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物教学的课改实践

2015-05-30付伟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物学改革

近年来我校各学科课程改革進一步推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显著改变,而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也得到较大改进,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学习能力日渐增强。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生命的学科,旨在探索生命现象的原理、规律和机制。它又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生命原理与现象需要在生物实验上有所体现。它还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物学的发展趋势牵动着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中学生物教学课改需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践来进行,具体分为课堂教育改革与实验教育改革两个方面。

一、生物课堂教育改革实践

1.生物课堂变成生活的课堂

利用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这一特点,把生活中的花草、种子、土壤搬进教室,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提高了,学起来津津有味,学习成绩也随之提升。

很多知识点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平铺直叙进行讲解,学生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可适当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多举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小常识化难为简,了解其中的生物学道理。例如:在探讨“气体的扩散作用——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这一知识点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滴红墨水滴入清水中,清水慢慢变红的过程,继而在课堂上演示糖溶解在水中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

2.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类比法:将细胞膜比作蚊帐,对人体有益的空气能够进来,而对人体有害的“蚊子”却不能进来,使学生理解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类比与推理结合法:讨论“细胞质中有能量转换器”时,提示学生将细胞看作汽车,那么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电机,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体化,通俗地理解课本知识。直观教学法:课堂上利用板图将生物结构呈现给学生,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

3.课堂教学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归纳整合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乐于合作探讨、畅所欲言

例如,在“开花和结果”课堂教学中,通过观看“开花”的录像片段和图片、欣赏描写花的诗句、观察“花的结构等活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表达交流的能力及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生物实验教育改革实践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创设多种情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使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如七年级学生的第一个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向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对于如何观察却不知所措。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而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细胞,材料必须薄而透明,要达到薄而透明,则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即制成玻片标本。进而通过对本实验教学重点“制作临时装片”的归纳和总结(擦、滴、撕、展、盖、染),使学生面对实验台上的各种用具不会感到无从下手。

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进行实验尝试操作,对于不规范的操作耐心进行指导。“观察植物细胞”实验是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因而非常积极,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便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需提示学生:调节粗细准焦螺旋要用双手进行,转动转换器不能搬着物镜进行等。观察到细胞后,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的外形特点,观察显微镜下的多种细胞结构,并指导学生正确绘图,培养绘图技能。最后,督促学生总结在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培养归纳整合的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物教学的课程改革应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教学改革两方面,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

生物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平时参与活动和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多鼓励、多帮助学生,促使学生坚持发展自己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谢春燕,张虎.关于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122.

[2]王杏梅.初中生物课改实践的尝试[J].生命世界,2009(11):95-96.

作者简介:付伟,女,本科,就职于山东省高密市朝阳中学,研究方向:生物教育。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生物学改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中学生物细胞相关知识的解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改革之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