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初探

2015-05-30施蕙

科技资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以生为本

摘 要:在分析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提出通过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便学生通过移动端扫描自主学习、重复学习课程重点难点易错点以及用文字、图标难以准确描述的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过程;实践表明,立体化教学资源受到教师喜爱、学生欢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促进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大学信息技术 教学资源库 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c)-0167-02

大学信息技术是高职院校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通识课程。通过学习,学生不但要掌握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数据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也要能较熟练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制作和数据库等软件,还要能够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寻找信息源、利用信息技术传递与发布信息等。由于高职院校生源中学计算机教学硬件软件水平存在着巨大差异,导致同一个班级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普及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使得大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总是难以满足全体同学的需求:基础较好的同学认为教师讲授的内容较简单、节奏较慢,希望教师能够加深难度、增加授课容量;而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则认为教学进度太快、要学习的软件太多,操作进度较快较多较难,无法及时消化与吸收;教师组织教学常常处于左右为难、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施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另外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不断出现,WIFI、微信、网银、支付宝、二维码、4G智能手机等产品和应用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普及速度之快,普及程度之广令人应接不暇;3D打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正在走向每一个人[1]。这些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大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逐渐向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化条件下《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探索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较好的使用价值。

1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既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悉主流操作系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数据库等软件,还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挖掘、发现、传递与发布信息等。这些较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学生基础、合适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资源等的有效支撑,但实际教学却面临着如下挑战:

(1)高职院校新生整体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起点有所提高,但贵州等经济落后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相对薄弱,且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与发达地区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相距甚远,给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常常是顾此失彼、吃力不讨好。

(2)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重要知识和技能点达二百多个,重点难点易错点内容多,理论大多数是高精坚的一些东西,数理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3)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不利于教师教与学生学。仅仅依靠一本纸质教材教学好一门课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开发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才能满足教学需求、实现教学目标。

(4)专业培养目标对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制造类、土建类、财经类专业学生都需要学生能熟练使用专业专用软件,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管理类专业对网络使用能力的要求很高,如何能够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是大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必需要考虑的问题。

2 大学信息技术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构建

教学资源是指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总和。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教材(包括纸质教材、一体化教材)、电子教案、课堂教学录像、微课、案例库、数值模拟仿真、课程网络平台等。沙洲职业工学院承担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化条件下《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建设大学信息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

2.1 教材

目前教材仍然是授课的必要依据、重要的教学工具、教学内容的呈现载体,同时也渗透着教学方法,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内容。课题组既组织了有数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为主线的教材,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阅读参考;也在探索建设一体化教材,即将课程中难以以文字、图表描述的知识技能重点难点易错点(如数字转换、TCP/IP协议等),学生难以掌握的教学过程(如分组交换机的路由表、数据库的SQL语句查询等)制作成5~15 min的微课,在纸质教材对应处用二维码细致标注,学生阅读纸质教材时用手机等移动端随扫随学,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2.2 电子教案

制作吸引学生的电子教案,既增大了课堂容量,也方便教师随时充实修改,让学生在美轮美奂的声光电的世界里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

2.3 试题库

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和技能学习完后,通过课题组教师自己研发的大学信息技术练习测试系统,布置相应的测试任务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举一反三,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目的。

2.4 导学课件

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为课外自主学习提供了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2.5 微课等视频音频

利用网络资源和自制的微课等音频视频(如数据查询、PPT演示)来解决课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倡导学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讨论,多一些练习。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充实完善相应的微视频等教学内容,一方面微课不但减少了教师反复讲授某个重点或难点的负担,而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微课可以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料,在课前进行预习,课上消化与巩固,学生想学习的时候随时可以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能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

2.6 计算机仿真模拟

对课程中的难点如交换机的工作原理,CPU的结构与原理,OSI模型等,利用计算机动画模拟仿真等还原,直观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7 教学网站

提供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平台,将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方便教师教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2.8 课程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智能化的移动终端为学生随时随地的“碎片化”学习提供支持,增加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不仅可以实现消息推送、信息查询、交流互动,还可以开发测试系统、成绩分析系统等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

2.9 无纸化考试系统

利用网络资源如考试酷系统,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通过智能手机或iPAD等智能终端登录系统进行各单元模块测试、集中进行期中或期末考试,可以及时反馈成绩,教师可以及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学质量,及时讲评,查漏补缺,利用学院教学团队自行开发的操作题自动阅卷系统及时检测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更正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检查效果。

3 结语

通过对大学信息技术传统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整合进行立体化建设,不但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環境下的教学需求,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教学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切实提高了学生江苏省计算机一级的考试通过率及优秀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更好地实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实践,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及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大学信息化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构建过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基于信息化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需要不断更新与维护,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施蕙.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1):47-49.

[2] 唐晓勇.“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J].基础教育论坛,2013(9):31-32.

[3] 杨秋黎.基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117.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库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让“生本”扎根美术课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共享机制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发挥后勤服务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职大学生
基于学徒制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
移动互联开发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