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

2015-05-30刘庆伟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中国政府

刘庆伟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得到深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转变。而此时,只有进行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控制需要。因此,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战略性重构

引言:在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职能的关系一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而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的中国来讲,这一问题的研究将具有更加深刻的意蕴。所以,有必要对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的目的和方法进行探讨,以便更好的完成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并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一、实现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战略性重构的目的

(一)使“政府失灵”得到预防和纠补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发生改变,继而引起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并导致“政府失灵”现象的出现。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政治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以便使“政府失灵”的问题得到解决。一方面,通过制定法制法规,政府可以维持市场运行的秩序,继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较好的环境。但就目前来看,很多政府机构参与到了市场竞争中,继而无法发挥公平管理市场的职能。而这种角色错位问题的纠正,则需要通过重构政府职能完成。另一方面,政府在进行市场干预时,将从外部进行市场整体运行的干预,继而起到一种垄断作用,而这种垄断行为将导致干预行为效率的低下[1]。同时,政府实施调控的体系由多个机构组成,而这些机构之间的整合和调配都将影响市场的调控效率。此外,政府的过多干预将导致预算规模和财政赤字,继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需要进行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以便使这些问题得到改善。

(二)使“市场失灵”得到克服和弥补

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由市场自身固有缺陷和市场发育不良引起的功能缺陷被称之为“市场失灵”,需要通过政府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完成缺陷的弥补和克服。一方面,政府应该采取信贷、货币和汇率等政策措施确保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并通过引导企业投资完成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继而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需要限制和引导市场主体竞争,从而避免市场竞争向着垄断发展。再者,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一些市场主体将因经济外在效应而遭受损失。而此时,政府需要采取一定的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将外部效应内化,继而避免市场化产生的外在效应给市场主体带来过多损失。此外,政府还要进行社会分配结构的调节,以便减少国内的贫富差距,继而避免经济增长给社会协调发展带来威胁[2]。而想要实现这些目的,政府则需要承担部分替代市场和推进市场改革的职能,继而进行“市场失灵”的克服。因此,面对经济体制改革,政府需要进行经济职能的战略性重构。

二、实现当代中国政府经济职能战略性重构的对策

(一)落实政企分开制度

为了使现代企业制度得以尽快建立起来,政府需要进行政企分开制度的落实。自我国进入到市场经济体制后,政府机构和职能就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所以,政府需要进行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以便使政府与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得以解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享有资产性的干预职能将得到消除,继而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政府就需要将资源分配的职能交给市场,即将企业财产审批和资产评估等工作交给社会中介组织,继而实现企业产权结构的重大调整。在此基础上,政府的资产性干预职能将得到有效约束,继而使“政府失灵”得到纠补。

(二)使政府机构得到精简

想要进行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构,还需要使政府机构得到精简。实际上,自80年代以来,中国多次进行了机构改革。但由于机构过于庞大,并且结构的层次有着过多重叠,所以机构效率低下和人员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继而使政府的市场干预成本得到了增加[3]。所以,为了使政府进行市场运行的宏观调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避免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有机可乘,需要完成政府机构的有效精简。具体来讲,就是以深入体制改革为目的制定精简方案,并明确机构改革的原则和目标,以便使机构改革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三)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为了克服“市场失灵”,需要使政府的调控能力得到增强。就目前来看,政府主要需要进行财政、金融和行政组织的宏观调控,以便进行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调控。首先,在财政调控方面,政府需要使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得到规范,继而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改善中央财政情况。同时,政府需要建立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制度,以便规范政府间的财政资金转移行为。其次,为了使金融调控能力得到提升,政府需要建立多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并保持金融市场的竞争有序。而通过较好的控制汇率和货币供求量,政府则可以更好的影响企业的经营行为。此外,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以便形成一个统一的行政组织调控体系[4]。而在此基础上,地方政府才能保证地区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相一致,继而实现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

(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该发挥服务职能,以便在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的同时,使市场的改革得到深化。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政府需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成是政府经济职能战略性重构的重要突破口。具体来讲,就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审批机制,并使项目审批的行政管理方式得到减少,继而实现对市场经济活動的间接控制。而这样一来,政府的行政干预成本将得到减少,政府、社会和企业也会形成良性的互动,继而更好的实现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管理。

结论:总而言之,中国政府需要完成对原有错位的政府经济职能的重造,以便更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而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成熟经验,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特点,继而使政府拥有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挑战的经济职能。(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杨晓光,鲍勤,杨翠红.新起点——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转变与政策选择[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01:1-19.

[2]姜涛.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职能定位研究——理论框架与案例解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01:18-24.

[3]谢斌,孙宏臣,李博等.服务型政府——职能结构体系及其构建[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1,02:48-52.

[4]丁宇,刘霞.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的大部门体制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10,04:17-19+23.

猜你喜欢

中国政府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为施政和立法之依据:近代中国政府基督宗教调查研究
复杂而零乱的韩国政局,将会怎样影响半岛局势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经济运行数据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十大重要数据
中国政府投资44亿元整治长江中游荆江航道
中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角色分析
中国政府土地优先购买权功能分析
中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关系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