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义序》,看中国传统社会的孝

2015-05-30华启航

2015年24期
关键词:祠堂

华启航

摘要:义序是地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附近岛上的一个村落。《义序的宗族研究》是中国学者按规范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林先生抱着从实地调查中来到实地调查中去的态度去收集材料。《义序的宗族研究》是林耀华在燕京大学攻读硕士的毕业论文,但这篇论文因各种原因没有公开发表,更没有用英文发表,以致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尘封了60多年。通过《义序的宗族研究》让我们对祠堂有了新的认识与感受,对宗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中国古代社会有更全面客观的认识。祠堂是宗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场所,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生活,中国的文化,必须了解宗族,而祠堂是研究宗族的切入点。

关键词:义序的宗族研究;林耀华;祠堂;拜祖

提起宗族,笔者以前的感觉是阴森的祠堂,冷酷的宗法,无情的惩罚。这些也是现代很多人对宗族的第一感觉。然而,中国的宗族自西周时始,延续近3600年,必然有其合理性,必要性。我们现在看待宗族应以理性客观的角度,而不能被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所阻碍。通过翻阅《义序的宗族研究》得知,祠堂最初的根本的目的——崇拜祖先。笔者非常诧异,祠堂的根本目的竟是拜祖,拜祖一年之中也只会举行五次,为什么它的影响如此之大,下面将解开拜祖的神秘面纱。

一、拜祖的渊源

拜祖是父权时代的产物,根据以下论据,林耀华先生通过此认为祭祖起源于夏代。

1.“有虞氏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祭法》

2.“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而民不非也”——《庄子.天运》

3.《文献通考》里有“唐虞立五庙”注,引郑玄按。

《礼纬元命》包,天子五庙,二昭二穆,与始祖五。

二、拜祖的意义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拜祖是一件特别迷信的事情,它代表着那个落后愚昧的封建社会,现在想来,不完全是这样。拜祖实际上是对祖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进而对自然抱着感恩的心。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我的根在哪里”,这些问题,拜祖可以为我们做些解答。每个人不是憑空而来,通过祭祀找到我们的祖先是谁,找到我为什么要祭拜他,在笔者看来,拜祖是孝最好的表达形式。感谢已逝先人的爱护,那么对于尚在的父母,祖父母,更加有孝行。所以在古代,长者一般都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不禁让笔者想到现在的社会,有多少父母为了赡养问题把子女告上法庭,又有多少老年人被赶出家门,又有多少老年人为了生存而拼搏。现在的社会,我们已经不知道孝是什么,感恩是什么,祖先是什么。这些既不能帮我们提高名誉,地位,更加不能帮我们收敛财富,要来何用。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是中国的悲哀。继承传统文化,如果连孝顺父母都不能做到,何谈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有何文化之谈。在法律上,只是每月给父母的赡养费是多少,却无法规定孝顺父母的标准是什么。记得去年有人提出,不回家看父母视为犯罪,引起网友热议,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在宗族生活里,与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那是自然的、必然的。今天,年轻人大多不愿意与父母长辈生活在一起,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怎样发扬孝,真是让人深思。现如今,经常看到老年人在寒风中摆摊挣钱的新闻,这不是个例,可以说处处有这种现象,很多人说是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不够到位,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方面,很多子女双全的老人如此操劳着,只能说明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在中国的“孝”。如果说社会有进步,那不应该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文化同样甚至更加重要,老年人老无所养,老无可依,年轻的人想的时年老时去老年公寓,而不思考是什么造成现在的情况,那这样的境况永远无法改变。我们应该思考,为什么古代的中国没有这些情况,而现在中国却有这些问题,去那时借鉴经验。

三、祭祀礼仪

祭祀的礼仪有两种:一是祠祭礼仪二是墓祭礼仪。

前面讲了拜祖的渊源、意义,现在谈拜祖的礼仪。中国的拜祖有其一系列的程序,礼仪也是非常规范,在今天我们看来繁杂的礼仪,恰恰是古人对拜祖的重视,因为祠堂的根本目的是拜祖,拜祖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祭祀的礼仪一定会明确化、规范化。周建立,以礼统治天下,这个礼不是礼貌的意思,更侧重礼法的含义,它就是国家的各项规章制度,以礼的形式确定下来,人人需要遵守。不守礼法,祠堂会发挥它的作用来惩罚你,大家恪守礼法,国家兴旺繁荣。在春秋时,孔子说礼崩乐坏,这是极其有道理的,周天子的权威下降,各诸侯国不遵守礼法,各诸侯王之间混战,礼法被忽视。所以祭祀的礼值得研究,通过祭祀礼仪我们能看到古人对拜祖的重视,这个重视不是简单迷信二字可以解释的。2014年12月13日,是中国第一个公祭日,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这是向国人展示我们对死难同胞的重视,同时也向世界告知我们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哀悼。

《拜祖》中提到丧礼的礼仪:“通礼凡丧三年者,百日剃发。仕者解任,士子辍考。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不入公门,不与吉事。会典不娶妻纳妾,门庭不换旧符。”看到这里恍然明白,如苏轼这样的文学家、官员在父亲去世后也是恪守三年守孝礼节,说明这一礼法深入人心,人人需遵守。查阅其他资料,同时发现,仕者解任三年期间,国家发其俸禄的一半供其生活。在今天我们羡慕这种福利,休假拿工资是觉得是很开心的事,有这样的单位或者企业,大家一定很愿意去。现在社会,社会节奏快,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出现,三天不与外界接触,你可能就在信息方面有很多不知道了。古人之所以制定这项礼法,就是为了让各宗族重视拜祖,感恩先人。于今天的我们,时间是异常宝贵,能参加逝人的葬礼,清明能扫墓就已经很难得了。拜祖礼仪的弱化,也是对拜祖意义的逐渐否定。

四、拜祖的今日意义

是否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拜祖了?不,笔者认为今天的我们更加需要重视拜祖。拜祖不是迷信,它是对先人的感恩,乃至对自然的感恩,每个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先人,对亲人,对陌生人,对这个社会。贪官认为权力是敛财的手段,他们没有想过,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应该为人民谋利。暴恐分子认为社会亏欠他们,他们要用暴力来表达社会的不满,但是他们可曾想过,陌生人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他也在为你默默奉献着,所以对陌生人也应该心怀感恩。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句口号或者几个字,而是需要实际行动让人民感受到。在古时,拜祖是一种可以让族人感恩祖先的仪式,通过拜祖,接受教化。我们现在同样需要一种仪式让国人感受感恩。(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M].译者或校注者.北京:三联书店,2000。

[2]阮云星.宗族风土的地域与心性:近世福建义序黄氏的历史人类学考察[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8,9。

[3]蓝林友.义序与中国宗族研究范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1,3(28)。

[4]甘满堂.情牵故土·功能主义——林耀华的福州乡村社区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2。

[5]林耀华.拜祖[J].社会科学,1931,2。

猜你喜欢

祠堂
梁家祠堂史话
拆迁
福建祠堂文化中的红色内容
不可移动文物祠堂的现代保护及利用分析
——以顺德祠堂为例
汀州客家祠堂革命薪火相传
祠堂,华夏山水间的独特风景
浮光掠影话祠堂
江山故里寻祠堂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