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优化初中课堂数学活动课

2015-05-30严小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活动课探究活动

严小伟

苏科版教科书中,在每一章的结尾都安排了“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教科书对实践活动领域没有独立设置的章节,而且大多内容与考试关系不大,对所有老师来说,合理安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切实地领会和落实编写的意图,使得学生通过活动课的学习与实践,取得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思考的课题.

如何优化设计初中数学实践活动课,首先笔者认为,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程是有区别的. 学科课程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加深认识;学科课程教学常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活动课程则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或校或班组,灵活多样;学科课程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应学和应掌握的内容和要求,而活动课程则可根据各班不同的情况,以及学生各自的兴趣特长,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 也就是说,数学活动课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理解,还应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因此,我们在优化设计活动课时,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7~9年级这一学段的目标要求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够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数学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说明.

二、活动主旨不变,形式应丰富多样

数学应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寻求问题的数学解决. 数学探究: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数学实验:应用有关工具,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进行的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体验. 数学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并进行数学处理,作出推断. 数学主题阅读:选择一些相关的数学文献自主阅读学习. 数学活动课从动内容方面分为:社会调查、综合研究、设计制作. 以活动形式来分为:个别调研、小组活动、集体交流. 以选题范围来分为:自选型课题、指定型课题、综合型课题.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有生动有趣的数学探究活动,有内涵丰富的研究性课题学习;在呈现方式上,要有以动手操作为主的数学实验,又有以动脑思维为主的思辨研究;在目标设置上,既要有经历实验、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性目标,又有体现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结果性目标.

三、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设计数学活动课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目标,结合各节的数学内容,设计出最优的活动课. 以设问创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情景,创设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等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激发他们努力思考,进而产生获取问题解决的强烈愿望和需要. 让学生主动并愿意走到实践中去. 使设计的活动课能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

如“生活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应用方程的有关知识来研究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学校为美化校园,计划把学校宿舍后的一个矩形空地设计改造成花园,要求中间有两个小花坛,并使花坛所占的面积恰为空地面积的一半,请你测量空地长宽后,给出你的设计.

又如在教学感受数的大小时,设计成完完全全的一堂活动操作课,采用“问题情境(激发参与)——活动定向——活动探究——建构拓展”的模式展开. 在体验100万颗绿豆有多重时,让学生先估计,后操作:(1) 点出200颗绿豆;(2) 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3) 用计算器算出平均一颗绿豆的质量; (4)算出100万颗绿豆的质量……每一步都由学生动脑动手完成,让学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接下去让学生设计100万人民币需要多大的皮箱时,学生更感兴趣,内心产生了对新知识的渴求,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甚至争论)、实际制作等形式,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在实践中得到很多正确的结论.

四、让学生成为实践探究的主体

教学活动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名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欢乐、激奋和成功. 数学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以活动促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自我设计,亲自体验,自我评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索的实质是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最终达到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比如,在教学解方程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日历中横行相邻3个日期,如8号、9号、10号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设其中一天为x,那么另外两天如何表示?竖行相邻3个日期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吗?在日历中由正方形任意围住9个数,试找出这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上的3个数之间的关系. ”随着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乐于接触周围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更愿意谈论某些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的“美”.

总之,合理优化设计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不仅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且能不断地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并为之实践.

猜你喜欢

活动课探究活动
“六小”活动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活动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