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数学课堂一份必要的安静

2015-05-30潘小英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棒长方体图形

潘小英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和分析推理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通过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让我对“空间与图形”这个领域的教学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我们需要“静”来等待或期待学生思维的形成,情感的勃发.

一、导入时“静”赏

一堂课就如同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让学生能马上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迅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教材“圆的认识”课始,课件出示平静的水面,教师未做声,学生有点疑惑,紧接着:

师:同学们,见过平静的水面吗?生:见过.

师:丢下一颗石子,发现了什么?生:涟漪.

师:什么形状?生:圆形.

师: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

师:在这里,你同样找到圆形了吗?(向日葵、花、光环、电磁波等图片)生:找到了.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好吗?生:好.

……

学生通过自己“静静地”欣赏,发现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到“圆”这种形状给世界创造的美. 这一环节不仅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也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好的导入就像一块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似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前“静”听

在新的数学课堂里,活动越来越多的被引入. 但在活动开始之前,很多时候因教师缺乏了必要的讲述,学生未能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步骤,而导致盲目乱动,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因此,在组织活动之前,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目标,并对操作程序给以必要的说明,而此时就应要求学生 “静”听.

例如,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后:

师:如果让你制作一个长方体,你会吗?

生:会. (有的学生蠢蠢欲动了)

师: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制作前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什么是框架?制作它需要什么材料?(2)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几根小棒?(3)应该怎么选择小棒才可以快速制作成功?

当学生仔细倾听完制作要求后,重点就放在了怎样选择小棒,而不是简单地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活动前安静地听讲,不仅巩固了新学的知识点(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又应用了这一新知解决了问题. 操作活动前安静地听清楚要求,带着问题使得活动不盲目,不茫然,也就更富有数学的思考价值.

三、提问后“静”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将摆脱不了对老师、对同学的依赖心理,很难拥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如,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图形的大小,当学生已经知道用观察法和重叠法比较图形的大小后,又出示了一组这样的图形:

图1                               图2

师:现在你能直接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了吗?

生1:图1大.

生2:图2大.

生3:一样大.

……

师:如果还是用刚才的方法能直接比较出来吗?(不能)那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这时学生马上安静下来,静静地思考起来. 渐渐地,就有学生举手了,有办法了. 这里教师没有否定学生的任何一种回答,而是让学生“静”思,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冷静地分析,认真地考虑,然后再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还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这关键环节,千万不要因为“冷场”而让它匆匆走过,其实,学生智慧的火花很多时候就在“静”中、在所谓的“冷场”中闪现,这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每次提问后,应该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尤其是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更应给予充分的时间.

四、课尽时“静”悟

“悟”就是了解、领会. 课至结束时,不仅要小结学习的知识,还要重视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小结. 通过组织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获得学习效果的信息,更能再次引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挖掘、提炼,以揭示其深刻的内涵,使获得的数学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我们小学阶段的所有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的教学中,学生都通过猜想、操作、验证,从而获得相应的公式. 那么在课尽时,就可以提问:“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公式的?”并且让学生知道猜想与验证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好方法,而且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今天,我们就是运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公式,希望同学们用所学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数学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 课尽时,多留给学生“静”悟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有利于学生适当总结学习的方法,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时刻. ”它告诉了我们“静”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课堂是学生思维的活跃区,是理性的思考地,因此对于课堂教学应有一个“静”的氛围,从而期待更多的“动”得以涌动,得以实现.

数学课堂需要学生静静地思考,需要学生自我内心独立地反省,更需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冷静与顿悟. 还数学课堂一份必要的安静,是热闹之后的理性思维,是浮躁之后的沉淀积累.

猜你喜欢

小棒长方体图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