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地理“121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5-05-30王保平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学案探究教学模式

王保平

摘 要:为了满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地理教研组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了利用导学案实施“121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地理教学工作。在对该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逐步形成了一种符合地理教学实际的探究学习模式。

关键词:“121教学模式”;导学案;探究学习

一、什么是“121教学模式”

“121教学模式”是指将40分钟课堂教学大致划分为:自主学习10分钟,互动探究20分钟,自我检测10分钟等三个阶段。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浓缩授课时间,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质性改变,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大量直接经验,自主地建构知识,形成学科模型。

二、“121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为满足“121课堂教学模式”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需要,备课组教师精心钻研教材内容,细化每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突出重点,合理筛选检测试题,精心设计导学案。

1.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导学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10分钟的利用上,让学生阅读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定位,明确学习目标,并结合导学案上的知识结构和问题快速学习课本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学习锻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思考地理问题,归纳总结地理规律的基本能力。教师灵活监控掌握学生的学习、思考情况,并通过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找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互动探究20分钟主要包括探究活动、反思归纳、课堂小结三个部分

(1)第一部分:探究活動

探究活动主要解决重难点问题和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探究解决问题。只求形式没有过程的讨论,进行讨论探究的前提是个人的思考先行,没有经过个体熟读静思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达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反而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独立探究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展示不再是把书上的东西简单表述出来,而是创作、拓展、交流、合作,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本质性的转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的角色实现了真正转变,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启发者。

(2)第二部分:反思归纳

有些知识需要拓展、需要深化、需要整合、归纳,揭示规律等,教师必须得讲,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尤其要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核心的有生长点的重点内容,强调重点、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3)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地理教学中要坚持学习引导和知识建构相统一的原则。课堂小结对课堂教学来说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完美的小结,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余音缭绕,余味无穷。课堂小结形式很多,可以提纲挈领,归纳总结,可以知识疏理,绘图列表,也可以联想对比,区别异同。

3.自我检测10分钟

核心内容是教师组织检测,学生达标练习。

学生进行达标练习,教师收集答题信息,针对存在问题展示解题思维过程,点拨学习方法,分析问题原因,集思广益。所以教师指导学生的时候,必须重视巩固应用的指导、反馈,一定要保证学生在课堂上10分钟的练习时间。

三、关于“121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经过一年多全体地理教研组老师对“121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发现要真正利用导学案开展有效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

1.“121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设计要有代表性,要归纳整合,要抓主干知识,要牵动核心问题,切忌教学互动堆砌太多无聊的提问。

2.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说明他确实在思考。至于思考的结果怎样,我们应重视过程、轻结果,给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让学生能明白自己的错误。

3.紧扣目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互动探究;导案引导、问题牵动;导学导练、当堂达标;课堂民主、多维互动。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学案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