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则故事想到的……

2015-05-30王吉玉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孩子课堂教育

王吉玉

我们现行的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教育的衣钵,尽管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但总体精髓没有改变,那就是引导学习者成仁为务,以发展人性、培养人格、改善人生为目的。但是,同样是千百年来的教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定式,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几乎把教育和读书灵异化了。因而才使得无以计数的读书人每天摇头晃脑地“又有南山秩秩斯干”,其中一部分人憑此或位列朝堂或隐迹山野,并且还不乏安邦济世之才,如苏秦张仪、诸葛亮、曾文正公等辈。

在历史的浩渺人海中,他们毕竟只属于凤毛麟角,而更多的则是畏首畏尾的书呆子,使得满朝文武面对一扇轻易就能打开的门却无人敢当这个“出头鸟”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上演。难怪孟子告诫我们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呢!由此,反省一下我们为之努力并竭诚奉献的教育事业,我们一直都在说要办最好的教育,但是结果却常常难遂所愿,究其原因,我们每天刻意追求的是让我们的教育对象按照我们的意愿成为乖乖听话、默默学习、喏喏应试的工具,而完全忽略了孩子自己本该有的思想,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和机会,使那些原本天性各异、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我们的一番谆谆教诲之后,差不多都变成整齐划一、千人一面的“中国制造”,这怎么不令人扼腕欷歔啊!

记得1997年发表于《教育研究》上的一篇题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诗意的文字:“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使他们振奋?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否给予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

扪心自问,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叶澜先生所说关注学生的方方面面,也不能说没有,但惭愧的是,我和我的众多同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是否听话、学习成绩是否突出,至于说将来他们走上社会是否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是否有爱心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并乐于为社会发展奉献自己的才智,我们不曾有多少人认真关注。

编辑 王梦玉

猜你喜欢

孩子课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