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市场宏观调控下经济走势的分析

2015-05-30李岩

2015年18期
关键词:增长点宏观调控常态

李岩

摘要:在“三期叠加”和“新常态”的大环境条件下,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稳中求进”仍然是主要导向。本文将简单分析市场宏观调控下经济走势并针对“新常态”下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市场宏观调控;经济走势

一、当前市场宏观调控下的经济走势现状

(一)经济增长从高速度转向中高速

当前我国已经跨入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伟大征程,受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制约,资源紧缺,环境恶化,老龄化人口增多,劳动力紧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国产业竞争力弱,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较低。而纵观各个国家的经济体转型历史,除了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外,其他国家大都是经历过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期。在人均国民总收入到达一定标准时,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就会降低,由高速增长时期跨入中高速增长时期。从201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人均总收入值已经超过11000美元,正是处于这个转折时期。2014年我国经济全年增速为7.4%,是自1990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值,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这是由我国“新常态”的形势所决定的。

2015年整体增长速度仍然会持续放缓,预计全年GDP增长率为72%左右。同时,产能过剩导致的供大于求是2015年我国承担的艰巨任务,全年居民消费指数大概为2%,中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通货紧缩压力。“新常态”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2015年,世界经济整体还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增长动力仍然不足,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步调不一致,货币政策不一致,大宗商品价格降低,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更强。而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高杠杆和新增长点等因素,仍然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宏观调控下一些创新的产业、产品和商业模式以及创新的政策有利于保持经济稳定,“稳中求进”仍然是当前经济工作的总基调。

(二)未来经济将呈现下行压力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来源有多个方面,既有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也有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世界经济体分化严重,经济形势难以预料。国内因素才是导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主要因素。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守旧体制和思维的制约下暂时不能成气候。拉动消费增长的动力不足,经济增长压力大。我国制造业发展仍然处于低迷时期,多数制造企业由于缺少创新往往面临经营不善、经济亏损的现状,从而引起国家财政税收减少。尤其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新兴产业,融资和投资问题也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这是经济改革和转型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房地产市场调整、产能过剩、去杠杆可以说是新形势下的三大困难。

2014年我国的总债务率可谓是一路飙升,突破200%的大关,企业负债率也已经达到169%,有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已经面临难以维系的窘状,这一现象预计将会延续到2015年。2015年我国经济还存在着就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建筑业的增长速度降低,规模性事业有可能大规模发生。此外,生产服务业行业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效益降低,就业质量可能面临恶化的情况。

二、利用市场宏观调控下“稳增长”的建议

(一)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时期,“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的总基调不可动摇,为了促进经济的稳增长,有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被发掘和培育起来。我国经济转型期,新产业、新产品都是潜在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投资增长速度要稳,投资结构需要不断优化。政府应当加强“惠民生”工程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例如排水系统建设、廉租房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等。这有利于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的现状,带动投资和就业,缓解房地产政策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趋势。

第二,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带动消费增长。事业单位、公务员工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实施与落实,带动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缩小了城乡差距。在保障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教育、养老、医疗等条件的情况下,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拉动消费需求,带动消费增长,保障农民有钱花、愿意花。此外,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也是保障和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对于带动国家消费增长意义重大。

第三,推动国际贸易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良好机遇。鼓励企业加大出口,扩展海外市场,对外投资时带动配套设备出口,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增加专利技术。此外,当前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我国应当多储备些战略性资源。

第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投资和政策两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为其发展提供支持,形成国家核心竞争力,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工作的新增长点,其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加,甚至有赶超第二产业的趋势,同时可以带动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稳固增长的奠基石。通过市场宏观调控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调整融资和投资政策,帮助企业寻求自身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加大财政税收。

(二)创新的宏观政策以适应“新常态”

2015年,我国要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确保其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工程中的积极作用。加大中央财政的财政支出,地方财政要将加大对公共基础服务建设的投入。其次,落实国务院关于盘活财政资金存量和资金管理效率的相关举措。此外,还要加强中央、地方财政的预算规划,重视资源的盘活存量,不能只追求规模化的扩张和增长,而是要从质量、结构、效率三方面同时抓,这样才是符合“新常态”发展的模式。再者,通过市场宏观调控优化货币金融政策,规范资金流动,引导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和准备金率,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扶持企业的发展和规模扩大。最后,要继续推行“营改增”试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减少缴税带给企业经济增长的压力。“新常态”下,我国应当打破旧思路,以“微调”“区间调控”“预调:为主要调控手段来保证经济的稳增长。(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宁海街道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张晓晶.试论中国宏观调控新常态[J].经济学动态.2015(04)

[2]欧阳日辉.宏观调控下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机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3]张晓晶.主流经济学危机与中国经济学的话语权[J].经济学动态.2013(12)

猜你喜欢

增长点宏观调控常态
打造新经济增长点中国发力环保产业
信息安全,智能手机的新增长点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供给侧改革——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宏观调控“三部曲”
徐善长: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