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户籍制度改革的分析

2015-05-30王垚傅龄清

2015年18期
关键词:城市化市场化农民工

王垚 傅龄清

作者简介:王垚(1993.03-),女,汉,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学生,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傅龄清(1989.03-),女,汉,北京人,学生,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摘要:本文论述了原有户籍制度的背景以及随着市场化和城市化的推进,户籍制度也随之不断的调整。其中市场化的不断发展有力的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市中,城市化的进程则主要表现为在农村中较小范围的征用土地到征用了几乎所有的农村土地,也就是城中村的形成。然而,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也将户籍制度的弊端显现了出来。户籍改革的动力包括市场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的拉力、农村的推力以及公民社会的意识不断的增强。

关键词:户籍改革;城市化;市场化;农民工

一、 户籍制度产生的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新中国后,中国的局势并不是很乐观。从大背景看,国际局势依然动荡,美苏冷战,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又爆发了朝鲜与越南战争;国内又面临着国民党的剩余势力有待肃清,经济落后,人口众多,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当时的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要向工业国转变是十分不容易的。为了保证工业化的充分发展以及发展需要的生活资料的充分供应,就要把一定的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挡其向城市流动。于是,以户口为代表的户籍制度产生了。

以户口为代表的户籍制度不但是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也是国家为了方便统治管理和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正如詹姆斯.C.斯科特所说的那样“国家机构没有,也不可能有更多的兴趣描述整个社会现实。当时的国家政府只把目光放在了如何将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这样的问题上,虽适应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但这是一种为了便于管理和经济回报而采取的根本简单化的措施。事实证明,这种只求方便控制和经济回报的国家项目或制度最终是会失败的,比如说,德国的科学林业项目、法国大革命后的法制化村庄及土地清册等。

二、 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

中国在提高经济水平,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变化会引起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经济基础的变化又自然会影响上层建筑的变化。上层建筑指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包括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户籍制度显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在这里,我将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二是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下面我将详细的论述这两方面。

(一)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但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城市的整体容貌也随之发生了不断的变化与发展。回顾城市化进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1949年-1978年以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这一时期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尽量使人们都过上吃饱穿暖的生活;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城市化速度有所加快,这一时期,由于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同时并行,并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这一时期城市化速度较1978年以前有所加快;从2000年至现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尤其是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部地区,先是城乡结合部的土地被城市占用,随后扩及到村子较小部分的土地,最后到整个村子的所有土地都被政府征用作为城市扩建的土地。以前的小村庄变为了城市的一部分甚至是中心地带,政府会留给原有的村民一小部分用于居住的土地,这就是城中村的形成。原有的村民开始生活在城市中,看似过起了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然而,他们的户籍依然是原有的农村户籍,这就使得他们在就业、受教育、医疗、参军等方面与城市户籍的人有所不同。而此次的改革方案中户口登记制度不再区分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并完善了农村的地产、房产制度,扩大了覆盖面,进一步完善了公共基本服务的流程,并加强了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

市场化的大力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作为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于是许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小城镇的人来动到大城市里寻求发展、内陆地区的人来到沿海地区来寻找发财致富的商机,他们所有人共同参与到发展市场经济的活动中去。然而,由于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的差异,小城镇与大城市户口的差异,使得这些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流动人口得不到公平的保障,如医疗的保障、子女受教育的保障、甚至是购房买车的权益保障。这种户籍制度所产生的不平等不仅使这一代人的权益得不到保障,还会影响到下一代人。农民工子女的入学及教育都得不到保障,这就影响了农民工子女的人力资本积累,在农民工二代与城市子女竞争时农民工子女明显的处在弱势地位。还有,来到城市务工的农民工群体大多从事的是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子女如果想在城市里找到一份非体力工作完全要靠自己的努力,而城市的子女相比之下就轻松的多。阶级的不断固化也阻碍了无权无势的阶级向上层阶级流动。

三、 当代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动力

(一)公民社会的不断壮大

公民社会包括了那些为了社会的特定需要,为了公众的利益而行动的组织,诸如指慈善团体、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专业协会、工会等等。在这里,公民社会有两层含义:一是公民,二是社会团体性组织。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制约人口流动与迁移的户籍制度不符合国际公约,属于不合理的经济社会制度。作为户籍制度改革的行为主体,农民工也不断增强公民意识,维护好自己的权益;而生活在城市中的农民,生活在大城市中拥有小城镇户籍的人,享受不到大城市的各类福利保障遭遇到的不平等,也要充分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组织,也要积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协调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代表受制度不公待遇的群体与政府谈判。

(二)城市化和市场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体化已经成为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各地为了推进这个趋势,推进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必然要求创新户籍制度。市场化的进一步加快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外来劳动力的不断增多,这些人的各项社会保障必然会得到重视,而社会的各项保障又是牵连着户籍的;而城市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中有更多的空间容量容纳更多的城市人口。更方便快捷地为变迁居住地、工作地的人落实城市户口,也是吸引劳动力与高等技术人才的手段。

(三)城市拉力与农村推力

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将增强。一方面,在城市中不但能获得总体上来说比农村更可观的收入,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先进的医疗水平,更充分的就业机会以及对于子女来说更优质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城市中的丰富精神生活是不同于农村中较为单一的生活的,这对农村人口尤其是新一代农村人口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农村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在不断增加,这就是农村的推力作用。这种推力作用也会促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修订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页21.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M],见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编.

[3]王文录,户籍制度深化改革的保障条件[J],2010年4月.

猜你喜欢

城市化市场化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