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出精彩,写出个性

2015-05-30陈春艳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亭亭枇杷树读后感

陈春艳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读后感写作则是将阅读与写作很好结合的一种方式,而且容易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将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驰骋想象,创设情景

真正的文学作品不是眼睛所看见的文字,而是头脑中想象的某种东西。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放飞想象,透过文字看到画面,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感受生动的场景,欣赏其中的乐趣,理解作品的意蕴。

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结尾有这样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此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作者为什么会有感于这棵树,这棵树会让他想到些什么。有学生就写下这样的文字:“走在那枇杷树下,踩着那从叶间漏下的点点光斑,眯起眼睛看那投下的柱柱光影,朦胧间似乎看到了你曾经的容颜,你还是那么清丽可人。想到你在我身边,温柔地问我古事,我轻轻地向你述说,你闪亮的眸子就这样像一潭清凉的泉印在了我的心头;还有你习字时,我曾握住你柔细的手,饱蘸墨汁一笔笔写下那些俊秀的文字,你指尖传来的微微颤动,至今还能真实地感受到……如果说这树是维系我们的唯一纽带,那么你有没有在天上,透过那亭亭如盖的叶子望到我无尽的思念,望到在无尽思念中的我?”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将死的文字变成活的情景,作品在想象中得到复活。

二、另辟蹊径,彰显个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塑造只会读书写字的人,而是要培养有创造力和思想的人;不是要塑造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要培养独立思考的创新者。如果为了追随所谓的标准答案,将学生的思维禁锢,那么学生就会毫无个性,失去色彩。

比如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们总是更多的地想到孔子的坎坷一生,想到他高超的教育艺术,想到他仁政为民的治国理想。可是有的学生抓住了不同人物的言语特征展开来写:“童年时,言语天真活泼,充满了对世事的好奇;少年时,意气风发,言谈之中总少不了一些轻狂;青年时,进入社会,便觉自己如蝼蚁蜉蝣般渺小,如井底之蛙般浅薄,此时言谈中总免不了一些气馁,但更多的还是对未来的期盼;年至不惑,人生过半,酸甜苦辣的个中滋味早已尽尝,此时,谈吐中便脱去了年轻时的不羁,取而代之的是坚守;年逾古稀,垂垂老矣,如意也好,失意也罢,一切皆已过去,纵使有千言万语,也只能化作一声叹息,无人留意。”该学生思绪驰骋,抒发己见,对文本真正做到个性化解读。所以说,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无法想象的。

三、学习榜样,激励人生

阅读传记可以让我们感受不同人物的人格魅力,辨识美善和丑恶,形成豁达开阔的胸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同的人物用他们传奇的一生丰富着学生的体验,用纯净的精神荡涤着学生的情感。

有学生钦佩史铁生,因为他的乐观,“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有学生推崇曼德拉,因为他的宽容,“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学生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很多:热爱生活,奉献社会,相信自己,宽容他人。学生将他们视为榜样,激励自己的人生。

阅读是积累,写作是运用;阅读是延伸,寫作是提高。读后感教学就是学生投入到阅读氛围中,融入文章情节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后,教师适时点拨,放开双手,让学生在“写”中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通过“写”来检验“读”的成果。读就读出精彩,写就写出个性,相依相生,相得益彰。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亭亭枇杷树读后感
枇杷树
枇杷树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pace Fractional Order Schnakenberg Model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校园里的枇杷树
Asymptotic Dynamics of Non-Autonomous Modified Swift-Hohenberg Equations with Multiplicative Noise on Unbounded Domains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汤亭亭的《女勇士》