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用多媒体 “助”生学数学

2015-05-30胡伟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黑板长方体助力

胡伟伟

多媒体的使用日益频繁,有些老师的课堂已经离不开多媒体,因为多媒体使用方便,受到很多老师的青睐. 回首以前,我们在准备第二天新课时,总是要写一块又一块的小黑板,书写量大时,小黑板就不够用了. 这时,我就拿出玻璃纸和黑钢笔,继续写,还要祈祷第二天的光线别太强,让投影清晰地呈现在孩子的视界中. 自从有了多媒体,取代的不仅仅是小黑板、投影片,更是解放了老师们的生产力,呈现“一人主备、多人研讨,一人制作、多人共享”的现象,群策群力中实现了智慧与资源共享的状态. 此外,多媒体还将知识跃然屏幕之上,孩子伸一伸双手,就可以触摸到这些知识,因为知识已经被多媒体形象化、生动化,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高,孩子们爱看、乐学,老师们爱用、省力.

然而,在多媒体频繁使用的今天,我们也看到多媒体被“滥用”的现象,有些老师不论该用与否,一股脑地将音乐、动画、图片附和到课件中,“生动形象的特点”荡然无存,只留下拖沓、噪音和眼花缭乱. 因此,我认为多媒体要“恰”用,即多媒体出现得恰合时宜,使用得恰到好处,应用得怡然自得,设计得恰如其分. 唯有此,才能帮助孩子由浅入深地、有效地学习数学. 如何“恰”用多媒体,“助”生学数学呢?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一谈,我在设计、制作、执教多媒体课件时的一些思考与体会.

一、出现得恰合时宜——因地制宜

文字、图形、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都属于多媒体的范畴,有些老师的制作策略是:先放段视频创设情境,再来几张背景充满童趣的图片,孩子活动期间再放段音乐,结束时,再欣赏几张生活中相关的图片. 表面上看,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 基于此,我们就该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真的需要播放视频吗?小动画是否干扰学生的思考?……

其实,不论我们如何设计与制作,始终不能偏离作用——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而不是干扰教学的. 因此,任何音乐、视频……的出现也要恰合时宜,不能贪多、贪好玩、贪花哨. 再回想那两个问题:1.视频可以放,但必须要有关联,千万不能为了热闹而热闹. 比如“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播放乌鸦喝水或曹冲称象的动画视频,让孩子初步感悟转化的策略. 也有些视频完全可以用图片替代就行,却有老师生拖硬拽,播放无关紧要的视频. 2.动画作为小点缀时可用. 曾经一位老师将一大段的想法标注在一个大动画框内,闪烁不停,严重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 因此,我觉得如果背景过于单调,可以适当用一个问号式或动态笔式的小动画,动作单一却不乏生动,目的是不干扰孩子又加以点缀.

这样的处理方式因地制宜,辅助孩子们开展学习活动.

二、使用得恰到好处——深入浅出

多媒体除了要出现得恰合时宜外,还要使用得恰到好处. 这里的使用,包括字体的颜色、大小、关键字的突出、无关内容的隐去. 这看似很小的问题,却能帮助孩子完善知识的构建过程. 比如,在“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中,我们可以先呈现例题,题目大约占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二,接着让孩子找一找其间的关键句,为了配合下面单位“1”的教学,我们可以将关键句以外的内容全部隐去,突出有意注意. 这个过程看似无关紧要,实则突出关键句,无形中教孩子认识并强化. 接着,让孩子说一说分数的含义,再找一找是将谁平均分的,进而引出并介绍单位“1”,颜色醒目的字体加以突出. 对于应用题的教学,我并未急于进行,而是出现了第二道题,让孩子找关键句、说意义、找单位“1”. 第二轮的训练中,孩子明显上手多了. 对于两个关键句、两个单位“1”,我把它们放到了一起,让孩子观察、发现,得出单位“1”通常是在是、占、相当于的后面,分率的前面.

由此可见,多媒体是帮助教学的,突破教学重难点. 当然多媒体的使用,除了字体方面的变化,还要适当地使用多媒体中的某些效果与功能,如Flash中的动画效果,PPT中的链接、动画功能及缩放、滚动等效果,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重点,降低难点.

这样的处理方式深入浅出,浅显易懂中轻松地帮助孩子建构知识.

三、应用得怡然自得——由浅入深

多媒体的应用还要怡然自得,它除了辅助、帮助教学,更要助力教学,助力于学生的发展. 这里要注意多媒体和小黑板的区别,不能将应用变成题目的叠加,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助力. 比如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练习中,5个面的情况会层出不穷,以空调罩子为例,柜机空调罩缺的是下面,而壁挂空调缺的是后面,这些问题可以让孩子们先想一想再说一说为什么后,再配以图片帮助孩子理解缺失了哪一个面.

除了在内容上助力,还要在情感与情绪上助力. 借助多媒体容量大的特色,老师们基本上将应用设计成闯关类的系列练习,增加孩子的应用激情.

这样的处理方式由浅入深,逐步深奥,为孩子的发展助力,为教学省力.

四、设计得恰如其分——发人深思

多媒体还可以援助教学的,它可以实现、解决小黑板、学具等无法达到的效果,可以快速地跨越思维,搭建思路平台. 比如六年级上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经常会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将两个相同的长方体物品进行包装,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这题很简单,孩子们都知道可以左右拼、上下拼、前后拼. 可接下来出现的包装6个相同长方体盒子,却难倒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这里,我们可以向上一题借力,启发孩子们将此题简化. 分层进行思考:两个为一组,可以有3种基本类型,接着在三种类型下各有3种拼法,即9种拼法. 我们不是纯说教,可以附上图片,以阶梯状明示分层思考. 最后,我们还可以安排孩子继续思考包装12个相同盒子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这样的处理方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启发孩子们将思考进行到底.

综上所述,只有“恰”用多媒体,才能“助”生学数学.

猜你喜欢

小黑板长方体助力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助力成功七件事
热闹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智能小黑板
美小学配备防弹小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