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留守生德育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5-05-30黄日芳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代管家庭农村

黄日芳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工涌进了城市,农村家庭留守现象日益严重,出现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由于父母经常远离身边,缺少亲情关爱,加上监护、教育的缺失,这些正值身心急剧变化的孩子们,成长过程极易出现偏差,学校里的“留守学生”大部分都是“问题学生”。许多留守生在校行为表现较差,厌学,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缺乏爱心,心理承受能力差等,这些留守生的存在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是当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难点和重点,它作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后遗症,应引起学校和社会足够和长期的重视。

一、“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以我校为例,我校是一个地处城区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1630人,98%的学生来自农村,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经商的学生占在校生的76.1%,其中父母双双外出的占在校生的55.9%,这些大部分由祖辈照料生活的农村孩子因其德育教育的缺失,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其现状表现如下:

1.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失衡

据调查,外出务工的父母与孩子大多是用电话联系,一般是两周一次,有相当部分的父母半年以上联系一次,有些父母一年基本上不与孩子联系,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所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在所谓的“老师”常年在外,孩子缺乏亲情关爱,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致使许多孩子自卑、封闭、空虚、逆反、冷漠、难以沟通。

2.隔代抚养,德育教育力不从心

现实中,许多“留守学生”都是与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教育观念往往都很滞后,他们只给留守生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而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却很缺乏。另外,祖辈与孙辈存在难以抹平的“代沟”,难以交流。因此,家庭对“留守学生”的监护和教育是力不从心,德育教育更是一片空白。

3.特殊时段,监护真空,道德失范

每逢节假日,对留守孩子的管理就成了“家庭管不好,学校管不到”的“真空时段”,这些孩子自控能力较差,在家里学习生活方面缺少必要的指导,道德品质无人规范,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

4.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配合相脱节

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必须密切配合,德育教育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可能只凭几节课,无法进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还需要向家长和社会了解学生的表现。但是,“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老师没法向家长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有些孩子,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又蒙骗监护人,使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无法到位。同时,当前社会黄、赌、毒等不良习气的严重影响,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瞄准了“留守學生”,常常对他们进行敲诈勒索,还勾引一些女生过早步入社会。这些都是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

“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是当前教育的难题,我们必须探求解决措施,寻找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和对策,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重新定位农村教育。

二、“留守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留守学生”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是城乡就业壁垒打破以后必然出现的现象,如何使“留守学生”“成人成才”,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总结这几年的教育实践感触及经验,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有如下对策:

1.推行“档案”管理

学校推行留守学生档案化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各学校将留守学生记录造册,包含学生的家庭住址、学业成绩、思想品德、日常行为、父母联系电话等档案资料,记录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情况,着重记录学生的思想状况。空间上由校内延伸到校外,时间上由学习日延伸到节假日。

2.建立“代管”制度

学校与家长商议:班主任是本班“留守学生”的直接代管责任人,全体教师与“留守孩子”结对,成为孩子“代管家长”,代管老师就相当于学生的第二父母。主要任务是:定期找“留守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弥补学生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

3.开展“心理咨询日”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日”教育活动。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留守学生有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让留守孩子深切感受到学校、班主任、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同时,加强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

学校是一个小环境,社会是一个大环境。社会环境对留守孩子德育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只有净化社会环境,才能为留守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对社会上的黄、赌、毒等现象要坚决打击和制止,对毒害留守孩子的网吧和网站要坚决取缔,对把毒手伸向留守孩子的犯罪分子要严惩,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尽可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努力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诚实的人,做到赚钱、教子两不误。只有这样,中国的农村教育才有希望,中国的社会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代管家庭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试论如何有效强化村级财务管理
“代管家长”到我家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资金代管应坚持以村为本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