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尝试

2015-05-30魏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魏强

【摘要】 在反思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参与实施高中数学新课改的点滴经验.

【关键词】 分层分组教学;捆绑式整体评价;开放式选做作业

2013年我省迎来了实施新课改的第一次高考. 我的第一届参与新课改的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笔者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在教育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一、在教学方法上,尝试“分层分组教学”

将学生“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动态管理”. 一般根据某次测试成绩及平时表现,将学生分为差、中、良、优(比例约为1 ∶ 1 ∶ 1 ∶ 1). 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可将他们分别归入“跃进组、腾飞组、翱翔组、小先生组”. 这里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人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应实事求是地正确估价自己,通过自我评估,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并努力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而是经过一段时间(一般是半个学期)后,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动情况教师做必要的调整.

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开展“帮扶学习小组活动”

一是在自然状态下,将学生按同桌及前后桌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3~6人). 二是将A、B、C、D四个层次的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结成帮扶对子,随时开展帮扶学习活动. 老师在其中主要起组织、引导、督促、检查的作用.

三、在教学评价上,尝试“捆绑式整体评价”

在上面“帮扶学习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利用“优带良,良带中,中带差,优良中差是一家”的联动机制,根据小组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平均分的增长情况评选出优胜帮扶对子,并给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这样,可在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发挥学生集体智慧的作用下,带动和促进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在教学辅助形式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知之深,爱之切”.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渴望和需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每学期至少要和班里的每名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沟通. 交流中,及时、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在作业布置上,尝试“开放式选做作业制”

具体是由老师根据当天所学内容,给出课本上相关的例题、练习题、习题或复习题,以及资料上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从中选做,甚至还可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让学生选做其他与当天所学内容有关、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好题. 对作业量的规定,要求学生只要上数学课就要做作业,且每天至少选做16k一页作业.

六、在作业批改上,探索“合作互动式 ”作业批改新模式

该模式具体是在教师和小组长指导下,倡导学生小组内“互批、自改”为主,教师统一“督促、检查、抽改、面批”为辅,以及由科代表向全班学生收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以便教师在课前能适时解决的作业批改新模式. 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是组织、指导和监督各小组长,以及个别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差的学生开展互助学习活动.

除此之外,有时也可由教师统一批改(如一些学生拿不准的作图题,或学生批改有困难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等),有时也可在老师统一指导下学生自己批改. 总之,批改的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

七、在作业及测试后,鼓励和提倡学生反思

鼓励和提倡学生作业及测试后自觉反思,并将反思结果用简练的语言写在作业后面,或单独作为活页作业,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反思性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关键. 反思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 作业及测试后的反思内容可以是学习经验或者是生活体悟等. 教师在批改检查作业时,应及时反馈并做适当的点评. 如对一些写得比较好且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的反思可在班上集体学习. 针对部分问题学生,要适时责令他们必须写出反思说明,以帮助他们分析退步原因.

八、在教学过程始终,追求教育的艺术性和融合性

教育艺术的价值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不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教师一句表扬性的话语、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都可倾注他对学生的爱. 师生关系融洽,可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点拨、激励,力求让学生多想、多说、多问、多练,手脑并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同时,还要注意随时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心理,让他们有成就感. 以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能否循循善诱,点拨是否在关键处和需要时,鼓励的方法运用得成功不成功、恰当不恰当.

九、逐步确立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实施个性化教学

25年的中学数学教学和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基本观念,积累基本的经验,领悟基本的方法,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钻研、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勇于交流、敢于展示”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解放教师、发展教师”,使学生成绩的提高真正成为这一过程的副产品,使原本不喜欢甚至恐惧数学的学生喜欢学数学、学好数学,应是我们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