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学好数学

2015-05-30陆文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梯形正方体长方体

陆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应该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人人参与,学好数学.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亲近数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才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才会亲近数学,饱含热情地去学习数学. 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尽可能选用他们乐于接受的、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题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时, 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师:小朋友, 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风景区吗?

生 1:水乡周庄    生 2:千灯古镇    生 3:亭林公园

师:这个星期天, 学校准备组织我们小朋友去亭林公园玩呢!怎么去呢?

生:可以坐车去.

师:现在, 有三辆车( 示主题图),大客车 45 座, 中客车30 座, 小轿车4座. 我们班48个小朋友坐哪两辆车去合适呢?

从而引出“45 + 30”和“ 45 + 3”这两个算式进行比较解答.

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会是“活”的数学, 有意义的数学.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情境, 从中发现数学问题, 这样可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数学

学贵有疑. 古人说的“学启于思, 思启于疑”也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 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创设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后问:看到这两图形,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

1. 长方体有多少个面?

2.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 相对的面大小有什么特点?

4.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特点?

5. 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6. 相交于一个顶点有多少条棱?

……

这样引导学生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地学会长方体有关特征.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数学课上大胆地问就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 “问”让学生体会到思考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突出了学习的重难点,激发了有效思维能力,促进了智力的发展.

三、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

心理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安排教具、学具活动,提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通过眼观、手动、脑想,分析思考得出结论. 动手操作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显得尤为突出.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摸一摸三角尺的一个角,感觉一下它的形状,边是怎么样的?有几条?顶点是怎么样的?有几个?从而引导出角是由两条边一个顶点组成的图形. 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玩”梯形. 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得出了许多不同的解法. 有的把梯形分解成两个三角形,分别求它们的面积;有的把梯形分解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有的把梯形分解成两边各一个三角形,中间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面积很容易求,两个三角形通过平移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再求它的面积;还有的小组通过割补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小组从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中得到启发,用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动手操作探索就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四、创设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用好数学

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学习有用的数学”, 旨在说明要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以致用”更是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观点. 我们既要学生能获取知识,又要学生能运用知识. 因此, 教师要设法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的所学能够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如教学第一册“数学乐园”时,在帮助学生复习基数、序数等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 又如,在“拼积木”活动中,让学生把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拼成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学生对此颇感兴趣,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 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 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卡车、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的形状. 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又如,在学过“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后,六年级教师便组织学生到环卫设计部门和施工现场参观考察,并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个圆柱形涵洞的长度和直径,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再让学生思考下水道为何通常做成圆柱形而不是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最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评选最佳设计方案. 这样的活动综合了测量、估算、计算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选择,增强了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教学目标的综合性.

数学实践活动的开设,有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有利于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境,要利用和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

猜你喜欢

梯形正方体长方体
玩转梯形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梯形达人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