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富生活气息

2015-05-30吴文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吴文静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知识蕴含于生活之中.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让数学教学焕发出活力.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自生活,又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让新课导入生活化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精彩的新课导入,而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将学生置于生动真实的场景中,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自然、亲切,并引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节时,结合小学生对人民币既熟悉又陌生的现实情况,教师可以由学生到超市购物的经历为话题展开,问学生带了多少钱,买了何种物品,找回了多少钱等. 然后通过大屏幕展示人们在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设置问题,如果购买34元的一个书包,可以怎么付费?当孩子们一一回答之后,然后再通过班级里开展“小小超市”购物活动,让同学们拿着“钱”去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并且计算付出了多少,应该找回多少,让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深刻认知人民币的换算以及使用,从而为新知教学奠定深厚的基础.

二、搭建平台,让探究过程生活化

西方有句谚语:“我听说的不如看到的,我看到的不如做过的!”在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才是他们真正自己的知识,为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搭建生活化平台,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自主总结,从而在学生内心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1.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归纳数学规律

数学反映的是真实世界中遵循的客观数量和空间的关系,一切数学知识都源自于客观事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巧妙结合起来,让小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状态中接受新知,拉近数学与他们之间的距离,消除对所学知识的陌生感. 如在教学关于混合运算的知识时,我首先出示了“7 + 4 × 5”与“4 × 5 + 7”两道式子,在学生复习了运算法则后,再出示应用题:光头强上午工作2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每小时砍4棵树,他一天总共砍了多少树?(列出综合算式) 有的学生列出下面的算式并且进行了计算:4 × 2 + 3 = 4 × 5 = 20. 教师提出问题:此处大家先做加法,然后又做乘法,顺序对吗?从而将认知矛盾呈现在学生眼前,当学生不知所措时,教师引出运用小括号,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现象. 这样,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伴随着教师的点拨和矛盾的解决,学生理解了引进括号的作用和意义,也懂得了运算的顺序.

2. 运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辅助数学教学

生活中原本鲜活真实的东西,一旦被纳入教材,以数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成为数学知识,就会让学生感觉生硬死板.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将这些原本学生熟悉的知识还原到其本初,引导学生用纯粹的生活化眼光来审视问题,从而助推学生理解新知. 如教学“可能性”内容时,我给学生创设情景:在云淡风轻的春天,小鸟自由飞翔;突然,天变得阴暗下来,小鸟也转眼间飞走了. 这样的描述锁定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也被激发了起来,此时我抛出问题:“天阴暗下来,接下来有可能发生什么呢?大家猜一猜.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纷纷抢着说:“天可能下雨”“很可能雷声隆隆”“可能会电闪雷鸣”“可能就一直阴着,没有什么变化”“可能会下冰雹”……我抓住时机:“很好,大家都是喜欢动脑筋的好孩子,你们刚才说的事情都是可能发生的,但是其中各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不同的,有的发生的可能性就很大,如下雨. 而有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则很小,如下冰雹. 在我们的身边你还能列举出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不大,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经过运用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具体的认识,为“可能性”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3. 借助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才会自然产生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中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资源,激起学生的创造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在教学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在先复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我给学生呈现问题:“如果将一个由4根木棒做成的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的形状,它们的面积还相等吗?”这一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之间激烈地争论,此时,教师点拨:面积怎么求?公式是什么?形状变化后,决定面积的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进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实际上就存在于我们生活实际中,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经验,借助实践活动,从而提炼出数学规律,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拓展空间,让课后训练生活化

课后训练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以往,教师往往注重给学生布置那些偏重理性的知识,将学生置于繁冗的训练中,导致训练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无丝毫的乐趣. 而如果我们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真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那么学生就会获得无穷的乐趣. 如教学非整十的两位数的内容时,我除了让学生数小棒,直观建立数字印象,还在课后让学生数一数班级人数,认一认门牌号码,看看汽车站牌上的线路编号等,将这些作为他们的作业,相对于传统的作业形式,学生耳目一新.

总之,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练就一双发现的慧眼,他们不再是死读书,忙于机械训练的书呆子,而是真正成为新时期有知识有思想会创造的人. 我们广大数学教师,要借助新一轮如火如荼的课改大潮,创新我们的教学思路,落实生活化教学,真正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和实用,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