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的放矢 殊途同归

2015-05-30林丽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交流评价课堂教学

林丽仙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其中,尤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综合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教学乱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时机不当. (2)分组欠妥. (3)规则不明. (4)时间不足. (5)评价失当. 那么,怎么才能克服以上问题,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

合作学习“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能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如学生统计2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数,由于多媒体课件模拟情境一闪即逝的局限性,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于是他们就小组合作分工,规定小组成员每人只记一种车,在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合作总结. 再如在计算教学时,各种计算方法的总结都可以依靠小组的力量,在合作讨论之后加以归纳、总结,并达成共识、形成方法. 又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独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共同发展.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 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 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改变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名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1. 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1. 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 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2. 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没有一定的时间,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让每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 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 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 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究,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交流评价课堂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