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研究

2015-05-30许鸿程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创设利用

许鸿程

一、问题情境的阐释

问题情境是由问题和情境两个概念构成的。“问题”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任务的给定条件,二是最终的目标状态,三是给定的状态到目标状态的实现。而“情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也是信息的载体。

“问题情境”就是学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仅凭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技能却又没有办法解决。这种认知的冲突就形成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之后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操作检验。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明确目的,启发学生

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的时候,要对教材的内容做全面、科学的分析,做到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相结合,基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握“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问少而精,难度适中

教师在教学时,要精选加工问题,做到问少而精,并且难度要适中,设计问题时,应该要依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就能解决问题,但是,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问题了。

3.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的过程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可以利用“问题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独立性,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4.引人入胜,创新新颖

提出新的问题,要能引人入胜。相反的,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缺乏新颖性,会造成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的效果也会有所降低。

5.相互引导,和谐共振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所提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结果,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及时调整预案。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应的个性特征和知识背景、生活经验,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些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学中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中学生的年龄还较小,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因此,他们对故事具有较深的情感。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特点,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的故事、数学典故、趣味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以愉悦的心情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则需要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从生活经验抽象出数学问题,从而导入新知。这可以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调动积极性,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2.根据数学的知识结构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初中数学的知识是连续的,具有相关性的。初中数学的学习也是一个不断扩展、延续、完善的过程。所以,教师应根据数学内容的重点,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化归、类比教学新的知识。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数学的知识结构,根据数学的知识结构来创设问题情境。

(1)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需要找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学习新的知识。还要根据这个“生长点”提出相应的问题组,利用复习巩固的方法,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引入新的知识,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

(2)根据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创设问题情境,必须根据教材的重点创设问题情境,避免造成盲目性。重点是把握重点问题,根据重点问题利用教学手段,提出问题组,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将难点攻克下来。

(3)利用类比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中的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概念之间有一定的相似度。在进行概念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前后概念进行对比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新的知识,用自己的理解去定义新的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通过数学活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保持一定的注意力,教师就需要创设一些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来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握重点、克服难点,并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使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主动完成知识的意义构建。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只有经历动手操作,发现规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2)利用合作探究交流中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形成矛盾冲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能够从各个方面考虑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问题。

4.根据问题的设置方法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是知识学习的关键,是影响学生学习欲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根据利用问题本身的性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设置具有悬念的问题情境

悬念是能让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到很疑惑,从而产生好奇心的一种心理状态,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从潜在状态转向积极的状态。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创设利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