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幼儿“游戏”保育观理论基础及内容特点

2015-05-30杨琨孙佳

科技资讯 2015年28期
关键词:日本游戏

杨琨 孙佳

摘 要:日本作为世界幼教强国,在幼儿保育实践中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游戏”保育观,该理论上在教育思想上以德国“福禄贝尔恩物游戏”和意大利“蒙台梭利方法”为基础,通过强调游戏的重要性,自治性和快乐性,强化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使游戏成为幼儿实现身心发展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日本 幼儿保育 游戏理论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0(a)-0000-00

从1876年日本建立近代第一所幼儿园开始起算,其幼儿保育发展至今已经近130余年。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在引进吸收国外幼儿保育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幼儿“游戏”保育观。

一、日本幼儿“游戏”保育观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整个保育发展开始进入“西化”的过程,包括幼儿保育领域在内的整个日本教育体系陆续开始受到西方夸美纽斯,卢梭,杜威等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这种大环境下,日本幼儿保育由于其特殊性,则深受福禄贝尔的幼儿“游戏保育”思想以及蒙台梭利的幼儿“环境保育”思想的影响,此两种保育理念成为了当代日本幼儿“游戏”保育观的直接理论渊源。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F.W.A Frobel,1782—1852)不仅在勃兰根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同时在《人的教育》(1826),《慈母曲及唱歌游戏集》(1843)和《幼儿园教学法》(1844)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幼儿保育思想。他认为,对于婴幼儿教养应当主要采取“保育和教育”,而“保育的主要方式应当是嬉戏”,“游戏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孩子的生活的最高阶段”,在游戏保育的载体上,福禄贝尔强调游戏的玩具“恩物”(Gabe)的重要性,“恩物”是婴幼儿理解周围客观世界和形成对于万事万物的主观认识的媒介,“恩物”的选择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特点,“恩物”的设计必须体现从简单到复杂,统一到多样的法则,能够展现自然事物的性质、特征。福禄贝尔的游戏观构成了当代日本“游戏”保育观最直接的思想来源。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则强调对于幼儿开展保育过程中的“自由选择”和“环境设计”两大原则,这两大原则共同构成了其所主张的“儿童之家”保育方法,即“蒙台梭利方法”。就该方法的“自由选择”原则而言,蒙台梭利认为旧式的幼儿保育过于压制和阻碍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而“自由选择”则强调重视幼儿的内在冲动,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心理需要和爱好倾向自由的选择各类物体,选择各种学习活动。就“环境设计”原则而言,蒙台梭利认为外部的一个适宜幼儿发展的环境是幼儿保育的核心,这一适宜的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了“爱和温暖”,“丰富的营养”,“不会有幼儿有害的环境物体”三个方面。可以说对于“环境”的强调以及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适宜的保育环境,是蒙台梭利整个保育体系的中心,也是“蒙台梭利方法”的核心。

二、日本幼儿“游戲”保育理论发展和内容特点。

日本幼儿保育界以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幼儿保育思想为基础,探索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保育理论,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游戏”保育观。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幼儿保育界首先针对福禄贝尔的“恩物游戏”理论的进行了反思,认为福禄贝尔的“恩物游戏”理论存在两大缺陷,

首先,福禄贝尔过于强调游戏的载体和对象,即“恩物”,只强调整个游戏过程中的单一因素,而忽视了游戏“环境”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更多的是将理论聚焦于“室内游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其次“恩物游戏”过于强调“恩物玩具”的使用“必须根据一定的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和自发性,忽视了儿童对于游戏玩具的自由选择,自由想象和自由使用,具有一定的“教条主义游戏论”的倾向。

在反思了福禄贝尔的游戏理论之后,日本教育界试图采用蒙台梭利的“自由选择”和“环境设计”两大幼儿保育的原则进行补充和创新,并结合日本开展幼儿保育工作的实际情况逐渐开展实践创新,随后,日本的游戏保育理论不断发展,对于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保育理论不断创新,1881年,日本东京女子师范学校的附属幼稚园开始突破福禄贝尔的室内游戏的局限,不断开始引入和丰富户外游戏。在1899年,日本则将“恩物游戏”的概念进行改造,结合本国的风俗习惯将纳入为“手技”这一本土化的表达,表明游戏理论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并成为日本《幼儿园保育以及设备规程》中的保育内容核心,并之后一直成为日本幼儿游戏保育工作实施依据。在上述不断开展的保育实践基础上,1934年被誉为日本幼儿保育之父的仓桥物三撰写了第一本关于日本游戏保育的著作《幼儿园保育法真谛》,进一步明确了日本的游戏保育理论需要批判“恩物中心主义”的形式游戏观和“灌输式”的传统保育观,应当开展以儿童中心主义为理念的“自由游戏”式保育观,这成了今日日本“游戏”保育理论的原点,此后日本逐步形成了具有具有本国特色的“游戏”保育理论。

今天日本幼儿保育界对于 “游戏”保育已经形成了自身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从宏观上看,该理论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游戏的重要性。日本幼儿保育界认为游戏在整个幼儿保育中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小学更多的是学科形式的组织课程,那么幼儿园主要是游戏综合性体验的领域方式”,日本学者伊藤隆二认为“儿童的本质是游戏,否定游戏或剥夺游戏,就是消解儿童。”“儿童就是生活在游戏中”。所有的保育目标和方案都必须要围绕“游戏”的核心地位来进行设置。

第二,游戏的自治性。日本幼教界认为游戏必须围绕保育对象幼儿而不是保育者(保育教师)开展。游戏的开始和结束,游戏的主题和规则,游戏的种类和方式等都由幼儿自己决定,幼儿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儿童才是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而保育者往往是游戏的被邀请参与者。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和自由性,不受到保育者的干涉。

第三,游戏快乐性。幼儿的游戏不存在任何外在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没有知识学习的压力,也没有行动效果的压力,游戏就是游戏,游戏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任何其他目的都是服从和让位于于游戏本身这一基本目的和最高目标,那种在游戏的前面加上“XXX”的游戏 ,如“数字游戏”、“阅读游戏”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可以说在日本幼教界看来游戏具有单纯性,但是这种单纯的游戏性又绝对不能理解为简单的玩乐,这种游戏性本身就是保育性的体现,无需额外的任何其他保育动机和保育目的来附加自上。

参考文献

1[德]福禄贝尔.孙祖复译.人的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4-145.

2[意]蒙台梭利.任代文译.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8

3[日]仓桥物三.李季湄译.幼儿园真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32

4[日]小林芳文.儿童的游戏[M].东京:光生馆,1977

5[日]伊藤隆二.儿童与游戏[M].东京:日本文化科学社,1987:90

猜你喜欢

日本游戏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第八章 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