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中经济圈土地集约利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5-30郑朝勇李莉

2015年24期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

郑朝勇 李莉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提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率。本文通过黔中经济圈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分析,寻找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黔中经济区

一、黔中经济圈及土地集约利用概况

黔中经济圈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核心、延及周边的经济区域[1]。范围包括省会贵阳、红色革命圣地遵义市以及下属区县汇川区、红花岗区、绥阳县、遵义县、仁怀市,平坝县、安顺市、西秀区、普定县、镇宁县,毕节市、大方县、七星关区、黔西县、织金县、金沙县,黔东南州凯里市、麻江县,黔南州都匀市、龙里县、贵定县、瓮安县、福泉市、惠水县、长顺县等多个县市区。[1]

黔中经济圈总用地面积40824hm2;己建成城镇用地13173.9hm2,占总用地面积32.27%;可供应未建设土地21636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3%;未利用土地6014.1hm2,占总面积14.73%,其中有1930.97hm2为不能建设土地,占总面积的4.73%。[2]

黔中经济圈在土地利用上开发程度总体仍然比较低,用地结构状况不平衡,区域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各区块开发成熟度不均衡,土地利用强度不高。在用地效益方面,虽然土地供应率已经达到85.27%,但用地效益较低,建成率仅为37.84%。产业用地的投入与产出相比较,总体来看较为低。工业方面,用地的固定资产投入与产出也不太乐观,产出达不到预期效果。[2]

二、黔中经济圈土地集约利用存在问题

1.各区块开发成熟度不均衡

黔中经济圈区内科技工业园区成熟度不高,只有少部分已建成,遵义区块、安顺区块正处在开发建设发展阶段,毕节,黔东南等区块基本上处于开发阶段。

2.土地优化利用的指标体系尚有不足,土地供应无规划和明确性较差

圈内建设用地标准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形成,评价体系时效性较差。有一些行业用地的立项、编制仍然欠缺和缓慢。甚至于,部分企业不以发展生产为目的申请用地规划,只求圈地,片面、单一的把经济的发展归功于土地的大肆滥用、不求长远的发展,土地的无良供应和粗放利用成为制约土地集约利用的首要问题之一。

3.立法体系有待完善

就目前而言,黔中经济圈支持集约利用土地的法律法规更新较慢,用来划分责任和考核集约用地的相关机制也较少。虽然实行用地总量控制,但是土地利用的全局筹划和建设用地年度规划缺乏完整性,建设用地批前、批中、批后的全程监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光荣、粗放浪费土地可耻、违法违纪查处”的氛围也没真正形成。

4.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低

黔中经济圈总用地面积40824hm2,累计有偿使用的项目用地面积为10084hm2,仅占总用地面积的24.70%。为了给企业公平、公开、公正获取发展用地提供平台,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避免无序扩张,今后应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进一步提高黔中经济圈土地市场化程度。

5.各园区之间的关联性有待加强

由于黔中经济圈的一圈多区的开发区布局,导致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在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人员编制、职责划分等问题上较难平衡。因此,各区块之间应加强联系,在充分发挥各自分区特色的同时,增强与其他各区之间的技术合作,促进各园区的持续发展。

三、黔中经济圈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土地利用

建议黔中经济圈强化土地利用全局规划、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其他相关规划。结合开发区的优势功能,科学、合理地布局区域内的土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式,明确各类用地功能分区,尤为注意工业用地的规模及在建设用地总面积中的比重。在土地利用布局中还应合理加强与周边土地利用的协调情况,全面利用周边的基础设施和其它条件。

2.构建常态化的土地集约利用动态监测体系

建设常态化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在构建监测体系的过程当中,主要关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监测体系需要以开发区内的“三个同期”为根本目标,同期监测、同期评价与同期调控;二是监测体系应该以动态监测为重点,根据相关土地政策法规,对工业用地出让价格与交易情况等指标加以分析,使之更加完善;三是高效地对区域地价进行规划,尤其关心用地规模总量控制以及空间布局的状况。

3.加强开发区管理

黔中经济圈内的开发区应统一管理,加快工业园区的建设的步伐和企业的投产使用的步伐,使土地效益能够有效产出。并且对土地进行统计和清查,建立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进行定量分析,摸清土地现状。

应分析相关各个开发区目前国土占有土地面积的利用情况,组建合宜的评价机制,考核制度,规划时间,分段进行相关的督查工作。对开发区的土地进行的综合评价,并与之匹配的奖惩力度:根据各开发区的基本情况,发展潜力较大而用地比较受制约的开发区适当增加一定的土地供应量;发展趋势不好,存有浪费土地等不良现象的开发区要相应的减少土地供应量,必要时可以收回部分供地。另一方面,政府的引导尤为重要,针对开发区作出的相关政策,务必与之相宜,且执行要到位,把政策做到监督作用的最大化。

4.把集约利用水平纳入考核体系

将土地集约利用纳入考核体系。细化各项考核考察工作,分段、分时、分量打分。并以此作为领导晋升的重要政绩和依据。这样的做法,可以调动各方面对当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此,要健全与完善政府的相关考核机制,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要纳入日程、定期检查、定期报告,加强相关的监督工作,形成长效的制度和考核体系[3]。

第二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纳入考核土地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并引起高度重视。其目的在于比较集约利用水平在各个时期和各个不同的地区间的变化,可以客观直接有效地反映出土地管理工作凸显出的不足和取得的成果,为以后的土地管理提供的宝贵的经验和模板。

5.明确土地效益,合理布局园区

首先,在土地与经济之间找准平衡点,限制单位面积内最低投资的额度,力争土地高投资、高产出。其次,工业项目建设用地必须与各项控制指标相匹配,支持和指导工业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聚。作为开发区来讲,应该以自身的发展要求以及当前市场的优势和特点,合理布局工业园区,统一规划、设计和实施。

6.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

经济圈以内的土地在工业用地大多以协议的方式出让,但应大力推行工业用地“招拍挂”政策,借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土地供应市场化的步伐,并以此避免工业用地的低成本杂乱无章的扩张,凡是在土地供应计划之内,同一地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用地申请,若无特殊原因,一律須采用招拍挂的原则提供,从而让企业能够公开、公平、公正地获取发展用地。(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黔中经济圈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D2013123)部分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贵州全面启动实施“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R],当代贵州,2012

[2]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年鉴》(2014),数据经过加工处理。

[3]白明,王孝平,《黔中经济区现状、问题与对策》[N],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

猜你喜欢

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体育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PSR模型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策略的思考
工业用地“招拍挂”与土地集约利用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