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体系演进研究

2015-05-30陆苏华汪福俊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33期

陆苏华 汪福俊

摘要:创业教育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还包括政府、社会等组织机构的保障与支持工作。创业教育目标体系向人的教育重心回归;在教改的推动下,教育实施体系精细化发展,理论知识以跨学科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等方面发展为主,师资力量趋向于专兼职综合师资优秀人才库建设,实践活动倾向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创业服务体系向全过程、全面化发展;社会以积极的姿态加强与开放的高校之间的合作,探索多样化合作模式,共同促进创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体系;跨学科课程

2009年,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设立,至此,教育部下属高教司、科技司、学生司和就业指导中心四个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服务的“四位一体”格局,全面推进创业教育工作。

一、创业教育模式

创业知识是创业教育的基本,是创业的理论知识储备,为创业主体提供基本的技能,为将来的创业做好准备。高校通过教学传授创业基础知识,通过校园活动和实践,提升综合技能,以相关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通过深化创业理论知识体系的改革,依托地区和自身优势,高校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双课堂教育模式。该模式融合“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将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第一课堂是以构建创业课程的专业选修、专业必修、校级选修和校级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体系,课堂教学以企业家精神、风险投资、创业管理等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的综合课程为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第二课堂是以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为主,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与精英人员、专业人员的深度交流,接受间接经验传导,参增强创业实践能力。

以温州大学为代表的校企联合模式。温州大学设立创业人才培养学院,吸收全校学生参与到创业先锋班、企业接班人班、经理成长班、创业管理双专业班等创业专业化班级,构建独特的培养体系,设立创业工作室、创业中心、创业园为主的三级联动实践载体,与本地优势资源多渠道合作,与温州商会联合,与国内知名企业奥康、正泰、红蜻蜓等知名企业集团合作,设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从岗位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管理等方面的培养,以实践促创业。

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代表的校政联合模式。学校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创业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創业个性化需求;开发“技术创业管理”系列课程,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营造良好校园创业文化环境,促进创业教育蓬勃开展。尤其是借助全国青年联合会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项目机会,在校内开设KAB创业基础课程;天津市、校两级团组织合作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和提供创业服务;同天津河东区政府合作成立天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场地。

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全球化模式。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将创业课程与技术创新、技术产业化和技术商业结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支持技术创业,加强与中关村技术型企业合作,通过相关课程、实践、活动与项目的设置,促进学生创业。同时,以全球化思维,加强与世界先进组织合作,例如和伯克利加州大学合作设立“清华-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项目”,致力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业人才的培养。此外,为促进创业实践,学校设置专门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科技创新基金”对学生科技创新进行资助,给予指导和咨询服务。

二、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是系统化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共同作用形成创业教育有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创业教育体系内容构成是不同的,基本上是以学校、政府和社会三者的作用来区分的。通行的观点,创业教育体系划分为目标体系、教育实施体系和社会体系三个部分。创业教育体系目标体系又可分为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宏观目标是国家指导层次的教育目标,在2015年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预期目标。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微观目标是以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学校为主,在国家创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地区经济、本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式,制定符合本校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学校教育工作,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者素养和创业创新综合能力。

社会体系是以校外组织部门的工作为主,是创业教育的实践阵地,承担着创业教育的保障、支持、扶持、实践、服务等工作,从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为创业教育实践提供支撑。政府是最大的组织机构,负责政策制定与落实,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必需的创业培训、指导、咨询、项目论证、跟踪服务等工作,提升创业的成功率。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作为创业教育实践的阵地,全方位支持创业,从社会舆论氛围营造开始,加强与学校互动,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学校创业教育工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场所,传播创业经验,提供项目支持或直接参与校内活动,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创业教育的教育工作是由学校具体执行,对创业教育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学校方面,从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四个大方面进行建设(曲殿彬,2007),方伟提出创业教育内涵和大学精神、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从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体系建设和指导服务体系五个方面推进创业教育工作。也有学者把创业教育体系分成从观念体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师资体系、保障体系等七个方面。(刘影,2006)莫光政从系统论入手,把创业教育体系分成由创业知识运营要素体系、创业组织运营要素体系和创业资本运营要素体系三大要素,同时,构建由知识运营、组织运营、资本运营等三大支持系统。

201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业指导思想、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创业指导服务、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9个方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实施方案、督导落实和宣传引导等四个方面做好组织领导保障创业工作。

综之,目标体系、教育实施体系和社会体系构成创业教育体系,教育实施体系可以简化的分为理论体系、师资体系、实践体系和服务体系四个方面。

三、创业教育体系的演进

对比创业教育的不同实施模式,结合创业教育体系的主要构成,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创业教育也不断的演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创业教育目标从企业回归到人,人的培养、企业家精神和素养的培育成为创业教育的主题。创业实体是创业的主要表现形式,初期的创业教育更多的偏向于企业的成立。创业教育从基本做起知识理论基础传授、实习课程的力度、扩大校内外活动,进入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阶段。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逐渐回归到教育本质上,以学生为主,以学生成长为主,着重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和素养。

其二,以跨学科课程建设为代表的创业知识理论基础教改的深化。创业课程简单化的添加,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教师工作负担等问题,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创业教育通识教育的基础上,推动创业教育的多样化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加快信息化教学,建立创业课程在线教育,促进创业课程开放化。教学方式向启发式教学、讨论是教学、参与式教学、小班化教学方式扩展;考核更注重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三,单纯校内师资力量到综合师资力量的建设。师资是创业教育推进的重要力量,专职教师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存在着实战经验的缺乏问题。高校创业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对教师的创业方面能力进行培训。学校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去任职、工作和交流,增強教师实际工作的知识和技能能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处置体制,鼓励教师以科技成果方式创业,借以带动学生创新创业;与社会相结合,建立专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增加人才交流和引进,聘请社会优秀人才为学生进行授课或指导。

其四,以素养培育为目标创业活动实践的丰富开展。创业教育推进过程中,从理论到实践转化亦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工作。高校从校内外的活动组织来提升参与者的创业能力和推动创业教育的实践,校内创业活动推动主体转变为学生社团组织,从策划、宣传、参与、参评、总结等各项工作由学生完成,提升学生系统化思考思维模式,锻炼学生的管理、组织、协调和参与总结能力。

其五,以创业指导为主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单独负责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创业机构的设置,为大学生创业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的成立,制度体制的完善,人员的专业化,为创业服务工作提供保障。服务职能从创业指导向创业服务扩展,由政策宣传、资金与场地简单的帮助向项目与岗位的提供、实体运营技术与人力的支持、运营过程的帮扶、实体运营等服务工作的转变。

其六,打破高校封闭化,扩大校内外合作的范围,拓展校内外合作的深度,促进创业教育的社会化。加强与社会组织的联系和合作,探索创业教育可实现模式。同政府合作,进行政策宣传、政策落实,共建地方性大学生创业机构,为大学生创业实体化转变提供帮助。同校外组织机构深度合作,鼓励社会经验丰富的他们,参与到创业课程设置、课程的教学、项目的设置、活动的开展、提供创业前期的评估与支持、为实体运营提供帮助等工作。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创业教育亦是如此,经历过初期的探索后,高校通过不同创业教育实践方式,为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与模式,推进创业教育向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促进创业教育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曲殿彬.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方伟.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3(07).

[3]刘影,赵志军.论构建与实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6(01).

[4]莫光政,葛兵.大学创业教育系统的构建及其运行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2).

[5]邢大立.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8).

[6]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12).

[7]李耘,李长安.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05).

[8]刘万兆,西凤茹,李学东.创业教育本质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02).

[9]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06).

*2015年盐城工学院高教研究的课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地方工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