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产业规划研究

2015-05-30张春晖

2015年24期
关键词:规划

张春晖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产业规划方面的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且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产业规划理论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问题的影响下,要求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依据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达到最佳的区域产业规划目标。本文从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产业规划影响的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完善区域产业规划的对策,旨在其能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区域产业;规划

前言:区域经济差异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外,区域经济差异还具备合理配置资源、转移产业空间的积极功能,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区域经济差异对社会的快速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协调多层次区域工作等途径来规划区域产业结构,為社会快速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是对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产业规划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

一、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产业规划的影响

(一)地方保护与区域市场形成分割现象

地方保护与区域市场形成分割现象是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产业规划造成的最大影响。其主要表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自身发展范围,且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通过扩大土地资源使用权等渠道来完成辖区内经济事务管理的目标。另外,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开始在区域经济的影响下利用自身职权来限制外来产品的涌进,最终形成了地方保护与区域市场形成分割的局面,严重的影响到了市场一体化机制的构建[1]。

(二)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形成分割现象

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产业规划的影响还体现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层面上,即处在发展中期的中国,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分割现象,导致工业部门及农业部门在此背景下逐渐呈现出发展缓慢的问题。此外,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具备长期性的特点,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达到调整工业发展结构的目标,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改善工业活动发展重心的方式来缩小城乡间的差距,且应鼓励工业部门的构建逐渐趋向于乡村发展,以此达到区域产业规划目标。另外,在户籍制度实施的背景下,我国城乡分割现象变得日趋严重,为此,要求政府应提高对此问题的关注,且应由此总结出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分割现象形成的原因。除此之外,改革开放后期地区经济发展对工业部门的过分依赖也导致分割现象的产生变得日趋严重。

二、区域经济差异背景下的区域产业规划策略

(一)调整产业结构

在区域经济的影响下传统的增长机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政府部门应依据当前区域产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对产业进行调整,以此来达到最佳的产出效率。此外,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着区域产业规划成效,因而在此基础上要求政府应结合区域发展的具体要求来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以期调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且缩小城乡间的差异。另外,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区域经济差异可划分为产业间差异以及产业内差异两种,从而在规范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应依据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效果来达到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最终为自身地区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协调多层次区域工作

协调多层次区域工作是区域差异背景下区域产业规划策略实施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地方政府应依据该区域的具体发展状况来构建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以期通过此种方式来协调多层次区域工作的重点,达到规范城乡经济差异的目标。如,通过区域发展政策的制定来协调经济地带与省级形式单元间的关系等;第二,在协调多层次区域工作过程中要求政府应结合我国经济地带的整体战略布局来将区域产业规划中的具体工作项目下放给地方各政府部门,实现合理分工的目标,同时推动区域工作逐渐趋向于协调性的方向发展;第三,中央部门应将地方协调发展放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首位,最终形成最佳的和谐发展状态[2]。

(三)推动产业结构与区域和谐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与区域的和谐发展首先要求地方政府在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中应依据自身当前的协调特性来缩小自身与其他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差异,且应将其控制在可调控范围内,达到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目标。其次,中央政府部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应承担起协调地区与地区间的利益关系,以便地区间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和谐、稳定的发展状态。再次,为了优化区域产业规划政策环境,要求地方政府应依据自身发展现状来完善自身制度环境,且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此外,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明确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工,以便在此基础上能形成和谐的发展状态,且由此提升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效益。

(四)调整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区域产业规划实施中,调整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此,首先要求地方政府应依据自身的产业类别来调整自身主要产业的发展方向,并达到最佳的产业结构发展状态。例如,滨海新区在实施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就结合了国内外区域发展环境,且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主导产业未来发展中重点发展方向的调整,并将新能源新材料化为了滨海新奇未来发展重点。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主导产业方向的调整在区域产业规划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因而政府部门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给予此问题高度重视,并应采取相应措施致力于此目标的实现[3]。

结论:综上可知,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对区域产业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因而在此背景下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要求我国政府部门应依据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相应的政策方案,规范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且由此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扩大。另外,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相关专家学者也应强化自身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的调整及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文华.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区域产业规划探究[J].中国市场,2014,65(49):190-191.

[2]栾坤.基于区域经济差异和协调发展理论的城市旅游圈竞合发展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12(09):37-41.

[3]张庆霖.安徽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基于Their指数的研究[J].江淮论坛,2013,23(02):51-58.

猜你喜欢

规划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十四五”规划开门红
“十四五”规划建议解读
发挥人大在五年规划编制中的积极作用
规划计划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基于蚁群算法的3D打印批次规划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