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老太怪病为哪般

2015-05-30马志国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附体大仙补偿性

马志国

陈老太今年60岁,虽说岁数不是很大,身体却总是不好。退休后宅在家里,每天不是这里不对劲儿,就是那里不舒服,总是“百病缠身”的样子。家人陪着她大小医院几乎都跑遍了,也没有查出什么问题。有病乱投医,无奈之下家人就带着她四处去看社会上的所谓“名医”,甚至看过“大仙”,也都没用,还是总闹身体不好。

后来,陈老太的怪病就更严重了,除了依旧闹身体不好,还时常闹神闹鬼,闹起来就说自己是神仙附体了。每次一闹起来,陈老太就对着一个方向磕头作揖,口中还念念有词。有时候,陈老太还把全家人都赶出去,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说神仙要和自己同床了,要和自己生小孩了,要和自己做最亲密的事了,弄得家人非常困惑,不知如何是好。

陈老太让人困惑的事情还有很多。有一次,陈老太在一次神仙附体的时候,看到女婿在身边,就用神仙的口吻对女婿说,你以后要对岳母好一些,要多一些孝顺。陈老太嘴里说出的这种神仙的忠告,女婿听到了好几次了,弄得也是神经紧张,茫然不知所措。

陈老太的家人还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好像家人越是围着老太太转,老太太就越是闹得厉害,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陈老太是个性格内向孤僻的人,平时少言寡语,有话喜欢闷在心里。工作的时候就很少与人交往,退休后与人交往就更少了,经常是一个人呆着。陈老太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觉得老两口年纪不算大,日常生活也能自理,平时就顾不上常回家看看。往往是陈老太一闹身体不好,或者一闹神仙附体,小两口不得已才回家呆在老人身边。

老伴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对陈老太照顾有加,却让陈老太不满意,老两口也很少有话说。其中原因也说不清是为什么,反正老两口早就没有性生活了。陈老太曾经一言半语地和女儿透露过,还是中年的时候夫妻两人就很少同床了。

陈老太的女婿在家里是长子,自然对自己父母的生活要多一些关照。小两口的安排,陈老太这边就由女儿多关照一些。据女儿回忆,以前陈老太因此对女婿有过微词,怪女婿对自己这边照顾不够,只是没有直接对女婿说过。

家人朦胧地感觉,好像这些情况都与陈老太神仙附体时的表现有关,只是说不清这究竟是为什么。不过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陈老太最初闹神仙附体,是在第一次看大仙之后,而且陈老太的表现跟大仙的表现相差无几,感觉好像就是从大仙那里学来的,莫不是这其中有什么联系?

病情分析

家人的感觉是有道理的,陈老太的一系列怪病表现确实有潜在的心理机制。

总体来看,陈老太由于内向孤僻、少言寡语的性格原因,许多心理诉求没有得到有效表达,没有得到心理满足,于是就通过潜意识的心理机制来获得补偿性的替代性的满足。她的许多表现都反映了这点。

一个内向孤僻、少言寡语的老太太,退休后更会感到人际需求的不满足,更加感到被人忽视。而偶然的身体闹病,引起了家人足够的关注,心理需求得到了某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间就学会了扮演病人来引起家人的关注。扮演病人,其实是心病跑到身上来,叫作心理问题躯体化。这就是陈老太总闹身体不好却查不出问题的原因所在。

至于后来陈老太神仙附体的种种表现,也是为了潜意识里寻求心理需求获得补偿性替代性满足。显而易见,陈老太的夫妻性生活从中年开始就出现了比较大的障碍,性爱心理需求未能得到满足。陈老太与神仙同床的幻想,使这一需求获得了补偿性替代性的满足。陈老太借神仙之口对女婿说出的话,正好表达了陈老太内心真实的感受。陈老太上述的心理需求在常态下,以其性格特征是很难表达的。于是,看大仙的偶然机会让陈老太在潜意识里发觉神仙附体的方式可以在心理上给自己蒙上了一层外衣,而且是堂而皇之、神圣不可侵犯的外衣,可以让自己无拘无束地宣泄心理诉求,使潜在的心理需要得到补偿性替代性的满足。

当然还要说明,这一切只是陈老太潜意识里的心理活动,并非有意为之,是不知不觉间发生的。但是这些表现却让当事人获得“附加好处”:既能得到家人的关注,又能免于心理压力。这种附加好处反过来又强化其相关的行为反应。这就是陈老太病情越来越严重的原因所在。

心病还需心药医

既然如此,怎样帮助陈老太尽快恢复心理常态,恢复正常生活?家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不再盲目给陈老太看病。因为每一次看病都会强化陈老太的“病人意识”。不再盲目看病有助于淡化陈老太的“病人意识”,减少病人角色扮演。

二是陈老太在闹怪病的时候家人尽量淡化关注。因为关注本身这一附加好处就会强化相关的行为。淡化关注或者不予关注,就撤消了附加好处,也就减少了相关行为发生的概率。

三是在陈老太表现相对正常的时候多多给予关注。家人应该在陈老太表现正常的时候多陪陪她,多跟她聊聊天,特别是女儿女婿多回家看看。这样就会强化陈老太的常态反应,同时有助于引导陈老太在理性状态下,打开一个心理宣泄的出口,逐渐学会理性地表达心理诉求,满足心理需要。再者,这样也有助于陈老太积极地心理自救,理性地对待自己,对待家人,对待生活。

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全家共同努力“对症下药”的结果是陈老太闹怪病的情况越来越少了,家庭生活慢慢恢复了正常。

猜你喜欢

附体大仙补偿性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十二生肖的传说
十二生肖的传说
基于多种组合算法的船附体结构设计优化
开运年会
这届雪人跑偏啦
長春現算命一條街各路“大仙”擺攤生意旺
中学英语教学中对“音”的重视——补偿性阅读探索
体育课堂教学中发展“补偿性体能”的探索——以水平五“跨栏跑”教学为例
大仙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