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施工企业“营改增”实施方案及对策

2015-05-30罗芬

2015年18期
关键词:营业税营改增增值税

作者简介:罗芬(1984.09-),女,汉,陕西武功人,中级职称,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作为增值税征转型后的再一次税收变革,“营改增”成为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意义十分重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税负多少以及利润水平高低。是一次关于解决税费重复征收问题的重要政策。当然,这次的税制改革在给企业,尤其是施工企业,带来减少税收负担的机会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从“营改增”的概念解析和发展现状出发,分析“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尤其是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找出原因,探讨应对措施,试图促进“营改增”政策更好地贯彻实施,真正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营改增;方案对策

1.引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不仅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税制改革政策,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所造成的税负影响。该项政策的出台直接作用于施工企业的税负管理、产业链管理、财务管理、流程设计等多个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带来的好处,施工企业应当对政策的影响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调查,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2.“营改增”概述

2.1“营改增”的概念。“营改增”是对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将增值税征收对象是产品,营业税对应服务征收的方法转化为一并征收增值税的税收政策。不但改变了服务的税类,而且降低了税率。此项政策的目的就在于解决重复纳税的问题,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从减少企业税负的角度来说,该项政策是一项减税政策。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方针,我国的“营改增”计划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地区试点阶段,选定试点的行业和地区,此次改革,上海是我国的第一个试点区;其次,是行业试点阶段,选择部分行业首先进行试点,包括交通运输业等部分服务业在内。第三,是全国试点阶段。试点成功运转后,将“营改增”普及到全国范围,实现“营改增”的根本转变。此次改革计划在2011年到2015年内完成。

2.2 “营改增”的发展。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税制改革,“营改增”的本质在于对商品流通环节实现统一税种征收,改变以往部分行业重复征税的局面,从而减少企业税负,降低税收成本,刺激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有关施工企业的税收数据调查情况来看,依照现有的组织管理架构和管理水平,“营改增”后不但没有降低企业税收成本,而且有所上升。由此,施工企业应当提高改革的警觉性,正确对待此次改革的变化,分析政策的影响并并真正适应新政策的实施,从而有效减轻税负。

3.“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

3.1 避免企业重复纳税。不可否认的是,此项政策对于企业税负的减轻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程分包征税。在分包业务上解决了重复征税的问题,从而降低企业工程分包成本,增强企业投标优势。施工企业投标一般先合作投标,竞标成功后再分包工程。由于在这种操作下,建设方不会与分包方签订独立合同,因而需要自交税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会因为缺失合同而重复纳税。该项政策出台后,进项税可以抵扣,纳税更加合理,重复纳税的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决。其次是采购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纳税调整。以往的规定是施工企业需要缴纳采购环节增值税,而在流通环节和后续的完工环节需要缴纳营业税,重复纳税负担重,而在“营改增”实行之后,该问题也迎刃而解。

3.2 促进施工企业的改造。施工企业经营生产的基本点在于大型设备的投资和应用,由于设备金额较高,在固定资产中占额较多。在“营改增”出台之前。施工企业的固定资产采购进项税不在税收抵扣范围,以至于施工企业生产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经营生产积极性和技术革新的动力。在政策实施之后,大型设备的采购额可以进行进项税抵扣,大大减轻企业采购设备,进行设备更新的压力,与此同时也对施工企业技术改造产生了积极影响。

3.3 增加了企业会计核算难度。从理论研究上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减轻税负是有帮助的,而理论研究是建立在施工企业税务管理水平较高的基础之上,并且发票能够第一时间取得。首先是实际情况中,很多施工企业建设项目散布各地,部分项目地理位置偏僻,而材料供货渠道较宽,很多供应商经营销售不合规,因而实际上增值税发票的取得并不容易,从而无法进行进项税抵扣。其次,施工企业的施工成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劳务费,员工主要来自于专门的劳务公司或临时工,导致劳务费很容易被列进销项税,增加税负,除此之外,由于临时工没有发票可言,也会增加企业的税负。

4.施工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4.1 优化企业账务管理。增值税税收核算管理相比营业税的税务管理难度更大,因此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相应的税收核算和管理应当有所加强,特别是在销售收入和进项税销项税的核算环节,应当重视账务的核算处理,帮助企业降低纳税成本。存在兼营其他应税项目和非应税项目、混合经营等情况的施工企业,应当做好有关进项税额抵扣和转出的账务处理。在具体的进项税额转出方法中,企业应当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和生产情况选择按照成本转出还是按照收入转出,尽可能降低税负。

4.2 提高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由于过去施工企业纳税较多的税种是营业税,相比增值税纳税规定,企业中的员工对营业税更加了解。因此在“营改增”实行之后,员工应当及时提高增值税纳税意识和管理能力,特别是现场施工管理员,更需要加强税收方面的知识学习。企业应当以增值税的独有特点学习为着眼点,采取业务培训、报刊学习、网络学习、会议模式等途径进行相关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税收筹划的了解,侧重与施工企业相关的税收征收信息的收集和学习。在强化企业职工对增值税相关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对发票的管理和索取意识,从而使企业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政策。

4.3 改善施工管理现状。“营改增”可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政策方针,企业应当及时进行生产方式的转变,正确对待新的征税方式带来的影响。首先是管理方面,实现集约化管理,帮助实现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稳定过度,有效减轻企业税负。其次,落实开源节流。具体手段包括竞标标价的提升。选择更合适的材料供应方,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应对税负的能力。第三,员工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具体可以通过业务培训、知识讲座等方式进行,目的在于提高员工对税务的熟悉程度,特别是“营改增”的认识水平。

4.4 完善发票管理制度。专用发票较多,要求也更加高,只有真正合法有效的发票才能作为进项税抵扣的依据,因此施工企业的发票管理尤为重要。包括发票的开具时间、日期、票据多少等在内都需要管理者尤为重视。除此之外,部分价格较低的纳税人,特别是小规模纳税人不具备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条件,因而无法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因而难以成为材料供应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全面考虑税负和交易对象。

5.结语

随着“营改增”范围的逐步扩大,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在权衡政策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时,可以分析行业内成功案例的经验并学习,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制定科学战略方针,从而更快地适应新政策,真正降低企业税负。(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卢华.施工企业“营改增”后税负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2014,(24):192-193.

猜你喜欢

营业税营改增增值税
“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的几点思考
国外增值税与国内增值税的比较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中央营业税暴增30倍 特殊时间段的特殊现象
关于餐饮业征收增值税的若干思考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6.按月申报营业税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如何进行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