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关键提升思考有效解决

2015-05-30陈梓义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隐私权本课解决问题

陈梓义

摘 要:“交集点”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学的概念。教师在备课中找出本课学习的交集点,巧妙的设置情境,构成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强烈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他去思考,去解决问题,提升学习能力。本文通过一节课堂实例介绍“交集点”的相关涵义及其运用,探讨设置“交集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交集点;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28-001

按部就班、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按照教材逻辑顺序讲解课文,这是日常教学中常用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比较平稳、无遗漏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正因为平铺直叙和面面俱到,也使得课堂失去了轻重缓急,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大大的减弱了,求知欲望也被大大的削弱了。

苏霍姆林斯基在很早就关注到这样教学中的弊端,因而提出了“交集点”的概念,“在备课时,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觉察的那些交集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够激发求知的愿望。”在备课中找出交集点,巧妙的设置情境,构成学生新旧知识结构的强烈冲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促使他去思考,去解决,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将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质疑和解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增多了,课堂效果自然也就提升了,这样也避免教师的面面俱到的讲授。

笔者在《隐私和隐私权》这课教学中,从学生的新闻评论着手,抓住本课交集点,利用学生新闻评论中的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陷入用已有的经验解决不了新的问题的困惑之中,这样的困惑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求证并逐步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实录)又是一节思品课,今天的内容是《隐私和隐私权》,按往常的惯例,我让学生在课前做了相应的准备,首先开始《锐思新闻评论》环节,第一个同学上来打开PPT后,呈现的是近一阶段文章在香港约会的图片和新闻,看来学生对这些花边新闻也是相当的感兴趣啊。

等学生新闻评述结束,我走上了讲台,没有沿着法律和道德的方向评论该则新闻。我顿了顿,然后说:“看来大家对这件事很不平嘛!”学生点头,我继续说:“文章在这件事上的错误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想问一句,新闻媒体偷偷拍摄并且将他俩在香港约会的事件作为新闻发出是否侵犯了他俩的隐私权?”学生听了之后一阵沉默,然后开始窃窃私语,有学生开始说没有侵犯,有学生说侵犯了隐私权,学生开始渐渐分化成两派,并且把期盼的眼光投向我。

我说:“那大家知道什么是隐私和隐私权吗?公民的哪些行为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学生纷纷打开教材,开始在教材上找隐私和隱私权的相关内容。不久有学生开始回答,隐私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财产状况等;个人私事如社会交往等;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

我追问了一句:“既然隐私包括婚恋情况,那文章的行为应该属于隐私,新闻媒体报道是触犯了个人隐私权了?”学生很矛盾,前面说侵犯隐私权的更加得意了,大声说是的,而说没有侵犯隐私权的同学有的开始动摇了,但有些同学非常坚定地认为没有侵犯。

于是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一番,结合教材中隐私的含义以及侵犯隐私权的行为和刚才学生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这节课始终贯穿着交集点的运用,现把有关交集点知识的运用总结如下:

一、了解交集点

交集点就是可能引发高品质问题的情境。它可能指教材中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的地方,或与学生原有经验容易产生冲突的地方,或一些引发困惑的实验场景、自然景象等。交集点实质上是学生已有经验和新知识发生强烈冲突,解决不了新问题以致认知失衡从而产生的困惑,学生亟需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解决这一困惑。本课的交集点是“新闻媒体偷拍文章的私人约会是否侵犯了他的隐私权”,是否侵犯隐私这个本来可以用学生经验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偷看日记等),在这里却突然不管用了,因而产生了困惑,正是由于这样的困惑使得学生产生了问题,并且有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驱力,从而激发他集中注意力,认真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以达到认知的再平衡,提高了他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理解交集点的作用

好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准确的从教材中拎出关键所在,然后带领学生持久的聚焦,直到揭示出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本质。这种抓取交集点,提出问题,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构成了优质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避免平铺直叙的平庸,达到独立思考,破旧立新的学习新境地。本课中交集点的设置,使学生产生困惑,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并且教师将这注意力有效的引导到智力领域,引向要解决问题的本身,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运用交集点的实施步骤

1.提出问题

首先要引发疑问,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兴奋感,就没有求知的冲动,也不会引发主动的脑力劳动。疑问从哪里来,来自模糊不清但又包含丰富信息却又充满矛盾的情境,在这里学生的已有经验解决不了新的问题,甚至与新的情境相抵触,从而产生了困惑,这个困惑就是交集点。本课的疑问就来自于学生新闻评论的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学生从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评价方向转到是否侵犯隐私权的方向,使学生产生了困惑(交集点),从而在尽快解决困惑的渴望中去遭遇知识,理解、运用知识。

2.分析问题

有了疑问,就要用知识去分析,经过分析,疑问被消除了,交集点不再成为交集点,而成为清晰而统一被充分理解的对象。在这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已有知识,获得了新知识,思考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本课教师利用反问、追问、分组讨论、概括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清头绪,使得学生对隐私、隐私权和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完成了教学目标。

3.解决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实质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将这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加以运用,可以迁移运用到新的类似的情境中去,并且在运用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享受到脑力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猜你喜欢

隐私权本课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