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兵工:为了战斗的战斗

2015-05-30

新传奇 2015年24期
关键词:黎城工部兵工

黎城诞生了解放区第一批制式化步枪、第一门火炮、第一颗炮弹。山谷间一年生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在整个黎城,有专门培训军工人才的学校,培养了太行山上的第一代产业工人,连“村村碾炸药,户户造地雷”的地雷战也源自这里。

江西省兴国县以东45公里的兴莲乡官田村里,有一座青砖瓦顶、油漆粉画、飞檐翘角的古建筑。1931年10月,红军总司令朱德看中了这里,建起了官田兵工厂。

兵工厂创建初期设枪炮科和弹药科,后发展成独立的枪炮厂、杂械厂、弹药厂,共修配了步枪4万多支、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机关枪2000多挺,翻造子弹40多万发,制造手榴弹6万多枚、地雷5000多个。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兵工亦由此肇始。

向民间花炮工匠要火药

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军事工业基本是以修械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虽然,共产党的军工人员很早就将制造枪弹作为一项头等任务来抓,但由于没有制造枪支和弹药的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军打击敌人主要还是依靠梭镖、大刀和土枪土炮。

1930年,全国红军已经达到7万余人,手中也有了不少从敌人那缴获的制式步枪甚至是机枪,各根据地开始尝试自行制造枪弹装备部队。

到1931年,随着反围剿战斗的发展,红军急需大量的军火补给,包括中央苏区、鄂东南、湘赣等根据地都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厂,开始进行复装子弹的生产。

由于國民党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各根据地,兵工原料的获取日益成为一个大问题。于是,将分散生产的手工火药作坊合成大型弹药厂成为可行之路。人民军工最初的火药、炸药生产便是依托民间的花炮工匠开始的。当时,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中有不少是手持土枪土炮的农民,所使用的发射药就是黑火药。

“黄崖洞”保卫战

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随着敌后抗日武装的迅速扩大,武器弹药的不足成为扩军的最大限制。没有枪弹,便没有胜利。重建和发展根据地军事工业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央军委的工作重点。

1937年11月18日,山西黎城抗日根据地开辟。

自此,纵使周围形势更迭,这个地方再没成为“敌占区”“沦陷区”,始终保持着“解放区”的称号,红色政权在黎城从未断绝。这片土地被称为“后方之后方”,陆续建起了八路军的医院、银行、学校、机场、农场、制药厂、草帽厂、被服厂、毛纺厂、造币厂、印刷厂、肥皂厂、纸烟厂等等。今天,行走在黎城村巷,几乎走几步就能发现挂着纪念牌的民居,提示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革命过往。

八路军在黎城留下的所有印迹里,黄崖洞有着极特殊的意义。太行山脉绵延八百里,至黄崖洞形成了酷似丹霞般的地貌,刀削斧劈的峰峦直冲云霄。这里诞生了解放区第一批制式化步枪、第一门火炮、第一颗炮弹。山谷间一年生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在整个黎城,有专门培训军工人才的学校,培养了太行山上的第一代产业工人,连“村村碾炸药,户户造地雷”的地雷战也源自这里。

然而,有关军工的一切当时都曾被严格保密着。即使宣传起黄崖洞保卫战,也少有人知道在那“水腰”山谷曾因火热的生产而成为“小天津”。

1941年的冬天,日军坂垣师团出动五千余人,准备从南口一举拿下黄崖洞。

其实,从兵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步枪开始,华北日军便将这里视为心腹之患,每一次的扫荡兵工厂和军工部都是重点目标。到了1941年11月的黄崖洞一战,日军除了派出顶尖的士兵、飞机,还在黄崖洞用上了山炮、毒气弹、火焰喷射器、广播心理战等多种办法。

日军在“瓮圪廊”遇到八路军的伏击,死伤惨重。但抱着必须夺取黄崖洞的意志,指挥官挥舞指挥刀,强令没有受伤和受轻伤的士兵,拖着尸体搭起“尸梯”。

“尸体垫得不够高,又硬拖重伤员垫,那些重伤员像屠案上待宰的猪一样嚎叫不止。眼看残敌就要踩尸攀登,我们的战士急中生智,骨碌碌滚下几颗大地雷,把‘尸梯炸毁了。”在欧阳严广州的家中,他取出父亲欧致富的回忆录,指着其中的一段说,“虽然八路军擅长打游击战,但在黄崖洞确是一场漂亮的阵地战。”

“保卫战前,兵工厂掩埋机器准备撤退,叫‘空室清野;打起仗来,日军逼近时中了飞雷、地雷,叫‘地雷会餐;兵工厂安全转移,部队准备撤退,就请‘鬼子进来捡捡‘破烂。”欧阳严至今还记得,偶然向欧致富提及在报纸上看到黄崖洞保卫战后父亲的反应。欧致富满嘴的“黑话”里透着得意。

欧致富是当时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特务团又称“朱德警卫团”,担负保卫总部的重要使命。1940年11月开始,特务团就接彭德怀命令,进驻黄崖洞,保护兵工厂的安全。

“每天带一壶水、几个馍,父亲和特务团就走遍了黄崖洞布防的每一处。”左太北每次来到黄崖洞都要上到山腰间的一处石砌小屋。小屋被称作“将军屋”,是左权为了方便在黄崖洞工作的临时居所。后来欧致富结婚时,左权还特意让出小屋,成为了欧氏夫妇的婚房。

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特务团与日军激战8天8夜,歼敌一千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战绩取得了“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掩护兵工厂安全转移。

撤离后,恼羞成怒的日军对兵工厂厂区和军工部驻地上赤峪村及周边展开毁灭性报复。上赤峪全村除残留1间房屋外,其余房屋全部被烧毁,片瓦不留。

在反“扫荡”中造枪弹

1938年3月,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正式成立,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正式成立,1941年2月,新四军也成立军事工业部。随着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各部利用红军时期的人员,重建了一批修械所,部分根据地在建立了巩固的核心区后,开始重建根据地军事工业体系。

在这一时期,一大批知识青年和曾在兵工厂工作过的熟练技工投奔延安及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八路军115师、129师、新四军第4支队等单位分别建立了随军修械所。

在1941年到1943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中,根据地军事工业生产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日军从1941年开始,将其侵华主力转向敌后抗日根据地。频频的“扫荡”之中,大批兵工厂遭到敌军破坏,但即便如此,军火的生产仍没有停止。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部队对火工品需求增加。1941年5月,八路军军工部在山西省武乡县柳沟村使用“缸塔法”制备硫酸。一年后,在火药技师白英的主持下,试制无烟火药成功。1943年,晋察冀军工部甚至还试验从尿液和兽骨中分解氨气的办法,来获取硝铵。

据不完全统计,至1945年初,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共建立了130个兵工厂,拥有近2万职工。在八年抗战中,各根据地兵工厂累计生产了大批武器装备,仅各根据地直属兵工厂就生产了1.1万支以上的枪械,450万枚手榴弹,20万个制式地雷,780万发子弹,枪榴弹发射筒和掷弹筒6300具以上,各种口径的迫击炮近1000门。

“工人阶级贡献革命战争的伟大事业”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

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调整并开始转向民用品生产的根据地军事工业部门,不得不重新部署和恢复兵工生产,并按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进行整编,增加了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保证军队对军火的需求。

1946年4月,东北兵工企业迁往延吉,在迁移过程中,为了支援四平保卫战,军工部在通化组织工厂,突击生产手榴弹7.5万枚,掷弹筒弹3.3万枚,枪弹30万发,供应了参加保卫战的部队。到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东北局重新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将东北境内的兵工厂划归军工部集中统一领导,军工部下设9个办事处,近50个直属企业,形成东北地区的兵工生产体系。

此后,随着华北、西北、东北解放区相继连成一片,长期在山区和边远地区的红色兵工厂逐渐向大城市转移,并开始组建更大规模的成体系化兵工厂。这时期,根据地军事工业无论在生产规模、武器种类、产量,以及生产工艺、武器的技术技能和质量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可以说,红色兵工为共产党最终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起到了关键作用。朱德在1952年全国兵工会议上赞扬兵器工业是“工人阶级贡献革命战争的伟大事业”。

(《南方周末》2015.6.4)

猜你喜欢

黎城工部兵工
元丰改制前后工部研究
Self-screening of the polarized electric field in wurtzite gallium nitride along[0001]direction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黎城盆地形成及断裂特征、第四纪活动性探讨
五彩湾工部龙
碑眼看黎城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官途猎枪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