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

2015-05-30代凯歌

2015年18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作者简介:代凯歌(1980.01-),女,汉,河南禹州人,金融经济方向,讲师,经济学硕士。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在我国风生水起,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货币基金等模式。由于其在成本、效率、灵活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严重冲击了商业银行,给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经营收入和客户基础等产生了影响,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应对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主要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开展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通常包含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众筹以及互联网货币基金等形式。在目前我国金融改革的关键期,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可以说是金融改革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共同推动的结果。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对传统金融的补充,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的金融效率、促进金融架构的变革。尤其是对商业银行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商业银行需要改变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第三方支付

我国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是1998年成立的北京首信,此后的几年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也都处在尝试阶段。到2010年,央行对第三方支付行业颁发准入许可证,此后第三方支付公司进入了持牌经营阶段。由于第三方支付使用起来安全便捷, 能有效的简化支付流程,并且集银行卡、购物订单、支付结算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因此,最近几年,第三方支付行业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比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支付、快钱、拉卡拉等。据统计,到2014年7月我国已经有269家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交易规模也已经从2010年的5.1万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7.2万亿元。

(二)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是指通过网络实现资金的融通,资金供求双方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借贷资金的“在线交易”,主要适合个人或个体工商户。网络借贷模式始于美国,目前有单纯平台、复合型平台以及社交平台等多种中介模式, P2P(peer to peer)模式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模式。中国第一家P2P网贷公司是成立于2007年的拍拍贷,此后十几年间,网络借贷在中国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先后出现了红岭创投、宜信、人人贷等网贷公司。截至2014年底,我国P2P网贷平台已经达到1613家,比2013年增加了900多家。2014年全年我国P2P网贷规模达到2012.6亿元,环比增长117%。2010年,这一数字还只是19.5亿元。

(三)众筹

众筹即众投,目前主要的运营方式是创业者将自己的项目信息上传至众筹平台,投资者在这一平台审核、评估创业者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若认为项目有前途则出资金、物品或创意(众筹投资的内容由发起人自己设定),在规定时间内募集达到目标,则项目成功,如果无法达到预定目标,退回原投资者的投资。

目前,这种新型项目融资模式也逐渐在中国也兴起。“点名时间”网站是国内最早做众筹的网站,目前“众筹网”是众筹项目最多,众筹金额最高的众筹网站。截止2014年9月30日,其共发布众筹项目超过4200个,协助融资超过4600万元。

(四)互联网货币基金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正式上线,一时间引起了轰动。这是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了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把活期存款、闲置资金与货币市场基金直接联系在一起,让客户在不影响流动性的基础上获得比活期存款高的多的收益,迅速就吸引了大量的资金。仅仅5个月的时间,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就超过了1000亿元,用户数量也超过3000万,这是我国第一只资金规模超过1000亿的货币基金。此后,百度、网易、腾讯等多家互联网公司也相继与各大基金公司合作推出了类似的理财产品,统称为“宝宝类”理财产品。融360发布的《2014年互联网金融报告》显示,到2014年12月31日,国内“宝宝类”理财产品数量已达79个,资金规模超过1.5万亿元。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异常迅速,由于其在成本、效率和灵活度等方面的优势, 因此给传统金融尤其是商业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直接威胁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并对商业银行的收入和客户基础等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 互联网金融发展威胁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金融中介地位威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首先,信用中介指的是商业银行一方面吸收存款,另一方面发放贷款,在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者之间充当桥梁,这是商业银行最基本的职能。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充当信用中介主要在于其具备的信息优势,但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资金供求双方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找到合适的交易对手,绕开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

其次,商业银行一直是社会经济交往中常用的支付中介,各经济主体之间债权债务的清算基本都是依赖商业银行。但是,第三方支付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2011 年 5 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发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规定,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范围包括货币兑换、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以及银行卡收单等。在电商领域基本都使用第三方支付。有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甚至推出了一些新技术,可以让客户仅凭一张信用卡,不需要网银就可以实现支付和消费,基本上完全把商业银行支付中介的作用给撇除了。

(二) 互联网金融发展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

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主要来自利差和中间业务收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这两部分收入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效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缩小存贷利差。从资金供给来看,互联网货币基金有和银行活期存款一样的灵活性,却有活期存款不可比拟的收益性,因此大大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商业银行要吸引储户,就必须提高存款利率,资金成本因此而上升;从资金的需求来看,网贷平台和众筹模式的推出非常受中小微企业的欢迎,网贷平台不需要严格繁琐的审核评估流程,就可以提供“金额小、期限短、随借随还”的小额贷款,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目前受到的监管限制还比较少,因此利率的确定也比较灵活,因此不仅分流了商业银行贷款客户,也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总之,从两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

其次,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第三方支付服务也影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支付手续费收入是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发展,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商业银行的支付,打破了商业银行在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这部分商业银行的垄断收益也被大大分流。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在线上支付抢占了先机,必然会拓展到线下业务,与商业银行争夺POS机刷卡等其他收费业务。另外,第三方支付公司已开始涉足向基金代销业务,目前已经有7 家公司获得基金代销了资格,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最终必然会分流商业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影响商业银行的代销手续费收入。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摇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

商业银行一直秉承“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因为客户是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的基础。但是受到二八法则的限制,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商业银行为20%的客户提供服务,从80%的客户身上获得收入。换言之,80%的客户一直在为商业银行做贡献,却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没有享受到对应的服务。一旦这80%的客户信心发生动摇,从银行转移,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相反,互联网金融恰恰是利用了这一点,对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下被忽略的80%的多数客户发起精准营销,这必然会动摇商业银行的客户基础,威胁商业银行的经营。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

(一)提升融资效率,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互联网金融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庞大的数据库和云计算技术,使其可以很便利的掌握小微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情况,建立起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级体系,因此能够迅速掌握客户的资信状况和还贷能力,融资效率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应该借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和自身拥有的数据,建立信用数据库和评级体系,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优质企业尽量简化信贷流程,加快审批,提升融资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重视小微贷款业务,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从规避风险的角度出发不愿意贷款给小微企业。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资产业务的开展不能再只面向大企业,应重视小微贷款业务,不断挖掘市场潜力,开拓新的市场,提高盈利水平。

(三)联合互联网金融企业,力争实现共赢

互联网金融企业和商业银行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单独一方都难以为整个互联网产业链提供全部的金融服务。双方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比如,互联网金融推出力全新的信贷融资模式,但其运营还无法离开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以从互联网金融企业学到搜集、挖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够掌握第三方软件用户的信息数据,提高经营效率。

(四)创新金融服务,拓宽客户资源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客户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商业银行传统的以账户为中心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快速实现转型,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验,重塑业务流程,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例如,可以依据已有的用户基数,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商业银行一方面应该拉近与客户的业务联系,增加客户忠诚度;另一方面应该不断拓展业务渠道,增加新用户。(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胡小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影响[J].金融会计,2014(4):71-76.

[2]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 5

[3]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14-16.

[4]李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8):44-50.

猜你喜欢

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