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抗挫折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2015-05-30陈国玉

科技资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挫折个体大学生

陈国玉

摘 要:首先是关于挫折的概念,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车文博主编的《心里咨询大百科全书》中认为,“挫折是当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是,由于受到干扰和阻碍致使其动机等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李海州等主编的《挫折教育论》论述了挫折的本质;高帆等在《挫折论》一书中用“前进中的跌倒”和“希望的背离”等关键词来定义挫折;《现代汉语词典》则用“使削弱”“失败”“停顿”“阻碍”等关键词来定义挫折。

关键词:中职生 抗挫折教育 文献综述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c)-0205-02

1 国内研究现状

1.1 抗挫折教育概念的研究

首先是关于挫折的概念,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车文博主编的《心里咨询大百科全书》中认为,“挫折是当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是,由于受到干扰和阻碍致使其动机等不到满足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李海州等主编的《挫折教育论》论述了挫折的本质;高帆等在《挫折论》一书中用“前进中的跌倒”和“希望的背离”等关键词来定义挫折;《现代汉语词典》则用“使削弱”“失败”“停顿”“阻碍”等关键词来定义挫折;冯江平在《挫折心理学》一书中则把挫折比喻成碰钉子。这些研究从表面和本质层次上揭示了挫折的内涵,各有千秋,课题组认为,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现象,它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有环境的,有个人自身的心里和性格等因素,也有非理性的因素等。

其次是抗挫折能力的概念,有着学者主张抗挫折能力是当个体受到挫折是所能承受的打击和抗压能力,有着学者认为抗挫折能力是个体抵抗挫折、适应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这些学生分别从主动和被动地角度来论述抗挫折能力,该课题认为抗挫折能力是主动和被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意志力、教育环境的作用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力等综合中形成的,它是一个动态和持续发展的过程。

最后是抗挫折教育内涵,尹秀云发表《当代大学生挫折原因分析与抗挫折教育》一文中主张,抗挫折教育是通过“设置挫折情境—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模式,来增强个体认识和化解挫折能力;曾婧在《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刍议》一文中用“心理伤害”和“积极地防御”等关键词来定义抗挫折教育;课题组认为,抗挫折教育是教育者为了预防和减少挫折所带来的危害,采取必要的方法对个体进行干预,使个体对挫折有理性的认识,并在遇到挫折时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或在他人的帮助下化解危机,培养积极健康的心里品质的过程。

1.2 抗挫折教育现状的研究

李英在其论文《当前我国大学生挫折教育问题研究》通过对抗挫折教育研究发现,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抗挫折教育的主要因素,目前学生抗挫折教育的主要缺失在这三个方面,她指出学校普遍重视文化成绩,当涉及到抗挫折教育方面却很少,家庭家长式作风的普遍存在忽视孩子的要求等,余心怡的论文《大学生抗挫折教育问题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的现状,指出了抗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思政工作的误区、抗挫折教育形式单一 、校园环境建设不够重视、家庭环境及教养方产生消极影响、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等,朱玲在其论文《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抗挫折教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是大学生抗挫问题主要表现为认知上的误区、教育方法途径上的单一性、实际效果不强等方面。总之, 历年来学者对抗挫折教育进行的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对学生的抗挫折教育还远远不够,有些学校认为设立了心里咨询室就可以化解学生的心里问题,其实,如果从哲学层次来加强学生个体的抗挫折教育,预防挫折和减少挫折发生后所带来的危害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没个人人生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1.3 挫折教育对策的研究

余心怡在其论文《大学生抗挫折教育问题研究》中提出了抗挫折教育的对策:首先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与抗挫折教育的联动作用;其次是发挥高校在抗挫折教育中的主力作用;最后是激发学生在抗挫折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朱玲在其论文《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通过分析大学生抗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主要是建立抗挫折教育系统模式,是由预防系统、调节系统和跟踪反馈系统构成“三位一体”模式,从整体上构筑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的体系。总之,课题组认为,个体抗挫折教育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学生抗挫折教育应该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也有应该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抗挫折教育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国外抗挫折教育的方法研究,国外很多教育机构非常重视抗挫折教育研究,强调实践重于理论,如日本中小学普遍开展以通过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训练;俄罗斯注重孩子克服困难能力的培养;英国通过创造一些艰苦的环境使孩子遭受些挫折来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其次是抗挫折教育的理论研究。这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艾力斯创立的ABC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挫折引起个体的受挫情绪在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英国学者麦独孤提出挫折本能学说,该学说主张个体之所以遭受挫折后产生的不良情绪,并且不良情绪会引起挫折行为的不良反应,这些是由于本能冲动的结果。罗杰斯的需求理论认为,个体无法实现自身的需求而又不被别人关注,是个体产生挫折感的源泉,他主张积极的人际关系有助于降低个体的挫折感,形成积极健康的品格;美国学者多拉德等人在《挫折与侵犯》一书中提出挫折—侵犯假说理论,该理论认为侵犯产生的来源是挫折,揭示了挫折和侵犯的相关性。

最后,国外的学者对挫折的内涵和挫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对抗挫折教育的对策展开了研究,例如:国外很多学校通过心理咨询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美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心理咨询工作室。

综合以上,国内外关于抗挫折教育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成果,这些研究对挫折的含义、抗挫折教育的含义和方法、抗挫折教育的对策等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将起到借鉴作用,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是:首先,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高校学生,对中职生和中小学生等抗挫折教育进行研究的很少,高校学生与中职生、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因此抗挫折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有区别,因此,对于中职生和中小学生抗挫折教育需要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其次,大多数研究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没有从哲学系统论的角度进行,使得这些研究的成果不具有普遍性。事实上,抗挫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为发生挫折时需要预防措施,当发生挫折时也需要调节措施,在抗挫折教育后更需要跟踪反馈机制,只有把抗挫折教育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才能使抗挫折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玲.大学生抗挫折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 余心怡.大学生抗挫折教育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3] 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4] 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技出版社,2001.

[5] 张旭东,车博文.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 高建华.论青少年挫折教育系统的建立[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135-136.

[7] 朱友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机结合[J].江苏高教,2006(6):122-123.

[8] 劉燕.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析[J].江苏高教,2005(5):115-116.

猜你喜欢

挫折个体大学生
挫折使我更坚强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生活需要挫折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