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历史溯源及启示

2015-05-30何帆肖伟章阳

2015年18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

何帆肖 伟章阳

摘要:回避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汇,也是仅仅只有中国才有的。公务员法规定的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公务员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在职务、所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亲属关系和公务的制度。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最早的历史溯源可以追溯到隋朝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对当今的启示则是我们可以古为今用,学习古人才任命官员时如何避免任用无能亲信和对自己有切身利益,但才能也不行之人。

关键词:回避;回避制度;公务员;科举制度

一、 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最早溯源是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

公务员的回避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是极其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公务员法规定的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公务员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在职务、所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亲属关系和公务的制度。为确保公务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公务员在如下情况,需要回避:

(一)任职血缘回避。公务员之间有夫妻、直系血亲、父母的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以及其子女的子女,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和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和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旁亲的配偶不得:1、在同一机关直接隶属同一领导的职务;2、有直接的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包括上一级的正副和下一级的正副之间的领导;3、在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机和财务工作。其中因地域或工作性质特殊,需要变通执行任职回避的,省级人事部门规定;

(二)任职地域回避。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如县(市)党委、政府、纪检、组织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正职位领导职务,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此规定的例外是自治县县长和民族乡乡长;

(三)公务回避。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及“回避亲属“范围的人,应当回避;

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最早的历史溯源可以追溯到隋朝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为什么说隋文帝杨坚开创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最早溯源呢?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得到证明:第一,隋朝开辟的科举制度彻底打破了隋朝以前买官卖官的不良风气。在隋朝以前,特别是南北朝时期,买官卖官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富甲一方的地方富豪都选择买一个官位。最严重的时期甚至出现谁给的钱多,谁能买的官位就越大。这样导致了很多缺乏治理才能的人靠金钱买到官位后,在其职不谋其事,最终导致区域行政治理效果越来越差。隋文帝杨坚开创科举制度以后,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从隋文帝杨坚开始,买官卖官现象已经杜绝。所以这也可以说明从隋文帝时期开始,中国公务员的回避制度已经初见端倪。第二,隋朝开辟的科举制度也彻底打破了隋朝以前的官位世袭制的恶劣习气。隋朝以前,中国的官员中很多官位和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子袭父爵,在隋朝以前非常普遍。很多出生于四世三公家庭的人即使能力非常有限,也可以位居高官。这样,无德无才的人一旦世袭了官位,也会因为不作为导致所管辖区域或范畴内的行政效率低下甚至管理混乱,最终导致所辖区域社会风气腐败,经济发展滞后,甚至导致出乱子。如果一个国家很多地区都因为世袭官位的官员的不作为所引起的社会矛盾激增,最终将必然导致整个国家出现大的动乱。隋文帝杨坚建立了隋朝以后,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开创的科举制度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宝之一。科举制度创立以后,儿子就再也不能平白无故地继承父亲的官位,必须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获得官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用官回避的效果。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所引起的官员不能世袭与当今公务员回避制度中的任用公务员时避开有亲属关系的效果颇为类似。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所杜绝的买官卖官现象所导致的效果与当今党中央、国务院所提倡的反腐倡廉所产生的效果也颇为类似。并且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对后来几个朝代有着深远的影响。隋朝以后的唐宋元明清的科举制度均是参考隋朝的科举制度,虽然在随的基础上有一些改变,都还是没有脱离隋朝科举制度的影子。从许多行政管理专家对当今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研究成果与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所导致的对官员任用所起到的回避效果相比较,不难得出结论: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是当今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最早的历史起源。

二、 隋朝科举制度对我国当代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启示

最近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所以,最近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个别行政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公共政策研究专家主张以史为鉴,吸取古代公务员的回避制度的优良部分,为今天所用。公务员回避制度总的来讲变得越来越完善。当今的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比古代要完善许多。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未来也会越来越完善。当代中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在吸收古代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优点与优势方面,同时也摒弃了中国古代公务员回避制度里面的糟粕。可谓“吸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 中国未来公务员回避制度发展状况的展望

中国未来公务员回避制度只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因为随着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等会议的召开。国家越来越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国家对反腐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公务员也会逐渐会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趋势。公务员回避制度也会因此越来越完善。任人唯亲的现象也会因此越来越少,逐渐地,全社会都会形成任人唯贤的趋势。这样的话,整个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政府的行政服务品质也会越来越高。政府的公信力也会越来越高。人民对政府也会越来越信任。中国政府的国际竞争力也会越来越高。(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勇,田杰,余子鹏.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变迁分析[J]. 理论月刊. 2012(12)

[2]郭普松.制度变迁的成本研究[J]. 新西部(理论版). 2012(14)

[3]梁立.浅析回避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2(20)

[4]张宝义.对公务员回避制度发展的回顾与评价[J]. 人民论坛. 2012(11)

[5]李丹阳,任建明.公务员回避制度执行力困局及解决对策[J]. 人民论坛. 2012(11)

[6]程萍.公务员回避制度无法回避的问题[J]. 人民论坛. 2012(11)

[7]徐捷,张伟如.诺斯与格雷夫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J]. 经济纵横. 2012(03)

[8]肖西喆.中国制度变迁:从“路径依赖”角度[J]. 现代商业. 2011(33)

[9]彭华.制度变迁中的成本分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10]温洪涛.交易费用和制度变迁的分析与启示[J]. 经济问题. 2010(04)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公务员
篮球公务员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浅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基于对中国科举文化的研究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启动
唐朝科举制度对当今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