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探究

2015-05-30白芮萌

中国市场 2015年3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大学生

白芮萌

[摘 要]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是促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着眼未来,以育人为本的新文化启蒙和建设,其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文章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培养思路、培养模式的构建和预期达到的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1 研究的意义

(1)建立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大学生素质教育应以开拓学生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为宗旨,以提高能力、拓展知识、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为重点,统筹规划大学生第一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搭建平台,创建载体,促进学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

(2)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将高校的素质教育培养列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项目,高校应开展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打造教育精品活动。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着力于四个方面,即思想与品德、文化与艺术、心理和职业与创业素质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原则,围绕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主线;实施品德塑造工程、文化传承工程、心理导航和自我成长等工程。开展价值观引领、公民意识培养、经典品读、艺术赏析、心理护航、生涯规划等精品活动。

2 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

(1)素质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的教育规划。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健全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创造一个合理评价、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但目前很多高校的素质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适合高校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

(2)素质教育效果不显著,学生素质有待提高。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实质是尽可能发掘学生的潜能,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全面发展,使之“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步入社会以后能迅速成为栋梁之材。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素质教育的效果还不显著,学生还存在着诸如思想道德素质不高、功利色彩过重、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学生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思路

(1)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融合。第二课堂,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第一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应该充分重视。应通过二者融合,将素质教育思想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联系与学科相关的社会、自然、生存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恰到好处的素质教育;也可以利用专业课中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以及具体操作,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将之推广到整个文化学习中,从而把日常的专业教学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结合起来。

(2)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融合。素质教育不止是要培养善于学习知识的人才,更要着重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和多种因素形成的复杂局面,这一新形势要求高校对功能、作用及自身的发展方式进行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实行素质教育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培养专业化、高品质、实用型人才,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1)建立教育平台,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需要合适的载体。在确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围绕思想与品德、文化与艺术、心理和职业与创业等培养方向,建立教育平台,以此为载体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2)确立重点项目,整合优势资源。依据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每学年确立一个重点项目,各平台共同完成。围绕重点项目,选择侧重点开展活动。除了重点项目之外,各平台可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其他活动,补充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

(3)设定素质教育学分,加强素质教育实效性。设定素质教育学分,能有效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例如,素质教育学分不应低于4学分,要求学生在三学年内完成。学生依据素质教育活动进行自主选课,研修素质学分。活动进程中建立考勤和随机考核制度及活动结束后进行效果反馈。活动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评估,决定最终得分。学生毕业前,建立大学生素质能力档案。

(4)制定平台教育规划,分层落实教育目标。高校素质教育应制定系统的规划。围绕大学生在校三年(一般情况下,大四是实习阶段)的学习生活,依据学生的教学模式和专业特点,结合教育平台的自身特色,针对不同时期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制定各学年学生的培养规划,按照培养规划逐步落实教育目标。

5 预期达到的效果

(1)加强学风建设。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是促使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协调发展。通过制定系统的素质教育规划,整合学校、平台资源,探索创新培养模式,分层次落实教育目标等方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文化底蕴、人文素养,培养表达、组织、交际等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自省、自律、善学等态度,加强高校学风建设。

(2)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当代高校教育已进入“90后”、“00后”大学生时代,他们优点明显,如对事物有较快的接纳性、更多的包容性等,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如心理素质脆弱、对事务的参与度低、人际关系淡漠等。因此应多途径拓展活动内容,通过开辟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以及学会合理规划人生,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实行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营造人文气息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情操,为学生奠定“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文化底蕴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底蕴有助于学生在知识增长的现代社会,超越自身学科专业的限制,形成较高的境界和较宽的视野。

总之,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学生身心的健康与否、素养的高低,与学校未来发展的命运息息相关。高校管理者应致力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研究,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周晓虹.推进素质教育与培养创新型人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展利民.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逻辑起点与路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11).

[4]李晓梅.当前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四大薄弱点[J].池州师专学报,2005(2).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