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玩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2015-05-30顾惠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颜料蝴蝶颜色

顾惠芳

摘 要:审美人格在创造性人格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审美能力的发展及培养直接影响幼儿人格的早期发展,对其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探究将会促进个体创造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玩色活动;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120-001

幼儿天生就喜欢色彩鲜艳的事物,他们对色彩有着强烈的感受力和大胆的表现力。在他们看来,太阳并不仅仅是红色的,草地也并不是只能用绿色来表现的。有的时候,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幼儿也能用大师一般惊人的视角,感受色彩带来的独特美感。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中不仅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更要在挖掘幼儿的审美潜能方面采取措施,培养幼儿的色彩审美素质。

一、感受色彩的魅力,培养幼儿审美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组织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寻找色彩、感受色彩。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我们让幼儿从大自然中寻找色彩,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蔚蓝的天,白色的云,放飞在蓝天中的风筝变得更生动、更富有美感。在一年四季的交替过程中,同样会形成各种不同的色调,也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自然素材的美,引导幼儿去感受去发现,并用彩笔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形成色彩美感。

如给美术活动《色彩的秘密》制作幼儿欣赏的课件:第一张五颜六色花的图案。通过老师提问逐步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色彩:“老师带来的几幅图你觉得哪里最漂亮?这些花有些什么颜色?我们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来形容它(五颜六色),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彩缤纷)此后,老师再出示一张一年四季表现出不同色彩的树的图案,老师通过不同角度欣赏,逐一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你看到这颜色给你的感觉呢?这颜色让你想到什么?感觉怎样?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感觉?你们还喜欢哪幅图?”色彩鲜艳的课件展示了自然界的美,幼儿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大胆地表达他们对美的感受。通过活动提高了幼儿鉴赏美的能力,为审美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二、感知色彩的变化,提高幼儿审美理解能力

幼儿年龄特征的不同,其对色彩的感知也不尽相同。根据幼儿天性爱玩游戏的特点,我们就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相应的游戏让幼儿了解颜色变化的过程,不断提高幼儿的审美理解能力。如小班开展吹画、滚珠画的游戏;中班开展染纸、用橡皮泥制作糖果的游戏;大班开展欣赏绘画脸谱的游戏。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进行学习,从而掌握各种创作技能,并对色彩的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色彩变变变》的游戏中,鼓励大班幼儿选择颜色进行混色游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经过每个人不同的操作技巧,与水分的浓淡不一,发现不可思议的颜色变化。如相同量的同一种颜色的杯子放在一起,按照加入的另一种颜色或水的多少排一排;不同量不同颜色的杯子加入另一种颜色比一比,我们引导幼儿认识颜色的深浅、明暗、强弱、调配的不同,让幼儿将色系相近的靠在一起,排出渐层色,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兴趣,了解颜色产生的奇妙变化,加深幼儿的色彩体验,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能力。

又如在美术活动《色彩的秘密》中设计“捉迷藏”环节,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感受相近色与对比色的不同。老师出示蝴蝶:“草地上开了五颜六色的花,蝴蝶想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蝴蝶应该躲在哪朵花上最不容易被发现?为什么?(紫色)因为它们的颜色都很暗,蝴蝶躲在这不容易被发现。你们看看哪只蝴蝶更不容易被找到?(蓝色)为什么?花是什么颜色?蝴蝶呢?原来它们都是蓝色,而且这两种蓝色看上去差不多,很接近,所以蝴蝶躲在这里就更不容易被发现。”这一环节游戏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既觉得好玩,又很直观地让幼儿区分出相近色与对比色的不同。

三、提供丰富的材料,充分发挥幼儿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生活为美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和工具。因此,在玩色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将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和感兴趣的事物融入到活动中,为幼儿的创作增添趣味。

1.充分利用自然材料

大自然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秋天的落叶、各类石头都能成为幼儿手中的玩色工具,幼儿总能在玩色活动中得到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提高了幼儿的创作想象力。因此,在玩色活动中,教师应该多提供一些自然材料,虽然这些材料本身很普通,但是在无形中却能激发出幼儿的探索欲望,引发幼儿的创造热情,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投放各种材质的拓印材料,如各种造型的木棒、小石头、树叶,甚至切成不同形状的水果和蔬菜等。幼儿总能运用自己的想象,将这些材料蘸上颜料,在纸上拓印,创作出一个个色彩鲜艳的图案。用菜根印出了美丽的鲜花,再用画笔添上绿色的花茎和叶子,一幅“百花图”就跃然纸上。

2.及时调整材料

随着幼儿兴趣点的变化、玩色能力的发展,所提供的材料也要做到及时调整和增加,从而源源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使幼儿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

在美工活动区创设之处,我们尝试投放了以下材料:花型的底板和紅色、黄色、蓝色的玻璃纸。幼儿将玻璃纸叠起来,他们发现,原来黄色重叠在蓝色上可以变成绿色,蓝色重叠在红色上可以变成紫色等。当幼儿初步感知色彩的变化后,我们对材料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增加了颜料、宣纸和不同大小的毛笔等。新材料的出现很快就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开始尝试用毛笔在玻璃纸上涂各种颜料。在玩色的过程中,他们惊奇地发现玻璃纸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于是他们沉浸在对颜料的探索和把玩的过程中。他们将颜料混合出不同的颜色,并将这些颜料轻轻地印在宣纸上,形成一幅幅色彩鲜艳、与众不同的抽象画。

丰富多样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幼儿的玩色需求得到了满足,表现和创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活动中,我们除了尊重幼儿对色彩的选择,还鼓励幼儿尽可能多地使用色彩,引导幼儿发现新的色彩,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提高他们造色、配色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美是一种体验,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情感的培养,对他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期色彩感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幼儿的审美情趣,为今后艺术才能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

颜料蝴蝶颜色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为了蝴蝶
捉蝴蝶
颜料抹在了脸上
捉蝴蝶
特殊颜色的水
找找看
颜料打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