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

2015-05-30陈日益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乳房乳腺乳腺癌

陈日益

编者按

1月16日下午,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病逝于深圳。人们在惜叹她年仅33岁青春韵华逝去的同时,乳腺癌发病年轻化这一现象更是受到大家的共同关注。专家呼吁:预防乳腺癌,刻不容缓!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医学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新增乳腺癌妇女,全球每分钟就有1人死于乳腺癌(即每年达50多万人)。据有关报告,我国每年大约有20万名妇女新患乳腺癌,每年大约有3万名患者死亡。近年来,我国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大城市的统计表明,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增长率急剧上升,城市中乳腺癌发病率更是以每年7.5%的速度上升,死亡率则平均每年上升6.9%,已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给妇女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被称为是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欧美等国家的乳腺癌高发年龄多数在绝经后(占2/3),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而我国恰恰相反,有2/3的患者发生在绝经前(也就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女性,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比西方女性足足提前了10岁,同时绝经前的乳腺癌治疗效果比绝经后要差。特别是中青年女性,正是家庭和事业都处于上升期的阶段,一旦被确诊为恶性肿瘤,对其人生和家庭都是致命的打击。

乳腺癌的诱因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腺癌除出生地的因素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 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其发病率要比无家族史者高2~3倍;特别是母亲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者,其子女中约50%的几率会患乳腺癌,发病率比正常人高9倍。此外,如果家族中有女性患卵巢癌,那么她们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目前已经证明卵巢癌和乳腺癌有相同的致病基因。

流产次数过多 正常的自然流产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而反复人工流产,或18岁以前和30岁以后多次做人工流产者,不仅易引发乳腺疾病,而且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据调查发现,这些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没有做过人工流产者高110%,且流产次数愈多,患乳腺癌的风险愈大。究其原因,是每次人流都会造成妊娠突然中断,体内激素水平骤然下降,刚刚发育的乳腺停止生长,使得腺泡相继萎缩以至消失——乳腺复原。而这种复原通常是不完全的,容易导致乳腺淤滞、发生肿块而诱发乳腺疾病,反复多次的乳腺病变可成为乳腺癌的诱因。

生育过多或过迟 大量的调查证明,多次生育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几率;独身或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以及第一胎生育年龄大于30岁或生育后不哺乳者,也易受到乳腺癌威胁;初婚年龄越大,乳腺癌发病率越高。要强调的是,母乳喂养是预防乳腺癌的最佳天然手段之一,哺乳可使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降低20%~30%。

不良生活习惯 女性(尤其是年轻者)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诱因,烟雾进入人体的代谢产物会直接损害乳腺上皮细胞,易导致乳腺癌。加拿大专家指出,女性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更大,概率高出2/3。经常通宵达旦地沉浸在灯红酒绿之中,打乱了人体生物钟,使得有关激素分泌水平失调。有科学研究证明,长期熬夜、生活无规律的女性比正常生活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高出60%。每天饮酒超过两次的女性得乳腺癌的可能性是不饮酒女性的2倍。酒精既可提高雌性激素水平,又会破坏免疫系统,而这些都是乳腺癌的诱因。

精神因素 长期受到紧张焦虑、孤独压抑、急躁恼怒等不良情绪刺激时,机体生命节律发生紊乱,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导致某一种或几种激素分泌出现异常,进而引起内环境失衡,使自我调节能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乳腺癌。国外专家报告指出,经历过精神创伤或生活挫折的妇女,其患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可提高2~3倍。

过度肥胖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都与雌激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内雌激素水平越高,患乳癌的危险就越大。因为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过多,雌激素的生成便会增加,而多余的雌激素被酯化后储存于脂肪组织内,并不断进入血液,对乳腺组织产生过强刺激,久而久之就会增加癌变机会。肥胖者乳腺癌的发生率高于非肥胖者3.45倍。

穿紧身内衣 外国学者调查发现,穿紧身衣易致乳腺癌。资料显示,一天24小时都穿紧身衣,特别是穿紧胸衣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危险比不穿紧身衣者高。上海市疾控中心的调查表明,该市79.3%的女性佩戴胸罩不合适。每天佩戴胸罩时间超过10小时者,患乳腺疾病的风险是其他人的2倍;超过12小时者,可提升乳腺癌的诱发率。这是因为紧身衣尤其是过紧的胸罩,既影响乳房淋巴液和血液流通,又妨碍代谢废物的清除,久之会使局部抗病能力下降,易致乳腺正常细胞发生病变及癌变。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

目前早期乳腺癌 (即肿瘤直径小于1厘米,未出现淋巴转移) 的治愈率达到了98%。所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根除癌症,极大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乳腺癌的症状多种多样,并不是都出现或同时出现。以下是乳腺癌的典型症状,希望引起女性的警惕。

乳腺肿块 乳腺癌患者中,以乳腺肿块为首发症状者占90%以上。除少数是在体检时被医生查出外,绝大多数为患者在无意中发现。一般单侧乳房以单发肿块较常见(偶见2~3个),大小不一,质硬,活动度较差(甚至消失),边缘常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程度不同的隐痛或刺痛。

乳头、乳晕异常 表现为乳头、乳晕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直至乳头完全回缩到乳晕之下。

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乳腺癌的溢液多见于单侧乳房的单个乳管口,溢液可自行溢出,亦可挤压而被动溢出,其性质多见于血性、浆液血性或水样溢液。

乳房皮肤改变 一些乳腺癌早期即可侵犯乳房悬韧带,使其挛缩或肿瘤与皮肤粘连致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故称“酒窝征”;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可出现皮肤水肿,而毛囊处凹陷,呈“橘皮样变”;癌细胞侵入淋巴管、乳腺导管等,可在肿瘤周围形成小癌灶(结节状),称为“卫星结节”;如多数小结节成片分布,则呈“铠甲样变”。炎性乳癌时,局部皮肤颜色由淡红到深红,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大到大部分乳腺皮肤,同时伴有局部皮肤水肿、增厚、粗糙、皮温增高等。晚期癌患者皮肤可出现完全固定甚至破溃,呈“菜花样”改变。

淋巴结肿大 隐性乳腺癌往往以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乳房内原发病灶很小,临床难以扪及;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引起的肿大淋巴结。另外,有些情况下还可触到同侧和对侧锁骨的肿大淋巴结。值得注意的是,乳腺癌早期出现转移者,一般触摸不到腋窝及锁骨上窝淋巴结。

乳腺癌的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广大女性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做好预防乳腺癌的工作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合理穿戴衣着 衣服大小要合体适中,讲究穿着感觉舒爽,尤其是内衣质地以透气性好的全棉面料为宜。平时要少穿或不穿紧身(或过小)的衣服,更不能为了求“苗条”或赶“时髦”而长时间穿着,以免胸部过度受束缚;胸罩最好选用宽松型的,在家休息时应尽量少戴胸罩(尤其是紧身胸罩),特别是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摘下,并适当对乳房进行自我按摩,促进乳房血液与淋巴液循环,使乳房新陈代谢得到改善,有利乳房生理功能和抗病能力的提高。

坚持体育锻炼 国外有人做过统计,育龄妇女每周平均进行4小时的体育锻炼,患乳腺癌的危险会减少60%。在各行各业中,运动员的乳腺癌发病率最低,每天大量运动,消耗了体内多余的脂肪,身上没有赘肉,体内的雌激素保持在低水平(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导致乳腺癌的主要原因),自然就会远离乳腺癌。因此,长期坚持有规律地适当运动,不仅能健壮组织器官、增强人体素质,而且可以调节、改善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水平,尤其是使能生成雌激素的腹部脂肪积聚减少,让免疫系统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对防止发生乳腺癌大有裨益。

调节日常饮食 适当控制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防止营养过剩而引起发胖;少喝酒(特别是烈性酒)、少吃煎炸熏烤和含雌激素较高的保健品(如哈士膜油、蜜胶、各种花粉等),避免过多有害物质及激素对乳腺细胞造成不良刺激;适当多吃“红皮”瓜果蔬菜(如红苹果、胡萝卜、西红柿、洋葱、紫葡萄、橘类等),这些食物所含某些植物化学成分,可以有效遏制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生成,并能降低肿瘤细胞对雌激素的反应能力,从而起到预防乳腺癌的作用。平时还可适当喝些绿茶之类,由于茶类有一定抗癌功效,经常饮用对防治乳腺癌有积极作用。

有计划的生育 现在女孩子的性生活时间提前,年纪轻轻就开始吃避孕药,甚至滥用紧急避孕药,而这些避孕药里面都含有较高的雌激素。另外,现代女性精神压力比较大,晚婚、晚育或者不孕,不哺乳或者哺乳时间短,以及多次人流,等,都会给乳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有时可成为乳腺癌的一个诱因。所以,平时不能滥用避孕药(尤其是年轻女性),应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尽可能做到在30岁前生育,并进行正常的母乳喂养。

保持良好心态 恶劣的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而情绪愉悦则是防癌妙方。因此,女性除了要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外,还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理智地对待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方面出现的感情纠纷及情感危机。只有生活有序、精神舒畅,才有利于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筑起阻挡癌魔的防线。婚后正常、和谐、均衡、适当的性生活,既可满足双方在生理上的需求,又能带来心理上的乐趣和愉悦,不仅能增加夫妻间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减少乳腺增生症及乳腺癌的发生。

增强防范意识 我国乳腺癌的发生率有两个高峰年龄段,分别为35~45岁和55~65岁。大家知道,35~45岁(特别是对于都市白领女性而言)正值人生黄金时期,乳腺癌给她们带来的危害非常巨大。因此,专家建议,凡是30岁以上的妇女(尤其是家族中有乳腺癌者),除了做好日常自我保健外,还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定期到医院进行乳房检查。4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最好半年至一年做一次乳腺B超检查,40岁以上的妇女除每半年接受一次乳腺B超检查外,每年还应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如果发现乳腺增生的女性,则应每3个月检查一次。特别是要学会自我检查乳房,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以及早发现问题,尽早给予对症处理。

乳腺癌的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随着医学科技的进展,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已不再是单纯的手术和放/化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仍然是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现在的手术方式正在朝着缩小切除范围的方向发展,包括保乳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前哨淋巴结活检预测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准确率可达90%~98%,而假阴性率可以控制在5%~10%,同时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小于1%,目前在美国已经成为常规的处理。

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是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治疗局部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对乳腺癌来说主要用于术后的辅助治疗,如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辅助放疗和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放疗等,以抑制残存癌细胞的生长及杀死残存癌细胞。

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是利用化学药物杀死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繁殖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治疗作用的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无论在乳腺癌的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还是复发转移患者的解救治疗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内分泌治疗 又称“激素治疗”,是通过抑制或减少雌激素的分泌,降低其水平或者阻断雌激素的作用途径,从而阻断肿瘤赖以生存的“养分”来源。特别是对激素受体(ER)阳性者而言,内分泌治疗是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最为重要且优先考虑的手段之一。内分泌治疗一般只需口服药物,使用方便,虽然需要长时间用药,但其副作用比化疗、放疗要小很多。

分子靶向治疗 即“靶向药物治疗”,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靶点(该靶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与致癌靶点相结合而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但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主要包括以HER受体家族为靶点的药物和血管生成抑制剂等)。

总之,在科学和人文结合的现代乳腺癌治疗新理念指导下,乳腺癌的治疗趋势包括保留乳房和腋窝的微创手术、更为精确的立体定向放疗和选择性更好的靶向药物治疗(即分子靶向治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靶向药物治疗这种有的放矢的治疗方法为肿瘤治疗指明了新的方向,把肿瘤的治疗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猜你喜欢

乳房乳腺乳腺癌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