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015-05-30王小杰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情境

王小杰

摘 要:未来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为创造性而教”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作者探讨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情境; 创造性思维; 开拓知识;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39-001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职业教育的教学应当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科学地设计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的训练,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问题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能力为中心”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本文就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所进行的教学尝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思维发挥的情境

有了这样的情景,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本人关于“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特形面如何选择刀具”这一案例教学时,首先,宣布四条纪律:第一,提倡自由思考不受任何限制;第二,围绕这一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越多越好,越新越好;第三,不许对别人的意见评头论足,不许打断他人的发言,也不许做肯定或否定的结论;第四,所有发表自己方案的同学都将得到一定的学分,计入总分。同学们畅所欲言,简单的、复杂的、陈旧的、创新的方案接二连三被提出,就连平常最不愿意发言的同学也大胆地提出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效果相当理想。

二、激发问题意识,挖掘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活动首先源于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就是对问题的敏感性、感受性。问题与问题意识从何而来?其基本来源有两个:一是好奇心,问题起源于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必会增加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作出反映,发现问题,并追根寻源。二是怀疑精神,怀疑产生问题、怀疑激发智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的头脑充满问号。例如本人在讲授“数控加工中心维修”课程中关于开机报警内容时,首先让同学们面对机床的机、电、气、液、光等众多故障,同学们好奇心油然而生,提出来的解决方案许许多多,最后老师把结果明确告诉同学们时,大家高兴万分,为自己的“创造”而自豪不已。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是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三、开拓知识领域,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问题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入门,不等于有了问题意识,就有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我国古人也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就是说,只有广见博识,才能取其精华,只有积累丰厚,才能用得巧妙。这种取其精华,用得巧妙的过程,必须经由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而知识广博和深厚,又为这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创造性思维,往往靠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那么,开拓学生知识领域,使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就便于发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的连结,形成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达到认识上新的飞跃。

四、改进教学活动,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保障

1.教学活动要具有新颖性

教学活动的新颖性包括几点:(1)教学活动的立意要新。也就是说,教学活动不仅要准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充满新鲜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每一堂课都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每一堂课都能感受一个新世界。(2)内容新方法新、组织实施的措施新。要求每节课都应当有新的内容,即使是复习课,也应当通过创造性的组织教学,使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现代化手段改进自己的教学,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3)课要常讲常新,每讲必新。教师教学要不断翻新,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所教学科的前沿,不断学习,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锐意进取,努力创新。

2.教学活动要富于变化

教学活动中,即使是新内容、新方法,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地进行教学。因为学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同一个学生,去年与今年在心理水平、知识视野上都有很大不同,不同年龄、不同年代的学生差异更大,而且这些差异也处在不断地变化中。因此,教学也要根据学生特点而变化。再有,教学活动富于变化还表现在教师需要灵活机智地处理一些教学过程中意想不到的情况,因为在教学中,一个教师无论准备得多么充分,总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喜变、善变、会变、应变的能力,无疑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这本身就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榜样或范例。

3.教学活动要尽可能超越“给定”的信息

创造的核心就是要超越“给定”信息或已知信息,就是利用已有信息来创造出新信息、新产品、新成果。所以,创造性教学与其他教学的一个根本不同就在于它旨在培养学生利用给定信息获取新信息的能力,而不是把获得给定信息当成目的。所以,教师的教学在时间、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超越给定信息,即利用给定信息创造新信息。当利用的给定信息越少,而获得的新信息越多时,创造教学便获得了最大的成功。当然,在教学活动中,学习、研究和运用教学方法,应当抱有“教有常法,而无定法”的信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能为了使用教学方法而使用,也不能死搬硬套,拘泥于教科书的描述,而应当随时根据教学任务、学生特点、环境设备等因素灵活地、搭配地、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方法,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美·凯恩斯夫妇著.《创设联结:教学与人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姜念涛.《科学家的思维方法》,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3]陶伯华,朱亚燕.《灵感学引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