2.加强线路上的公交枢纽站和中途站点的规划完善,在多条公交线路经过的站台或者与其他重要的交通设施的交汇处(像购物中心),都应设置相应的公交区域枢纽,就能很好的解决许多站点因公交车进站过多而管理混乱的局面,可以提高公交车进出站的效率,也有利于公交车的行驶安全。

(二)公交道路优先权的实行

公共交通的高效运行,离不开政府和政策的支持。使用政策保护,让公交车的行驶拥有优先权,可以促使公交车行驶效率的提高。对于榆次区的公共交通而言,第一,加强公交专线的设置。交通部门应该在一些特殊路段上划出一条车行线作为公交车专用线,专供公交车行驶,禁止其他车辆通行(主要是车流高峰期),这样一来,在车辆较多时尤其是上下班时段,就能减少其他车辆与公交车抢道行为的发生,保证公交车的通畅行驶。第二,公交信号交叉口的优先措施。使公交车在交叉口的通行时,给予“空间”和“时间”上的优先。“空间”优先指在交叉口设置公交专用进口道,减少与社会车辆的交织以及公共交通车辆进入交叉口的延误。“时间”上的优先是通过交通信号灯的控制,避免红灯时间对公交车辆的延误。

(三)向公交智能化转变

榆次区的公交在2008年-2009年就采用了先进的GRPS公交运营动态调度管理系统,实现了运营车辆的实况图像监控,车辆分布监控、直线动态分布监控,车辆人员调度基础数据的实时生成,形成对运营全过程的实时管理。但是现在的系统管理还有点缺陷,还不能将道路、驾驶员、车辆以及乘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乘客对行驶中的公交运行状况不了解,只能处被动的地位,而且公交车的调度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影响公交车的整体运营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就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许多城市渐渐地向公交智能化发展,我国上海建立的电子站牌上就通过公共交通电视频道,及时发布公交线路、道路交通和市政建设有关信息,为市民提供气象、生活和文化等资讯。江苏苏州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在运行的同时,还有针对手机用户的“掌上公交”,使公交信息尽在掌握中。而且智能化的城市公共交通也有利于公交车的行车安全,可以有力打击公交车上违法犯罪行为,预防火灾等突发状况,大幅度高公交车的安全性。

(四)规范和完善出租车运营机制

出租车交通作为一种不定线路、不定车站,为乘客提供门到门服务的较高层次的公共交通工具,具有灵活快捷和流动性的特点,是城市常规公交的一种有益补充,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越来越多出行者的青睐。因此规范和完善出租车运营机制,可以促使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效率提高,更加方便人们的出行。对于榆次区的出租车管理而言,首先对出租车的乘车价格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例如采取听证会的措施,明确对出租车价格的控制。完善监督措施,加强出租车乘客的信息反馈收集,对一些不合理的加价行为,监督机构要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和警告,保证乘客的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维护出租车交通运营秩序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公交车行车安全管理

加强公交车的行车安全管理,主要在公交车和公交车司机两个方面来提高。对于公交车辆而言,车上要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像灭火器、消防斧头等,使公交车遇到火灾等情况时能够做出紧急的处理。公交公司要对公交车进行定期的全面安全检查,司机每次出车前也要有初步的安检,防患于未然,将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对于公交车司机而言,首先必须对其驾驶公交车的驾驶技能要有严格的要求,培养和招聘技术“最好”的司机。第二,完善公交司机的制度管理。加强对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的监督,并制定严谨的公交奖惩制度。第三,加强公交车司机的培训辅导,目的是培养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公交车上由于乘客的人员驳杂,经常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矛盾冲突发生时会对乘车环境和乘车安全都造成不利的影响。理性的、应变能力强的司机能够将这些矛盾和冲突以最好的方式调解,促进车内环境的和谐。另外培训公交司机具有很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做到开车不生气,生气不开车,从而在驾驶员素质方面,促使公交车的行车安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榆次区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总体的方向是智能化公共交通和立体化公共交通的发展。智能化公交的建设,由于建设成本较高,加上国内的智能化技术还不完善,短期期内难以实现。立体化交通的发展也面临相似的问题,但榆次区可以先从顺城地下轨道交通建设中汲取经验,为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做准备。因此,当前的榆次区的公共交通建设应优先采取其他几项措施,来解决和完善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力量的提高,再不断向智能化公交和立体化公交发展,从而建设成方便、快捷和舒适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荣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03.

[2]张生瑞,严海.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毛保华,姜帆,刘迁,等.城市轨道交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公共交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征稿启事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NB-IOT技术的公共交通显示牌设计
走,找对策去!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