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思考

2015-05-30刘红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作业探究

刘红梅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是完成一堂课的几大主要元素,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为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内容的关键.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使教材的知识系统与学生大脑中的认知体系有效对接,使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学生能力,开启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选择一节课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那么,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作为数学课堂的主导者和引领者,究竟应该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从而让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呢?本人以为,教学本无定法,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原则,在这种先进教学原则指导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引导探究发现,培养数学能力

教师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必须通观全局,高屋建瓴,在教学中,要通过强化自身学习,精通数学课标,读透教材,准确把握编者的意图,理清知识脉络,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了解学生认知基础,尽可能地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教学方法的首要前提是关注学生的个性存在,教师的眼中要有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尽情展示,这样他们才能更有效地去学习、去发现,从而创造性地开展学习. 为此,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自己与学生的关系,使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决不越俎代庖,只要是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凡是学生能表达的,就让学生去表达;凡是学生能探究的,就放手给学生去探究. 教师要努力走在学生的“后面”,给学生以机会,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创造机会,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潜能.

二、变革作业设计,释放师生身心

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农村小学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现象:师生课业负担重,彼此陷于繁重的作业堆中,付出与收获极不对称,学生成绩虽有所上升,但他们的学习能力却降低了,在教学中,虽然给学生留下了繁重的作业任务,但教师却鲜有时间去批改,很少有时间去对作业进行点评与指导,很多时候仅仅公布答案了事,或者是让小助手代劳. 教师将批阅作业的任务安排给学生,教师的负担减轻了,但却使教师失去了了解学生情况的机会,这样做的结果,很多学生更是通过抄作业来应付任务,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糊里糊涂,不甚了了.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作业设计,通过精选习题,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为切入口,强化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力图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让学生在训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此外,对于重点知识,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可以拓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作业、生活化作业,吸引学生去探究,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让他们在类似于“玩”的氛围中拉近对数学的情感,深化对新知的理解.

三、契合儿童特点,打造趣味课堂

有意识记对意志力较低的儿童来说较难,但是我们如果契合儿童的心理喜好,设计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将数学知识承载其中,学生也会获得长久的记忆. 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图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经过改头换面,使其充满趣味元素,从而不仅让小学生兴味盎然地投身其中去探究,更生成深刻的印象,形成持久的记忆. 如在教学“加法”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下面的情境:熊大给熊二分苹果,熊大说:一天三次每次3个苹果. 熊二说:太少了. 熊大又说:那每天8个苹果吧. 熊二一听,非常高兴,一下子就同意了. 熊二真的值得高兴吗?你能告诉老师怎样用数学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吗?同学们经过思考,得出:3 + 3 + 3 = 9(个),原来每天9个,现在每天才8个,8小于9,熊二上当了,不值得高兴. 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他们对加法的认识会明显加深,对这一知识也会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四、激活多种感官,引领全力以赴

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成正比,那种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在课堂,灵魂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的,而形成这一结果的无疑是我们教师,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能否让学生全身心地投身课堂,全力以赴地与教师的思维共舞,与课堂的节奏共振,将直接决定着学生听课的效果. 传统的课堂,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途径主要借助于听,形式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厌倦不已. 新的课程观倡导给学生创造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手段,如实践操作、情境创设、教具展示、媒体渲染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维感官,让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在开放丰富的环境中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去感悟知识,体会知识,让知识通过各种途径撞击学生的心灵,生成深刻的印象. 如教学关于“圆”的知识时,我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经历“分一分”“比一比”“描一描” “摸一摸”等环节,让学生动手去触摸,亲自去拼剪,通过视频声像并举的模拟,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圆”,理解“圆”,深刻理解圆的性质. 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理解不一定准确完美,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只要我们及时点拨,及时纠偏,放手给学生,他们一定会在不断尝试中获取对知识的准确认识,而且形成属于自己的内在的认知.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以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立足点,通过构建和谐融合、生动有趣、主动积极、自主发展的生命课堂,只要把握了这几个原则,我们尽可以大胆实践,不断积累,在教学中不断总结适合自己和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活泼主动地学习数学,真正达到让他们像“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实现我们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作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快来写作业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作业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